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强调人类行动中的交往作用,将“交往行动”定义为“通向理解的交往”,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主张跳出主体一客体二分法的传统意识哲学范式,引入语言范式的交往理性,旨在将现代文明引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因此,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指“至少两个主体之间以生活世界为背景、以语言为媒介、以理解、行动合作化和个人社会化为目的的社会行动”①.作为公民新闻的传播主体,公民记者是指草根的、自发的、独立的、非职业性的公民新闻报道者.对公民记者而言,生活世界是其采集公民新闻的来源,语言是其发布公民新闻的工具,公民新闻是其的一种社会行为.因此,本文拟从交往行动理论的生活世界、语言有效性要求、社会行为三个方面,审视公民记者虚拟空间的行为规则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辰烨  彭兰 《新闻界》2023,(4):34-46
赛博格的产生、发展与技术物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越来越多与人形成紧密关系的技术物的出现,“赛博格”得以从军事、医疗和文艺创作领域进入日常生活中,促使交往主体从“人”向“赛博格”转变。笔者立足于耳机这一具体的技术物,试图揭示出技术物作为交往主体转变的重要因素,如何对人们的日常交往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当技术物作为交互对象时,能够对空间进行改造,并让人们获得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半在场”或“半缺席”;在人际交流中,技术物能够增加交往中的边界,以自身的媒介技术逻辑影响交往行为;而当其作为“赛博格”身体的一部分时,技术物则能够起到展示姿态和反映关系的作用,赛博格的身体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3.
胡腾 《青年记者》2007,(14):105-105
“真人秀”最早出现于美国,在英语中最常用的词是“REALITY TV”,在汉语中也有“真实电视”的译法。它是由制作者制订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至少它是一种新闻传播活动,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交往活动,要能有秩序的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关系规范,受到一定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4.
胡腾 《青年记者》2007,(14):105-105
“真人秀”最早出现于美国,在英语中最常用的词是“REALITY TV”,在汉语中也有“真实电视”的译法。它是由制作者制订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至少它是一种新闻传播活动,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交往活动,要能有秩序的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关系规范,受到一定的社会控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曹光煜 《传媒》2008,(12):63-65
售卖出现在博客传播中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民皆博”的阶段,博客以势不可挡之势渗透到每个网民的生活中,并借助于以技术为主的中介,以一种强势而让人无法拒绝的姿态实现了建立、确定、维持和加强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且完成了从BBS以事件为主体到博客以个人为主体的过渡,这一方面加强了人类传播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传播的内容变得庞杂而庸俗。  相似文献   

6.
电视“面对面”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直接对象化,是“一对一”的过程,“一对一”并非指向参与电视面对面的人的数量,而主要指向电视“面对面”参与者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一对一”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之间的相对,是我和你之间生命交汇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开启了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进程。论文认为,新型主流媒体应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媒介深度融合落实到“人”的要素上,这是由中国传媒生态的三重逻辑决定的。新型媒介制度实践作为一种“体系”实践,首先是包含了受众和用户主体的实践;作为制度性公共产品,与执政理念相互契合,互为表里,“人民至上”是其核心;媒介深度融合之“深”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之“全”正是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两个维度,其交叉点正是社会行动者的传播公共性建构。全民主体、全民参与、全民分享、全民认同,这些构成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质的规定性”内涵。将“人”放在传播的首位,是向真正的传播本体的回归,这是新型主流媒体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雁杰 《视听界》2001,(3):29-30
互动又称社会互动,是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接近、接触或手势、语言等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传统的互动基本上是通过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所形成的直接互动,现代社会的互动则日益超越时空界限,形成了以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9.
关于编辑过程中权利与权力的矛盾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根据政治学和法学的有关原理,权利是指“法律对法律关系主体能够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为,以及其要求他人相应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它总是与主体对利益的追求与维护相联系的,是一种法律赋予社会主体实施某种行为或不实施某种行为的资格。而权力是指特定的人所具有的支配他人的力量,是一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行为的可能性”,是一种能够使人产生压力继而服从的能力。从本质上说,权利和权力都关乎利益,利益资源的稀缺及其量值的恒定,必然导致权利与权力的互相对立,同时也使权利与权力具有极强的扩张性。一方…  相似文献   

10.
刘健 《新闻知识》2005,(11):77-79
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审美关系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主体、客体以及之间的多重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成东西的。”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了美,同时也产生了审美意识,人们早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美的规律用于实践。新闻传播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最普遍的社会行为。由于新闻传播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1.
科技以人为本,科技传播以人为本。大众传播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从这一点上说,科技记者是广义的科普人员。本文明确以人为本在科技传播中的定位,以“百姓视角”为切入点,人新闻报道主体与受众主体两上方面,阐述了“百姓视角”是科技的出发点、影响力和宗旨所在。科技报道的百姓视角,强调对人的生命关怀、对人的本质关怀,努力建构报道主体与受众主体之间的新型关系,给现代受众新鲜的新闻体验。实践以人为本的新闻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主要是指主体间通过语言的沟通和交流,求得相互理解、共同合作的行为。其交往行为理论把语言作为达到理解和共识的中介,通过重新界定理性,将交往理性从理论层面扩展到实践层面,认为交往主体间交往需要普遍认同和遵循的规范,同时,实现交往合理性还需要交往主体选择合适的语言、开展有效的对话活动。本文即是在交往行为理论的观照下对微博中的公共话语传播特征进行的试探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互动,顾名思义,指的是两个物体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从两个构成的字来说,从社会学角度归纳起来,“互动”就是指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而日常中的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行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草木早已成为华夏社会意识形态的媒介,承载和传播着诸多观念。“天父地母”观念是一种以“间性”为基础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隐喻。人与天地相应,与草木同归。人与草木媒介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缩影,从古至今经历了敬畏与依赖、征服与控制、和谐与发展等阶段,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主体间性以一种主体之间平等对话、共生共处的机制,在移情、身份和政治等隐喻中不断指导着人类建立起与草木媒介、与自然的“共生交往”关系,与华夏先哲的生态智慧不谋而合。从人与自然的间性传播的关系视角放眼未来,可以发现其对个人内在的自我完善、社会生态的持续发展和国际政策的有效传播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本管理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杨润月 《图书馆》2005,(3):115-117
人本管理就是指把人视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把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主要目的。以读者为中心,以馆员为主体是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的两个方面。正确处理好“读者为本”与“馆员为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台的门面,是节目呈现的主体,如果把每一档节目都比作是一道大餐,那主持人绝不仅仅是端菜和报菜名的服务员,更是这道大菜的厨师。节目主持人不仅是以个人的“我”的形式出现的传播者,更主要的是“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由于电台的节目大多是以主持人节目形式出现的,所以主持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台节目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阐发托马斯“情境定义”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对人类意识功能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介入作用表示很大的关注。作者认为:人际传播本质上并非是一个由“讯息”、“通道”、“噪音”、“反馈”等因素组成的,外在于人的机械过程,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相遇,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符号互动”。由于个体的创造性译解与既定符号世界或社会共同定义之间本质上存在的同构性,人与人之间沟通和理解便得以可能,但人际传播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所谓“沟通”或“理解”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个无限逼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张芳 《军事记者》2012,(1):38-40
军事外交是以军队为主体的对外军事交往.而军事对外传播则是对外军事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名片”.担负着军事外交主体的形象塑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军事外交以“新安全观”为指导.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通过军队领导人往来、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军舰互访、文体交流、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军控履约、对外军事技术合作、人员培训、智力引进、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多种方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军事交往格局.这为开展军事对外传播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韩菊 《中国广播》2007,(3):34-36
一、谈话节目的概念界定 谈话节目来源于西方,在英文中叫做talk show,港台译作“脱口秀”,即没有脚本,脱口而出,即席发挥的意思。中文的“谈话节目”,顾名思义是以谈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广播电视节目,其主体构成要素就是谈话。按照传播学的观点,交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口语传播,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20.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的如“酒逢知己千杯少”,有的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编辑是一种经常而不断地与人打交道的行当,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在这方面自然有更多的感触。《甘苦不唯寸心知——“我与作者”之五》一文的作者以肺腑之言谈及了十几年编辑生活交往当中的酸甜苦辣,相信这篇文章同样能够引起各位编辑同仁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