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通过对日本百货店在经济转型期业态创新转型经验案例研究,以零售企业绩效影响要素模型为基础,从顾客、企业和零供3个界面探讨百货店价值再造、重构和增值路径,包括在商品内容创新和完善服务功能同时进行业务流程标准化和供应链管理,构建两两交互互补体系,同时实现效率性和新颖性,并对我国百货店转型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体零售业的经营在信息化时代受到冲击,而出现逆势增长的便利店却让人耳目一新.究其原因是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技术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便利店所进行的商品组合和服务创新,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首先从新零售业态这一概念出发,抓住新零售业态形成的三大要素,即线上销售+线下服务+物流整合,介绍了新零售业态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机理,并对新零售环境下便利店的竞争模型进行了分析.其次,用大数据挖掘中的POI点对传统便利店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运用迭代重心法对西安市雁塔区的便利店进行选址,最终确定了理论重心点,位于雁塔区小寨路街道吉祥路的长海大厦附近.此外,就新零售下便利店发展重点提出了解决对策,有助于未来新零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建立了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理论框架.随后以海底捞餐饮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对其商业模式成功创新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包括实地访谈、二手资料收集、数据编码和研究分析等阶段,最后得出了零售企业商业成功创新的要素和路径.创新的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内部3个层面的诸多构成要素;其中关键的创新要素是目标顾客关注的要素本身及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创新的路径包括从外向内和从内向外两种,即“顾客价值—营销模式—关键流程—重要资源”,或“重要资源—关键流程—营销模式—顾客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我国大型零售企业业态变革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业态变革是零售企业顺应市场消费变化的战略选择,也是零售业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零售企业的业态变革仍是一种浅表式的、以速成与模仿国外先进企业为特征的变革.为了深化业态变革,我国零售企业应真正理解业态的本质,把握业态变革的核心,重点抓好整体改善、服务导向、持续创新和组织学习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引入破坏性创新理论,从技术与产业结合的层面来分析零售业态的创新演进路径,预测零售业态未来的走向。针对中国零售业现状,结合中国零售业具体发展状况,提出要把握机遇,抓住业态变更的机会,才能使中国零售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入优势,面对国际零售巨头的强势进入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在我国,目前把零售业态分为有店铺零售业态和无店铺零售业态两类.按照零售业态分类又具体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直销、电话购物等1 8种零售业态.这些零售业态在满足市场需要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物流型超市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鸿飞  高伟 《科技与管理》2012,14(1):78-81,91
国内外关于超市这种零售业态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超市的零售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顾客让渡价值的理论为依据,对传统超市经营现状进行分析,重构零售类超市的供应链,创新性的提出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物流型超市,将物流型超市与网上超市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这种新型零售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让管理类论文具有创新点是研究者必须做却又很难做的事。归纳出创新点的本质为相对性,再基于相对性视角将创新点解构为3个构成要素,形成"管理类论文创新点=创新参照点+创新内容+创新过程证明"的认识,然后阐释如何在论文的不同位置展示构成要素,以便让读者容易感知论文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盛亚  徐璇  何东平 《科研管理》2015,36(10):122-129
随着电子商务向传统行业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在寻求合适的商业模式,但国内外关于零售商业模式研究很少,零售商业模式如何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并不清晰。本文聚焦大型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及其要素关系,利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提炼出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关系,得出零售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框架,为零售商业模式研究,以及我国零售企业应对电子商务冲击和成功建立基于价值创造逻辑的商业模式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筱纹  李镜  邱璐 《软科学》2014,(5):135-138
在对科技服务体系构成要素分析及归类的基础上,从组织要素服务体系、资源要素服务体系和环境要素服务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了四川省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模式,并对其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下,零售企业的商业逻辑由传统“货-场-人”向“人-货-场”转变,通过商业模式场景化实现人与货的精准匹配,催生出新零售模式。该文从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新视角出发,基于服务主导逻辑、价值要素方法、价值共创等新理论,结合茑屋书店案例研究和扎根方法探索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过程及规律,归纳新零售企业场景型商业模式价值创造路径及演进机理。研究表明:通过用户数字画像,分析情感需求和待办事项,实现用户场景化;通过产品+产品、设计和场景,实现产品场景化;通过数据驱动和价值网络构建,实现运营场景化,改变用户“我知道、我喜欢、我互动、我购买、我推荐”等行为,影响关注意愿、互动意愿、购买意愿和推荐意愿,提升用户价值感知,创造场景价值倍增。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产业融合不断推进,智慧旅游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3D虚拟旅游已经运用到了实际的旅游产业中。"旅游+虚拟现实"结合的理念,是利用了计算机网络、3D虚拟成像、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把旅游景点直观展现在虚拟的世界中。研究了国内外最新企业、技术案例,分析当前虚拟旅游的现状和商业运行模式,指出目前存在的发展瓶颈,最后根据最新的技术发展,得出未来旅游产业可能发展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13.
姜骞  吴冰野 《科教文汇》2021,(10):3-4,7
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将教学场景、师生情感、生生情谊共同构建于情境下的灵活、及时和持续的线上、线下共同整合的教学模式,已然成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抓手。以“EST”理论框架为基础,以“三度”课程建设为目标,通过对EST理论建构以及课程深度、课堂饱和度和学业紧张度的深度挖掘,提出“EST”理论框架的课程“三度”建设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模型。  相似文献   

14.
There are many obstacles to effective open innov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context, especially at the “fuzzy front end” (FFE), where the need or opportunity is known but serious resources have not yet been committed to possible solutions.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a theoretically inspired and practically tested methodology for FFE public sector digital innovation. The methodology was purpose-built for the context and has been progressively refined using reflection-on-practice, but broadly consists of a hybrid of private sector open innovation practices, and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es. We outline the background, context, principles, stages and artefacts. Then we evaluate the method in terms of barriers and opportunities to FFE public sector innovation. We note that establishing the necessary context: a nurturing environment; cross-agency commitments in cash and in kind; and boundary spanning appointments, is as important to success as is the detailed execution of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新过程技术间断性,把技术创新失败分为工艺创新问题、结构创新问题和核心技术创新问题,利用来自国内362个企业的样本分析工艺创新间断、结构创新间断和核心技术创新间断对创新失败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创新间断、结构创新间断和核心技术创新间断对创新失败有显著影响,它们是造成技术创新失败的主要因素;在影响程度上,三类技术间断对创新失败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具有开放性、可供性等特征的数字技术使得传统企业形成了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新组织型态。然而,当前对其研究还处于概念探讨和特征归纳的初级阶段,急需对其构建研究形成系统性理论框架。因此,首先基于相关概念的梳理,尝试明晰“何为”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即其内涵界定;其次,结合当前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企业两大研究基础,厘清“为何”急需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研究;最后,初步提出包括“型态识别→构建动因→构建逻辑→构建过程”的研究框架,指出未来“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研究,以期为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混合式教学作为疫情背景下囿于客观条件限制而不得已的选择,如今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肯定,顺应了包括创造学基础课程在内的诸多学科对于教学方式创新的时代要求和期盼。我们需要在后疫情时代认真总结和反思,并由此深入探究该模式对于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Web queries in question format are becoming a common element of a user's interaction with Web search engines. Web search services such as Ask Jeeves – a publicly accessible question and answer (Q&A) search engine – request users to enter question format queries. This paper provides results from a study examining queries in question format submitted to two different Web search engines – Ask Jeeves that explicitly encourages queries in question format and the Excite search service that does not explicitly encourage queries in question format. We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eries in question format in two different data sets: (1) 30,000 Ask Jeeves queries and 15,575 Excite queries, including the nature, length, and structure of queries in question format. Findings include: (1) 50% of Ask Jeeves queries and less than 1% of Excite were in question format, (2) most users entered only one query in question format with little query reformulation, (3) limited range of formats for queries in question format – mainly “where”, “what”, or “how” questions, (4) most common question query format was “Where can I fin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on a topic, and (5) non-question queries may be in request format. Overall, four types of user Web queries were identified: keyword, Boolean, question, and reques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n initial mapp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queries in question and request format. Implications for Web search servi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吴晓波  朱培忠  吴东  姚明明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726-1735
 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过去10余年间,通过建立自主的技术研发与市场结构,成功实现了对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快速追赶。在中国独特的技术与市场情境下它们究竟是如何实现快速追赶的?本文选取阿里巴巴集团作为研究案例,提出了二次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共演模型,较好地展现了两者的共演机制与共演阶段。二次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始于后发企业对支撑技术的引进,通过“二次商业模式创新—市场结构—竞争战略—技术创新—二次商业模式创新”的循环路径形成与本地技术创新的共演机制,并经过“支撑技术引进—自主技术创新—新兴技术引领”三个共演阶段,推动本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追赶。这一共演模型从二次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复合视角丰富了后发企业追赶理论,为后发企业创新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型”政策逐步“退坡”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研究如何发挥好“非补贴型”政策的接力作用,促进车企高效创新,本文将新能源汽车“非补贴型”政策区分为“技术准入”和“消费支撑”两类,选取2010—2019年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应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从显著性、敏捷性两个维度分析了两类“非补贴型”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动态影响,同时应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区域创新氛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技术准入”类政策对新能源车企研发投入始终呈显著正向激励效果,且响应更敏捷,时滞较短;“消费支撑”类政策的激励显著性则呈现由强减弱趋势,响应敏捷性相对较弱,时滞较长。同时,“技术准入”类政策的研发投入激励效果受到区域创新氛围单一门槛效应的影响,产生正向调节作用,“消费支撑”类政策的研发投入则受到区域创新氛围双重门槛效应的影响,并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两类“非补贴型”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激励优势,并根据区域创新氛围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非补贴型”政策。研究结论为中国制订差别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