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英美两国教育史学同属一个学术传统,20世纪60年代,随着修正派教育史学的兴起,两国的教育史研究趋于成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风格:美国教育史学界热衷于争论教育史研究的范围,批评、颠覆之风十分盛行;英国教育史学家则侧重扩大教育史的研究范围,英国教育史学的变化是渐进的,而不是革命式的;另外,英美两国的教育史研究都强调借鉴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但在具体研究中,英国教育史学比美国的更富有洞见。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教育史学科是中国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走过了120余年发展历程。本文立足时代高度,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发展两个大局,对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做了前瞻性思考。在新世纪,为更加有力地发挥教育史学科的作用,使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为学术和社会做出新贡献,第一,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更加自觉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宗旨——充分体现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是为了给当今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动力,突出研究外国教育史是为了给中国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方法;第二,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明确存史求真传承积累与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双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史学科在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第三,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推动教育史学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多样性发展,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第四,教育史学研究者应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教育史学研究者可以在五个方面努力:批判地继承中国学术传统价值取向的合理因素;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的思维方式;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理论范畴;批判地继承中国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计量史学与本土史学的疏离与我国史学的思维模式、史料特点等本土史学实际相关,与当代国外史学界的史学理念转向有联系。要借鉴西方史学转型的启示,促进我国史学学科内部以及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提升史家的智识结构,坚持本土史学科学化的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4.
教育史学评论是以教育史学自身的实践和研究成果为对象的史学理论分支学科。教育史学评论的标准包括社会的和学术的两个方面,社会标准包括选题的现实性、成果的社会效用、研究著述在文化积累和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学术标准包括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创新性和表现形式的完美性等。  相似文献   

5.
比较史学是史学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专门领域——教育史,应充分吸收史学母体学科所提供的理论养料,借鉴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把比较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和教育史研究相结合,遵循其基本原则,对提高教育史研究水平、扩展教育史研究领域、提升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地位等方面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泉州学的缘起与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转型及其促成的史学转型息息相关。中国20世纪初期史学观念的变迁,是孕育泉州学学科意识的学术背景,而1926年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成立及其对泉州历史文化的研究,则直接促使泉州学学科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德国受其悠久史学传统的影响,于16世纪就开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史学研究,为欧美与亚非等世界各国教育史学科的创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纵观德国教育史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刨,成型、发展、转型与童构五个时期,在这五个时期当中教育史学不断从史学研究中汲取新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使得德国教育史学科一直保持稳步前进,因此,在欧美教育史学界一度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8.
影像史学是史学发展的新动态。从影像史学的学术背景、学术主张和学术价值来看,将影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中国教育史研究,对教育史研究思路的扩展和教育史学科地位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以影像为史料的教育史研究尝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显不足。以教育纪录片为例,视觉史料、听觉史料和档案史料,对近现代教育史研究都有着重要价值。因此,不仅要认识到历史影像在史料层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更要充分发挥影像史学的理论价值,积极推进教育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是教育史学带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分析比较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水平,提出了一种新的学科体系框架,即将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分为具体的教育史学研究与抽象的教育史学研究两大部分。具体的教育史学研究包括教...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建立以来,中国的教育史学已走过了曲折反复的百年历程。在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教育史学将走向何方?其发展趋势如何?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史学工作者的深思。从中国教育史学走过的历程和世界历史学、教育学,特别是教育史学发展的最新走向来看,我们认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发展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即转向加强自身学科理论建设,转向研究教育历史的日常问题,转向发掘本土的学术传统,也可称之为中国教育史学的"三大转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借助民族主义的视角,关注当代西方民族国家史学的转型,以及民族主义对西方教育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而反思近代以来西方教育史学历史发展的若干问题,以给我国学者研究西方教育史学提供一些启发意义。首先,教育史学者应从民族主义视角关注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教育史家的教育史著述,研究民族主义思潮如何影响近代以来西方教育史学的发展。其次,应从比较教育史学的视角研究西方各国教育史学的民族风格。最后,还应关注民族国家史学的转型对西方教育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Colonial education has been controversial and widely divergent interpretations have been offered from contrasting ideological perspectives. British imperial education policy was highly contended during the colonial era and remains a contentious issue amongst many contemporary historians and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subject is long overdue. British colonial education policy starts in India in 1813, the intention being to promote both Oriental culture and Western science. But a former Director of Public Instruction, writing in the 1920s, claimed that education had done far less for Indian culture than for the material and political progress of India. More recent academic writ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British India has been both intermittent and of mixed quality. To date, much of the criticism of British policy appears to have been motivated more by emotion rather than by detailed scholarly analysis and this account argues that more ‘plodding’ in archives is urgently needed at the present time to substantiate, refine or refute the claims of India’s educational historians. This is the first part of a two‐part article, the second of which will deal with Africa and the rest of the colonial Empire.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德国新教育史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学历危机和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讨论阶段;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针对教育和社会的关系、青年教育和青年运动等问题,新教育史学进入自我反思阶段;3)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新教育史学从自身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改进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宽度和深度。新教育史学在德国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扩大了教育的内涵,教育史研究的中心从政策和课程转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实际互动;计量方法被广泛采用,对社会机构的变化作出了细致的检验等等。但新教育史学也受到诸多批评,如教育史研究具有明显的政治化特色,并且在当今德国的教育史研究中,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仍然将现代教育的矛盾性作为教育史研究的中心,这些将使德国新教育史学陷入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英式学校发展计划是一种基于学校层面的制度变革策略,自20世纪90年代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引入中国以来,引发了政府、学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作为一种旨在提高学校质量、蕴涵分权、民主思想的理念和方法,学校发展计划对当下我国持续开展的教育变革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厘清学校发展计划的内涵、特征、机制、运作模式以及效果和问题,为学校发展计划的深入研究和继续推广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自21世纪初期,学者提出“教育史危机”(或谓“问题”)说之后,直到今日仍然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笔者梳理了目前的主要观点为:其一,认为教育史学科生存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认为教育史学科课程被压缩、学术队伍呈现缩减趋势、成果难以发表;其二,对教育史学科属性也存在着争论,如有学者认为教育史应为历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有学者则认为教育史应为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其三,认为本学科研究者缺乏理论指导,亦不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四,对学科体系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争论。其主要原因为:“史学”危机产生的辐射、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教育学学科属性独立的争论及师生代际文化的差异,并结合学者们的诸多论点提出对策为:争取教育史学科的独立性、突显学科的教育属性、加强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加强教育史学理论的研究以及将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融入本学科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武翠红 《教育学报》2012,(2):113-123
在本国师范教育改革和欧美新教育史学的双重影响下,战后澳大利亚教育史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新教育史学兴起,阶级和性别成为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分析范畴,福柯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方法指导下的教育史研究盛行。另一方面,运用传统教育史学模式研究教育史的仍大有人在,教育传记的撰写一直盛行,传统传记和集体传记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传统教育史学的势力,和新教育史学家一起推动了澳大利亚教育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年鉴学派深深根植于法国的学术传统之中,然而作为对文化与社会进行历史探讨的新途径,20世纪没有任何一场学术运动曾经有过这样大的国际性冲击,法国居西欧文化的中心,既有孔德所建立的社会科学传统,又能就近吸收德国史学的精华,学术文化根底甚是雄厚,新史学也特别蓬勃。其结果使今日法国史学成为当代史学界的显学,涌现出一个个学术大师,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史学的想象力是一种教育史研究者所应具备的心智品质,它帮助处于当代教育场域中的研究者带着现实教育问题回到过去,并在理解过去教育的基础上研究与重构教育史,从而厘清与引领当代的教育改革。教育史学的想象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完成知识生产,而且能使教育史研究立足当下、重塑过往与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19.
年鉴学派深深根植于法国的学术传统之中,然而作为对文化与社会进行历史探讨的新途径,20世纪没有任何一场学术运动曾经有过这样大的国际性冲击,法国居西欧文化的中心,既有孔德所建立的社会科学传统,又能就近吸收德国史学的精华,学术文化根底甚是雄厚,新史学也特别蓬勃。其结果使今日法国史学成为当代史学界的显学,涌现出一个个学术大师,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