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近50年的投资波动分为5个不同尺度和1个趋势项,其中以2.7年的小尺度、40年的大尺度和趋势为主,其长期趋势主要与宏观经济体制的变化相关。比较改革开放以来在40年尺度上的80和90年代两个阶段投资波动的影响因素变化发现劳动力、投资弹性系数、工业及主要产品、交通设施、价格、存货、教育、城市消费水平、粮食等对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影响上升,而农业产值和外贸对投资波动影响却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从洲际、区域、国家等多个尺度,定量分析了1980-2010年非洲粮食产量波动的时空格局,并通过比对粮食产量与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的拟合度,探讨了近30年来非洲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0年以来,非洲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短期波动以3年周期为主,长周期约为10年;粮食单产为非洲粮食产量短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子;②就各个地区而言,南非地区粮食产量短时间序列波动周期相对较长,为3.75年,并呈缩短趋势;其他各地区短期波动周期均在3年左右,与非洲整体波动水平相近;从长时间序列看,东非长周期时间序列最长,约10年,并呈变长趋势;南非地区次之,约为7.5年;北非和中非地区居末,约为6年;除北非粮食产量波动主要受播种面积影响外,其他地区多受粮食单产影响较大;③就国家水平来看,非洲约71.15%的国家粮食短时间序列波动周期在3年左右,与非洲整体水平相当;非洲绝大部分国家长时间序列波动周期低于10年,强于非洲整体水平;粮食产量水平越高的国家,其粮食产量的波动越小,反之亦然;占非洲耕地64.42%的31个国家粮食产量短期波动主要影响因子为粮食单产,少部分国家为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3.
非洲粮食产量波动时空格局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从洲际、区域、国家等多个尺度,定量分析了1980-2010年非洲粮食产量波动的时空格局,并通过比对粮食产量与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的拟合度,探讨了近30年来非洲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0年以来,非洲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短期波动以3年周期为主,长周期约为10年;粮食单产为非洲粮食产量短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子;②就各个地区而言,南非地区粮食产量短时间序列波动周期相对较长,为3.75年,并呈缩短趋势;其他各地区短期波动周期均在3年左右,与非洲整体波动水平相近;从长时间序列看,东非长周期时间序列最长,约10年,并呈变长趋势;南非地区次之,约为7.5年;北非和中非地区居末,约为6年;除北非粮食产量波动主要受播种面积影响外,其他地区多受粮食单产影响较大;③就国家水平来看,非洲约71.15%的国家粮食短时间序列波动周期在3年左右,与非洲整体水平相当;非洲绝大部分国家长时间序列波动周期低于10年,强于非洲整体水平;粮食产量水平越高的国家,其粮食产量的波动越小,反之亦然;占非洲耕地64.42%的31个国家粮食产量短期波动主要影响因子为粮食单产,少部分国家为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4.
杜军 《西藏科技》1997,(3):33-37
根据西藏地区粮食产量资料及影响因子的影响变化特征,分析了近35年来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地区粮食作物的总产和单产呈逐步上升趋势,总产的年际变化中,粮食的单产作用与面积作用相当,其中青稞的单产作用也与面积作用相当,小麦的单产对其总产平均年际波动的影响较大。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呈逐步加速增长的变化趋势,社会因素的影响呈双峰型波动趋势,气象条件的影响年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中国不同尺度的粮食减产类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粮食产量自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连续下降,2003年粮食产量降至1998年后最低点。本文选取1998和2003年为典型年份,从国家、省级、县域3种尺度对中国粮食减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粮食生产变化模型,分别计算了播种面积和单产变化导致的粮食产量变化量,分析了二者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不同尺度粮食减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在国家尺度,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都在降低,粮食减产量的79.3%是粮食播面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②在省级尺度,我国有28个省级单位粮食产量在减少,总体上减产省级单位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80.7%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省级单位减产的主要原因; ③我国粮食主产区的13个省级单位都在减产,减产量占减产省级单位总减产量的68.89%,总体上粮食主产区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68.8%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主产区减产的主要原因; ④我国县域单元中粮食减产县(市)数量占县(市)单元总量的79.44%,总体上减产县(市)播种面积和单产都在降低,减产量的75.9%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县(市)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1961年至2007年全球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地域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霞  封志明  杨艳昭 《资源科学》2010,32(5):907-916
通过对全球近50年来分析的粮食总产、单产、播种面积、人均产量等指标的深入剖析,定量揭示了全球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粮食生产格局具有明显的时间波动性和空间集中性特征。从时间格局上看,全球粮食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增速明显减慢,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粮食总产波动明显,主要原因是同期发达国家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减少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单产增速减缓。从空间格局上看,全球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空间集中性,主要生产国集中在亚洲和北美洲,欧洲曾是世界粮食主要生产地区,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生产国粮食产量下降趋势明显;非洲和大洋洲历来是粮食生产最少的区域,其中非洲地区的粮食总产近年来呈稳定上升趋势,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的粮食生产则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特点。从地区差距上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粮食单产和人均产量差异明显,二者之间的绝对差距呈扩大趋势。上述结果表明,巨大的时空格局差异不仅是造成区域粮食供求形势紧张的根源,也是引发全球粮食粮食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短期国际资本、广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起短期国际资本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对短期国际资本、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短期国际资本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是:在短期内,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显著引起广义货币供应量变化,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又会显著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出现波动.本文进一步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是经济增长率发生波动的单项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率的波动中有约20%是由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发生异动所致.  相似文献   

8.
汤霞  匡海波  孟斌  冯文文 《科研管理》2017,38(12):144-154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能有效反映集装箱海运市场变化,是航运企业经营决策、政府部门航运产业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本文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数据驱动的特征及处理非线性、非平稳、多尺度数据序列的优势,将CCFI有效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IMFs);然后提出综合考虑各IMFs的T检验P值和波动频率对IMFs进行重构,并基于希尔伯特变换和统计分析探讨了各重构项经济内涵;最后从内在影响因素角度探讨了CCFI长期发展趋势、重大事件影响、季节波动、短期市场不均衡的波动特性。研究表明:CCFI长期呈缓慢下降趋势,由市场船舶运力供给大于货运需求决定;CCFI的暴涨暴跌由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引起,影响程度大,持续时间长;CCFI的季节波动受季节性生产等因素影响,呈较规则正弦波动,高峰在9、10月份前后,低谷在3、4月份左右;CCFI短期市场不均衡波动受油价、汇率等因素影响,影响程度小,持续时间短;CCFI波动存在约4年的大周期、1年的小周期。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安塞县粮食生产的特点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卫  陈百明  杨红 《资源科学》2004,26(6):158-16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塞县粮食生产呈现出如下特点:基础地位未变,但比较效益低下的弱质性更加明显;总播种面积比较稳定,但种植结构年际波动大;单产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且年际变化大;总产受单产水平影响大;粮食人均占有量主要受总产影响,粮食安全仍不容忽视.文章在分析物质能量投入水平、自然灾害侵袭、人口与耕地反向变化、政策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后,认为安塞县及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粮食生产过程中,应改变传统观念而提倡"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抓粮食",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以发挥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以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和规避自然灾害风险,以及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时限制非农用地扩张以缓解人地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能有效反映集装箱海运市场变化,是航运企业经营决策、政府部门航运产业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本文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数据驱动的特征及处理非线性、非平稳、多尺度数据序列的优势,将CCFI有效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IMFs);然后提出综合考虑各IMFs的T检验P值和波动频率对IMFs进行重构,并基于希尔伯特变换和统计分析探讨了各重构项经济内涵;最后从内在影响因素角度探讨了CCFI长期发展趋势、重大事件影响、季节波动、短期市场不均衡的波动特性。研究表明:CCFI长期呈缓慢下降趋势,由市场船舶运力供给大于货运需求决定;CCFI的暴涨暴跌由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引起,影响程度大,持续时间长;CCFI的季节波动受季节性生产等因素影响,呈较规则正弦波动,高峰在9、10月份前后,低谷在3、4月份左右;CCFI短期市场不均衡波动受油价、汇率等因素影响,影响程度小,持续时间短;CCFI波动存在约4年的大周期、1年的小周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农户福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苗珊珊 《资源科学》2014,36(2):370-378
本文基于1978-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粮食供需弹性以及粮食收益率估计的基础上,运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对粮食价格波动中农户福利的变动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粮食价格波动的农户福利效应由两方面组成,包括农户作为净生产者的福利变动和其作为净消费者的福利变动。生产福利变动与粮食生产价格变动具有同向作用关系,粮食生产价格平均每提高10%,农户的短期生产福利将增加2.17%,长期生产福利增加2.19%;而消费福利变动与粮食销售价格变动具有负向作用关系,粮食销售价格平均每提高10%,短期消费福利减少1.44%,长期消费福利将减少1.34%。粮食价格变动引起农户收入与粮食消费支出变化的相对值决定农户总福利效应。最后本文分析了这一结论的政策性含义。  相似文献   

12.
刘和东 《科学学研究》2011,29(4):548-556
 通过收集1998-2008年我国30个省市创新投入产出及相关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函数测度了各区域的研发效率及影响因素。发现:(1)未考虑效率影响因素时,中国区域研发效率较低;考虑影响因素后,短期效率得到提升,中期经过一个短暂的下降调整,长期进一步提升。(2)研发效率的影响因素中,政府资助对研发效率的作用,短期中促进效果不明显,中长期甚至出现负面效应。金融支持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各期均显著为负。企业主体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短期为负;长期中,有显著促进作用。产学研合作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短期与长期显著为负;中期正面影响不显著。FDI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短期中有显著促进作用,中期中会抑制研发效率;长期中促进效应不显著。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对研发效率有显著的促进。经济增长对研发效率随不同时期呈不显著、显著状态的正面影响。地理区位对研发效率有负面影响,短期显著,中长期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耕地利用因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涛  陶凯俐 《资源科学》2013,35(4):758-763
基于粮食产量计量模型,运用LMDI方法,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78年-2009年,粮食单产、耕地数量、种植结构、复种指数等4因素的变化对粮食产出的累积效果依次减小;其间江苏省粮食生产经历了快速增长、稳中有升和调整回复3个阶段,粮食单产促总产的效应分阶段逐步减弱,耕地减少和种植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逐步增强,复种指数变化的效应经历了正负反复的过程.现阶段单产和复种指数的变化对粮食的增产贡献南低北高,而耕地减少和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则南高北低,由此导致江苏省粮食生产南退北进的空间分化格局.由于构成粮食产量的4个因素可以代表耕地利用的不同方向,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粮食生产与耕地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谢云 《资源科学》1999,21(6):13-17
气候变化使我国气候资源的波动亦发生相应变化,考虑到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定量描述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程度,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和响应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本文通过定义敏感性指数和气候影响程度指数,初步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以及气候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响应的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某些气候边缘地区,如水热年际变率较大地区,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北方强于南方,并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因此针对气候变化开展的响应对策研究,应考虑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信桂新  魏朝富  杨朝现  邓华 《资源科学》2015,37(9):1834-1847
在粮食连年增收的同时,粮食产销平衡区却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软肋。本文以粮食产销平衡区重庆市为研究区,利用统计数据和半结构访谈信息,构建种植业变化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多维分析模型,研究了1978-2011年重庆市种植业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结果表明,①1978-2011年重庆市种植业变化呈现粮食作物收缩、菜瓜果作物扩张的竞争态势,区域种植模式从“以粮为主”转变为“粮菜兼顾”,实现了转型增效;②重庆市种植业变化特征是各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以农户经营自主权放开为起点、各类因素诱致的环境变化为条件、作物的不同特性为依据发展演化而致的;③划定粮食生产红线、转变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加快菜瓜果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专业化步伐,是重庆市缓解粮食作物与菜瓜果作物竞争态势,保障粮食自给率稳定和菜瓜果产量、品质持续提升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基于重庆的经验,研究认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农业政策方向有必要从“一个专注”(专注于粮食生产)向“两个结合”过渡,将合理引导农业劳动力转移与推广节约劳动的资本化农业相结合、稳定粮食生产与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发挥和多元化发展相结合作为着力点,推动耕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刘影  肖池伟  李鹏  姜鲁光 《资源科学》2015,37(10):1891-1901
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和CGE等方法,基于全国粮食主产区1978-2013年省域层面粮食产量和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计算改革开放以来主产区粮食重心、经济重心、粮食集中度、经济集中度和粮-经耦合系数,并对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粮-经”关系)及其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1978年以来主产区粮食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主产区几何重心的西南侧;主产区粮食重心总体向东北移动,移动幅度较大且不稳定,经济重心总体向主产区西南方向移动,移动缓慢且稳定;1978年粮-经重心相互偏离1.17个纬度,2013年经济重心位于粮食重心的西南方,粮-经重心相互偏离1.51个纬度,粮-经重心南北偏离程度进一步扩大;②1978年主产区粮-经关系表现出弱协调性,主产区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其粮食生产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粮食集聚的逆经济性开始显现;2013年主产区粮-经关系以粮食集聚高于经济集聚为主要特征,粮食集聚表现出明显的逆经济性;1978-2013年,主产区粮食与经济相互协调的省域单元个数减少,粮食-经济一致性系数差值明显增加。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生产水平不一致程度呈增强趋势,粮食-经济二者空间不匹配,加剧“产粮大区、经济贫困”的恶性局面。  相似文献   

17.
李瑶瑶  朱道林  赵江萌  杜挺 《资源科学》2019,41(6):1059-1069
为探究政府短期干预对地价周期波动的影响,从理论上提出政府在双重角色下对土地市场进行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环境突变或“经济人”模式的行事原则均造成了政策的短期波动,从而加剧信息不对称,影响市场主体预期,扩大地价波动。通过对全国31个城市进行实证测算,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根据住宅地价的波动性特征将31个城市分为4类,并选择上海市、北京市进行住宅地价周期波动与政策短期干预之间的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住宅地价波动均展现出“陡升缓降”的非对称结构,但政府短期干预行为对住宅地价周期波动的影响在不同城市中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市住宅地价周期波动受政府短期干预影响不显著,而上海市住宅地价周期波动与政府短期干预行为之间呈现显著正向关系,且不同政策影响程度不同,财政政策变化对住宅地价波动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影响次之,土地政策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汇率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汇率的频繁波动也使跨国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从利率、中央银行的干预、市场投机等方面对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索进行分析,并阐述汇率变动对跨国银行的影响,以使跨国银行对汇率变动进行准确地预测、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为顺应国家提出的新工科发展要求,文章重新分析和梳理了安全检测与监控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痛点等划分为预学、共学、延学3个教学模块,基于PDCA循环和雨课堂技术,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计了短期、中期、长期的调整方案,由此提升了教学效果,打造了能够持续改进的教学闭环质量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