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命的缺失,是现实教育的一个病理性存在,在现实教育中,生命往往被遮蔽与忽视了。在这种异化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过着一种“非人”的生活,教师在由“神”到“微人”之间徘徊,学生在由“物”到“上帝”之间穿插。然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生命在受到不合理的规训后,会努力寻找新的途径而决不任由生命受到残酷的摆布,要还教育以生命,让教育成为师生共度生命场。  相似文献   

2.
生命缺失,是现实教育的一个病理性存在,在现实教育中,生命往往被遮蔽与忽视了。在这种异化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过着一种“非人”的生活,教师在由“神”到“微人”之间徘徊,学生在由“物”到“上帝”之间穿梭。然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生命在受到不合理的规训后,会努力寻找新的途径而决不任由生命受到残酷的摆布,要还教育以生命,让教育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场。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缺失,是现实教育的一个病理性存在,在现实教育中,生命往往被遮蔽与忽视了。在这种异化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过着一种“非人”的生活,教师在由“神”到“微人”之间徘徊,学生在由“物”到“上帝”之间穿插。然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生命在受到不合理的规训后,会努力寻找新的途径而决不任由生命受到残酷的摆布,要还教育以生命,让教育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场。  相似文献   

4.
人的发展是生命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激扬人的生命活力,促进生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反思不断发生的生命极端现象,意义的失落、教育的“纯工具化”理性成为生命失落的根本诱因,因而引导学生“为何而生”,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也就成为了生命教育的本质规定.由此,教育要唤醒生命之爱,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积极...  相似文献   

5.
人是主体性的存在,“在”是其本体论涵义,即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者,他的出现是自在与自为的结合,是此在与共在的实现。人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的人,只有在社会以及附带构件中才能彰显其生存状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局部能反映整体社会中人的存在镜像。正如马尔库塞对现代社会的“单向度”定位,现代教育也难逃其咎。以肯定性思维为其内核,以普遍性与同一性为特征,以实用与功利为实在目标,以规训制度压抑人性,这些构筑了现代教育的“本真”,即“现代教育神经症”——一种“异化”状态。反思意在解构与建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彰显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本初旨趣。  相似文献   

6.
人是主体性的存在,“在”是其本体论涵义,即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者,他的出现是自在与自为的结合,是此在与共在的实现。人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的人,只有在社会以及附带构件中才能彰显其生存状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局部能反映整体社会中人的存在镜像。正如马尔库塞对现代社会的“单向度”定位,现代教育也难逃其咎。以肯定性思维为其内核,以普遍性与同一性为特征,以实用与功利为实在目标,以规训制度压抑人性,这些构筑了现代教育的“本真”,即“现代教育神经症”——一种“异化”状态。反思意在解构与建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彰显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本初旨趣。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但教师的教育职能和功效却在趋向简单化。规训化的教育主要功能是训练和操纵,它并不关心个体的精神理念与个性,教师在“全景敞式”教育中逐渐沦为规训的工具,在算度量化中成为技术的奴仆,人的自由发展受到了压制。反思中超越,目的在于使教育成为一种符合人性及生命意义生成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8.
作为名词的"教育规训"意为教育领域中的规范、规定、规则、制度、体制、驯诫、驯示、训导、训语等;作为动词的"教育规训"是指上述内容对人的"肉体驯顺"与"精神控制".教育规训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理论界展开对它的批判与反思,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认清制度化教育的实质及特点,而且可以通过超越制度化教育的弊端而重构生命化、人本化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90后职校生存在生命意识淡薄、生命责任缺失、生命关系紧张、生命态度消极、生命价值迷茫等生命观扭曲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错位、职业教育的异化、现实生活的规训、大众传媒的误导及个体心理的失调.针对这种现状,职业学校应该从积极的层面加强生命教育:树立“全人”的教育理念,致力于生命的整体生成;立足“90后”的生命困惑,厘定生命教育的实践维度;开设专门的生命课程,弥补职校教育的“生命空场”;营造浓郁的生命氛围,彰显校园生活的教化功能;实施体验的教学方式,启迪受教育者的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教育以强有力的规训和塑造方式把人制造成社会秩序和经济制度的工具,并且向接受规训的人承诺“成为”工具之后的幸福。教育因此背离了人及道德。康德的“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而且为教育等所有关涉人的精神成长的条件提出了绝对要求。道德教化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使人自己展开理性的翅膀,形成自己的道德人格。道德教化就是通过理性存在者本身的道德生活而实现人之为人的目的——成就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探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智 《教育研究》2007,28(3):87-91
在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是教育的本质诉求,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育人体系,探索在课堂中学习、在环境中熏陶、在生活中感悟的“通专”结合途径,形成“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具有为社会和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两大基本功能。而我国现行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传授,轻人文科学教育的现象,人文教育是成人教育,科学教育是成才教育,只有将二者有机整合才是成功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既是教育的本质诉求,也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育人体系,探索在课堂中学习、在环境中熏陶、在生活中感悟的通专结合途径,形成了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新世纪以来日本一项全面的、战略性的教育改革,职业生涯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相联系又有所区别,与终身教育目标相一致又丰富了其内涵,旨在通过教育促进人的人生价值实现从而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质劳动者。其对于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在于:以政策为导引,将职业教育贯穿于人生的每个阶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摒除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怀受教育者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中的理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的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数学的发达程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在科学的发展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占据了上风,理性活动和理性价值受到压抑,在理性科学与外在功利发生冲突时,理性常以失败而告终。数学教育应重视培养理性精神,理性精神的氛围浓厚,才会形成重视数学的气候,才有助于发挥数学多方面的功能。因此,数学教育中要注重理性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高职院校学生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内化为稳定的价值追求、思维范式和行动指南,一直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在此通过分析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存在缺失的原因,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并探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七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
Paul F-Brandwein was a visionary who looked at education broadly. He left us with an insightful view of the ecology of education in which he identified three ecological systems: school–family–community, postsecondary, and cultural. The first part of this lecture, by Dean B. Bennett, examines Brandwein's idea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ith science teaching in the K-12 school–family–community ecosystem.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the middle-secondary leve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goal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ince their emergence in the late 1960s, are today strongly evident in science curricula,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teacher education. But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more must be done and provides some fundamental suggestion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lecture, by Sheila K. Bennett, examines the role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science in the postsecondary ecosystem and addresses its value as a viable tool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literacy. The lecture focuses on a successful statewide, interdisciplinary laboratory science course delivered by interactive television, the Internet, and computer network. Now in its ninth year, the course reflects Brandwein's thinking about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s based on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cientific literacy.  相似文献   

18.
瑞典与芬兰的职业教育改革都努力将教育工作者与职业生活中的代表结合起来,发展创新的职业场所学习方式。我国职教改革应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做法,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突出技术教育与科研、生产的一体化;教学中要引入工程项目,使学生通过项目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要突破正规教育的束缚,扩展到继续教育中;政府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为发展职教提供多方面支持。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高职院校提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用优秀的人思想引导教育学生。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吴宪洲  东艳 《成人教育》2012,32(8):60-61
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特强的地位,高职教育的发展动向影响整个职业教育的全局,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合作办学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