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素质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挥至关重要。科学思维能力是大脑诸要素系统整体运作效率的体现。主要由人教育培养的优良情、意素质赋予科学思维以热情与顽强,使科学思维具有方向性,独立性、灵活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学习钢琴、演奏钢琴,不仅能达到智育、美育的目的,而且有着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科学创造力的功能。科学创造需要形象思维,而钢琴学习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途径之一。科学创造需要抽象思维,而钢琴演奏过程就是一个从感知到再现的过程、一个想象的过程,因而,钢琴音乐开拓了人的思维空间,丰富了人的思维方式,使人的科学创造力达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在名称、教学方法和目标定位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关注始终没有改变。对“什么是科学思维”“是否能教科学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充分说明了科学思维现象的复杂性以及培养科学思维的艰巨性,同时也展示了“人如何发展自己的思维”等问题上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古希腊人、牛顿、道尔顿、汤姆逊、卢瑟福、玻尔、薛定谔等一系列原子模型研究的演进,正确的思维和实验是科学突破的有力支撑,科学创新始终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共时态关系基于“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前提。科学与宗教,就是人类以两种不同的方式——“科学的”或“宗教的”——来把握世界、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人类理解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文化样式,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理解这种关系,既需要以主流文化样式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来衡量,也需要各种文化样式之间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的相互渗透和评价。一定时期科学的世界图号与宗教的世界图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出科学与宗教在特定时期的相互关系;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宗教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作用;科学的价值规范与宗教的价值规范相互评价,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运用科学思维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也是对具有科学素养的人的基本要求。在理科的纸笔评价中,可以利用科技论文、科学史和故事线索等策略编制题目,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科学教育更注重训练人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而不是以仅仅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和众多科学家参与的大科研项目是一种大的科研工程,把其称为“大科学”是一种误区,大科学应该是宇宙大自然整体整合存在运动演化之道——大道理。中国古代有四大科学:周易大科学、中医中药大科学、汉语言文字大科学、中国哲学大科学。中国哲学思维与西方哲学思维不同,中国是以宇宙大自然为中心,人从属于自然,而西方则以“自我”为中心去考察自然,让大自然从属于“自我”。老子的“三生万物”和庄子的“逾七为化”,是对宇宙大自然整体整合运动演化普遍规律的揭示,是西方任何科学的定律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中国科学事业大发展需要学习“田忌赛马”的智慧,走出西方“大科学”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科学创造性思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结果具有新奇性、独创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科学思维活动,主要包括重新安排、组合已有的科学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和形象,以及突破已有的科学知识,提出崭新的见解、设想、思路、观点等两个方面;科学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三个特点;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辨证统一,是科学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是实现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主阵地,对科学教育的内涵追问与方法探索是推动新时代科学教育加法落地的重要根基。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如何成为人的主动学习行为,体现在科学知识内容、过程方法、教学规律和社会互动之中。本文通过对科学教育的内涵、问题和方法的探寻以深度回应新时代科学教育关键议题。科学教育的本质内涵在演化中逐渐丰富,发展至今已形成关涉认知、行为、情感和社会等多重愿景的交互表征。时代性的政策演进与多元化的学科主题诠释了科学教育的发展阶段,素养导向的人才观念和连续贯通的培养理念成为当代科学教育的育人趋势。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体现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及其互动的过程中,我国科学教育教与学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即学生高学业成就的背后表现为低水平思维与情感技能,教师专于学科教学而弱于跨学科和探究式教学,学生擅长双基掌握而缺乏高阶思维培养。因此,我国科学教育研究应当广泛开展基于新兴技术和生理证据的实证与跨学科交叉研究,有效推进概念转变、元认知、科学论证、推理和建模等高阶思维教学实践,深入挖掘科学教育中的教与学规律,以达成科学教育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理想和信念是大学生前进的指路明灯和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能否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所阐述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尤其是其中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辩证统一的观点 ,为我们提供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思维取向上分析,导致教育科学困境的原因在于研究文化中科学精神品格的缺失。用新的科学精神深入剖析和反思当前教育研究的思维取向,尝试建构理想的教育科学理论,是教育研究日趋繁荣时代研究者个人应有的精神理想。  相似文献   

13.
理想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没有把它提到一个重要地位加以论述。加强和重视理想问题的讨论,提升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既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重大改革。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内容入手,指出理想问题应该在教学中具有独立的内容,同时对增强理想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凝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表现在:中国梦契合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价值追求,中国梦契合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文化底蕴,中国梦契合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实践基础。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并将“中国梦”精髓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的理想国理论多且各具特色,其中以儒、道、墨、法家最具代表性。这些理论皆建立在各自的人性论基础之上,既关乎社会生活的总体设计,又关乎政治设计和战略目标;既肯定现实生活和基本社会关系,又对之进行猛烈地批判以求完美。从总体上说,理想国理论对君主的专制权力起着一定的精神和舆论制约作用,但很有限。  相似文献   

16.
将交换环中关于一个理想的极小素理想和极大素理想的两种理论推广到DQC一环中,得到了与交换环中相近的重要结果.因而这一推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将女性弱势的根本原因归结于语言的男权特征,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重塑女性身份。最主要的身份重塑手段就是女性话语重构,这也是女性主义译论和翻译实践的最重要目标和最终理想。女性主义译论所表现出的内在矛盾性,将成为这一理想最终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它为高校健康、有序、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本文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有着相同的审美理想:和。孔子主张"中和"之美,亚里士多德提倡"和谐统一"的美。从三方面对他们的美学思想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艺术的宣泄功能,形式与内容的依存关系,美与善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共产主义理想是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先进、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为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实际上就是在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