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儿童在非依附作用条件下,对教师意愿产生的负认同。初入学儿童尚缺乏独立意识,逆反心理往往表现得较微弱。进入中高年级,其从属性、依赖性逐步弱化,自主性、自决性不断增强,他们总是有意试图逃离依附角色,逃离被依附对象的束缚,尽可能地表现其独立性———发生逆反心理。我们认为,儿童的逆反心理是他们身心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现象。在一般教育条件下,儿童个体的发展,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必然会伴有逆反心理产生。反过来,逆反心理又影响和制约发展,对发展起负作用,严重者可使教育失败。因此,我们对儿童的逆反…  相似文献   

2.
逆反,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时期的儿童逆反的行为影响有很大差异。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种对立情绪,"反其道而行之"是逆反心理最突出的表现。小学是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逆反心理是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它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其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一、逆反心理的成因(一)自身倔强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幼小衔接期的儿童常常会出现了一些逆反心理的苗头。儿童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个案入手,对幼小衔接期儿童逆反行为进行归因,并提出了调适策略,以期帮助家长指导孩子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进入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认识上的逆反以及情绪和行为上的对抗。很多人误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反应。事实上,逆反心理并非不健康的心理,而是人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它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个体心理中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逆反心理人皆有之,但幼儿的逆反心理有其独特的表现。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左右的幼儿,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喜欢“闹独立”。成人如果意识不到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一味训斥、惩罚等,就会导致儿童发展的“危机”。这种“危机”可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遇事缩手缩脚;二是执拗任性,逆向而行。其中以后者为多,独生子女更是如此。分析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6.
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有利于发展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志趣,有利于儿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自然课又是中学理、化、生的基础课。如果在教学中违背教学规律,不注意其学科的特点,学生对学习自然会产生逆反心理。1什么是逆反心理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认为:“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接受的阀限,使个体感官达到饱和而产生的厌恶的体验。”这种心理最容易在小学生中出现,因为他们正处于儿童时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尚未形成足够的意识与一定的意志,…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是儿童抵触情绪的一种心理反映,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有时儿童会产生与教师主观意愿相违背的逆向发展。这种对某事物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会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待儿童逆反心理的防止和化解,将会使教学事倍而功半。教育科学实验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品质。所谓心理特征,在儿童心理的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所谓心理品质,是指儿童的学习动机、认识兴趣、注意力、自制力、学习习惯等。作为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在当前小学生中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儿童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有部分孩子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要求我怎样,我偏不这样。这样最容易引起教育者的恼火,而教育者越恼火,对孩子越发训斥,这样使孩子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孩子与其之间的关系,以至离家出走,离校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认真研究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出发,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是近几年来心理学研究中新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一般是指人们对于直接刺激的事物所做出的同正常状念下性质相反的反应。逆反心理可谓广泛地存在于思想、政治、教学、审美、体育、文学、艺术等领域,表现在儿童、青少年,以至老年人身上。就其主体和指向来说,则主要分布在青少年身上和指向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这就给我们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如何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研究,怎样寻找克服的途径。为此,本文就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防治做一点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儿童的逆反心理是儿童教育弊端的曝光。例如成人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孩子要求过高,或让孩子承受过重的学习任务;不了解孩子所具有的独特资质、潜能、兴趣和爱好,为孩子发展过早地定向,长时间地强制训练等。诸多的教育弊端,自然引起孩子的抵触和反抗,逆反心理事出有因。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爱顺从的孩子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发犟劲”就是心理学讲的逆反心理。一般在儿童10——15岁比较明显,到了这个年龄,“忽然”事事都要和你对着干了,也就是说“发犟劲”。这个年龄段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反抗期,过了这个反抗期,就会好的。对待逆反心理有许多方法,关键在于量体裁衣,一把钥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社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性格内向、自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逆反心理强等问题。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与引导者,班主任应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放在工作的重点位置,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让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逆反心理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消极心理,也不是人的稳定的人格特征,而是一种随机性的态度,其本身也蕴含着正效应和对事物的积极影响。首先,逆反心理本身包岔有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1.思维的批判性。十二、三岁的青少年时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教师当作权威,甚至连教科书也敢于怀疑。这样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逆反心理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现象。但其产生逆反心理却有其一定的原因,对于教育者而言,认识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心理实质,寻找解决逆反心理的良策至关重要。文章从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提出解决逆反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超度逆反心理、大学生信度逆反心理、大学生情境逆反心理、大学生禁果逆反心理、大学生自主逆反心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其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为了预防和纠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灵活采取多种措施.比如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等.  相似文献   

16.
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受社会环境影响,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行为出现异常现象,从而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因此,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逆反心理,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议题,我们要正视中学生逆反心理,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典》把“顽皮”解释为“(儿童、少年)爱玩爱闹,不听劝导”。观察和研究发现,顽皮儿童突出的特点,一是气质上多是强而不平衡型,二是情绪上逆反心理严重,三是行为上创造与破坏并重,四是生理上表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面对中学生表现出的逆反心理,要认清其实质与心理构成,了解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防止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问卷》,对961名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68.9%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29.5%的学生"经常存在"逆反心理;不同年级、性别和学习水平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发生状况存在群体差异;亲子关系、他人的尊重、生活满意度、性格特点是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66.6%的中学生认为逆反心理对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有较大影响,消除或克服逆反心理倾向的策略以选择亲人、朋友帮助为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正确开展中学生逆反心理疏导或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