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子“有无合一”的境界形态哲学思维,在人生社会领域表述为与“柔弱”合一,“有无”与“柔弱”合一是对人生社会领域“无”与“无中之有”统一于“无”之境界的境界形态“天人舍一”思维方式的论证。王夫之以实有形态的“有”与“有中之无”舍“柔弱”于实有,一方面揭示老子境界形态“有无”思维的“虚无”思想根源;另一方面,论证了实有“有无”为思维基础的“有无”与“柔弱”舍一于实有之“有”的实有形态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柔弱”并不是在一个狭隘意义上与“刚强”相对的名,而是一个抽象的、具有形上色彩的哲学概念。它总括了万物存在的共性,既是一切事物生命力的象征,也是“道”的表现形式。关于“刚强”,老子虽然有“强大处下”的名言,但实际上,对于体现“道”的力量的至强性的东西,他是赞赏、推崇的。“柔弱胜刚强”的论断既体现了老子对于宇宙万物之本源--“道”的理解,也表现了他济世救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3.
老子哲学不是消极厌世的,而是积极救世的;是不象古希腊那样的一种自然哲学,而是拯救乱世的政治哲学,不是空无飘渺的玄谈阔论,而是处世立身的人生哲理。老子提出的“无为”、“不争”、“柔弱”,是指人的行为应取法于“道”的自然法则。如果局限于“无为”二字理解,忽视“无为”中蕴蓄着有为的进取精神,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4.
邓稳 《天中学刊》2014,(2):49-53
虽然《老子》历来被哲学、文艺学奉为经典,其对中国文学形式与艺术手法的影响却有待进一步探讨。实则,《老子》运用"若、似、犹、如、象"等词语,通过比喻、假设等方式进行"文学虚置语象"的构造。这种虚置语象可分为:静态语象、运动语象、混沌语象三种。正因为《老子》运用了许多厚重、刚健的虚置语象,所以《老子》一书虽然重虚无、贵柔弱,但文风上却显得刚健、雄放。  相似文献   

5.
老子哲学思想所主张或提倡的"道",尤其是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在管理哲学思想领域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以老子的"自然无为"为主线,结合老子的辩证哲理,引申出"反者道之动"、"柔弱胜刚强"、"处下谦退"等一系列管理哲学思想,构成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管理哲学思想体系,用它来和现代管理对照,探索它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地位。  相似文献   

6.
道家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思想学术派别,形成于春秋时期,道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世界观。道家认为"道"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起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记录在《老子》一书中。关于《老子》一书的编纂过程,有不同的意见,但人们普遍认为它反映了老子的思想。在《老子》一书中,老子管理思想的基础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管理谋略是"柔弱之术",而老子的社会目标则是"小国寡民"。  相似文献   

7.
《老子》提出了"道"这一最高哲学概念,以"无为"为核心观点,把"柔弱"看做生命存在的方式。"无为"思想以及"道"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的政治、文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从万物变化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反者道之动"入手,解读老子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深沉思考,进而阐释"无为而为""以柔胜刚"是安身立命之道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理解“柔弱胜刚强”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了解《老子》赋予“柔弱”与“刚强”的特定内涵。《老子》用柔弱象征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世界和谐安宁的建设性的力量;用刚强象征发展到极致、必然要走向灭亡的破坏性力量。《老子》在柔弱与刚强两种力量的斗争中有意突出柔弱胜刚强的一面,其目的是以此警示人们要效法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特性,减少因私欲的过分膨胀而导致的过度争夺与倾轧。  相似文献   

9.
老子哲学对学校管理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 ,姓李 ,名耳 ,字伯阳 ,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县 )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代表作《老子》流传于世。据有关国际机构的统计 ,《老子》属当今世界以各种文字刊行量最大的书 ,其思想不仅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也可以说 ,世界各个文明大国 ,无不从《老子》中吸取了许多的治国思想。《老子》综合了哲学、社会学等多种领域的科学 ,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知人善任”、“柔弱胜强”等思想不仅是治国兴邦之谋略 ,而且对现代学校管理来说极具借鉴作用。我们要实现学校管理的…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的认识一是中国儒家的伦理观念,一是道家的处世态度。在中、西宗教文化思想中,道教文化思想对林语堂的影响最为巨大。他总结出老子的全部哲学是以柔弱的教义为基础,他特别欣赏老子的隽语,对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庄子给予了颇高的评价。正是出于对“道”的独特领悟,林语堂的道家生命观、道家人生观形成了,并领略到了道家独特的人文主义景观。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的老子哲学,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对我国的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以至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在这种影响下,注老、解老者历代不绝。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对老子哲学的特质和作用提出了许多仁智互见的见解,形成了对老子哲学的复杂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本文以为,逆时间思维即由现在追溯到过去的思维和无为而无不为的价值取向是老子哲学的根本特征,它贯穿于老子哲学内容的各个方面,把老子哲学组织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芦诲涵 《考试周刊》2012,(34):26-27
以和谐为主题的老子道德思想,对当前如何进行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从自然无为、慈爱万物、柔弱不争和诚信不欺四个方面论述了老子道德思想的内涵,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三个方面论述了老子道德思想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代表作《老子》流传于世。据有关国际机构的统计,《老子》属当今世界以各种文字刊行量最大的书,其思想不仅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可以说,世界各个文明大国。无不从《老子》中吸取了许多的治国思想。《老子》综合了哲学、社会学等多种领域的科学,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知人善任”、“柔弱胜强”等思想不仅是治国兴邦之谋略,而且对现代学校管理来说极具借鉴作用。我们要实现学校管理的创新。从老子的管理思想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宋晓芳 《文教资料》2014,(30):16-18
老子的学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道德经》是一颗火种,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和人生哲学,其中的柔弱观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学艺术创造。因着老子的柔弱观,我国的文学艺术呈现出别样的美学境界,一系列关于柔弱的美学主题被相继创造产生,甚至上升为一种美学风格,极大程度地扩展着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美学疆域。  相似文献   

15.
论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与老子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与老子哲学的关系。本文表明,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中的某些方面.可以追溯到老子哲学。并且.老子哲学对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思想.有着重要影响。两者间存在着相同或相通之处。特别是老子哲学中的人责论、无为思想,在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中均有体现。文章还用老子哲学的某些观点和论述.诠释了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中某些方法论原则,即其所说的促进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三个前提: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性理解。将老子哲学和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进行比较和探讨,既是可行的.也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一书有其完整的哲学体系,老子哲学的展开以“道”为中心,老子对“道”有着多侧面的界定和描述,综括而言,“道”具有宇宙的本原、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人的五官无法把握、“无为”、客观存在、可以认识等特点。老子哲学对孔子有着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论语》中有老子“道”论的明显折射、“无为”思想深刻影响了孔子、谦虚不自满思想对孔子有重要影响、“不言之教”对孔子有明显影响。探讨老子哲学的体系,揭示老子哲学对孔子的影响,对把握先秦哲学的真实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一个独特的文化哲学视角,重新审视老子的哲学美学思想,并透过老子其人其书之谜,看老子哲学诗学所蕴含的巨大思想对话空间。文章分别讨论了学术史上对老子与《道德经》“疑古”、“信古”和“释古”的问题,揭示了老于哲学本体论与宇宙论精神、认识论与辩证论智慧、人生论与政治论理想,以及语言论与审美论意趣,并进而阐释了老子智慧在当代社会的警世作用。  相似文献   

18.
“道”与“名”的哲学关系贯穿与老子哲学思想的始终.老子哲学对“道”和“名”有深刻的探究.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构建了“道”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名实之辨”的哲学问题,对“道”与“名”的哲学思辨集中体现了老子的语言哲学思想和语言哲学观,其价值对于老子哲学思想的研究有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老子》中柔弱刚强的定量及阐释,分析《老子》贵柔与求"强"的思想。正确理解老子思想中的贵柔与求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比片面单纯地强调"贵柔"更为全面丰富,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老子》中柔弱刚强的定量及阐释,分析《老子》贵柔与求"强"的思想。正确理解老子思想中的贵柔与求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比片面单纯地强调"贵柔"更为全面丰富,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