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强调教师专业成长,于是,“反思”一词便经常出现在教育行政领导的口中。但为什么要反思?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反思的契机在哪里?还是有不少人不明白。于是经常有很多人经过反思后却仍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2.
吴良根 《教书育人》2005,(12):37-37
新课程强调教师专业成长,于是,反思一词便经常出现在教育行政领导的口中。但是为什么要反思?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反思的契机在哪里?还是有不少人不明白。干是,经常有很多人经过反思后却仍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时代的教育都需要进行哲学反思,哲学是让教育保持清醒的最后机会,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进行真正的教育。对"互联网+"教育进行哲学反思,不是为了寻找确定性的答案,而是努力向教育本意回归,保持良好平和的发展心态,在更深层次展开思考,建构充满意义的教育世界,从而过上一种更好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4.
吴举宏 《中国教师》2008,(22):47-48
<正>有人说,教育反思就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我说,生活就是涌动反思的源泉。当我们在生活、阅读和工作中运用反思的视角审视周遭的事物时,就会欣赏到独特的美景,就会常常出现怦然心动的感  相似文献   

5.
在反思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具体课例为载体,采用研究性变革实践的方式,对如何贯彻"过程"教育观进行了探索.初步的理论求证与实践验证表明,探索中形成的教学操作方法对贯彻"过程"教育观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熙 《成人教育》2006,(12):10-12
传统扫盲教育是一种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倾向,以培养文本能力为目的的扫盲方式;而“反思行动”是一种能兼顾个人与社会取向,融合知识能力与权力意识的新方法,倡导在民主交流中参与决策。它为巩固和提高扫盲效果提供了双赢的做法,且这种理念可以引入到更多成人领域的应用中去。  相似文献   

7.
参加一个比赛之后的总结和反思是很重要的。这存在于参加比赛的当事人本身的个人的提高,同样也是一种切磋,交流。同时,也是记录一段成长。本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记录了"两课"比赛的酸甜苦辣,给出了自己的得意之处以及不到之处。是反思,也是纪念。  相似文献   

8.
教学反思是一线教师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提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培训的方法,在本文中笔者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引,对一段数学课堂摘录展开分析,引发思考,得到启示,为进一步践行“新课标”.提高教学实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教师反思着眼于信念系统、知识系统、教学实践及教师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学生督导为中心的环境因素等方面。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教师反思活动表现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课后反思、专家诊断咨询、反思经验推广等几个阶段。据此教师反思流程的设计,文中给出了甘肃张掖某"农远"模式二项目(卫星宽带传输教育资源模式)学校张老师的教学反思案例——《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  相似文献   

10.
反思,顾名思义,可解释为自我省察。而自古就有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可见,反思实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当局者能够跳出自我,另眼看“我”,做清醒的旁观者,做明白的自知者。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课改之路不但崎岖不平,而且经常会让行动者陷入迷茫与困惑。因此,教学反思成了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不断前进的有效手段。然则,我们天天进行的反思到底价值几何?实在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反思”在“百度”引擎上搜索,可以找到258万条信息,可见,教育反思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张承志注重以深入的自我体验来回应时代与生活,反思“知青运动”及“知青”价值.在反思“知青运动”时,张承志对于“红卫兵”有着自觉的身份认同,以经验性的审美表达来肯定“知青运动”,注重“民粹主义”实践的价值生成.在反思“知青”价值时,张承志既能直面知青的苦难遭遇,又能侧重于揭示知青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孔孟道德人格修养和提升的方式中,"自得"是一种以个体生命的自觉和体验而"悟道"和"体道"的独特方式,也是"悟道"和"体道"的最高收获和最佳境界。这种方式不是以言说的形式表达,而是以"心得"的方式所表达的亲身体验。其旨归在于它的获致可使得个体生命摆脱世俗的羁绊而达到自由乐适、宏阔畅达、充实无累之超越性的心灵境界;其内在意蕴在于它充分高扬了个体生命之主体精神的自觉;其根本指向不是具体的存在物,而是"性与天道";"自得"于"道"表现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不同的贯通方式;"自得"所达至的境界是生命的自由和快乐。  相似文献   

14.
"寒暄"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一种交际方式,还是一种文化表现,而日语"寒暄语"固定化的特点恰好与"义理"意识相关。日本小说中无论是用于日常生活,还是用于特定场合的"寒暄语",都为研究日语"寒暄语"中的"义理"意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危机的发生事出有因,其在教育上也有各种表现,寻求破解需聚焦于主体性和主体教育的是与非、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与复归、全球化吸纳与本土化坚守、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是支撑还是引领等问题展开反思。教育现代化要走出"现代性危机",对经典现代性应持有既"兼容"又"增容"的基本态度,并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来加以破解,在观念层面须借助文化哲学的反思,制度层面应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同时用力,技术层面则要解决人与物之间的价值融合。怎样推进教育现代化才是可持续的?文章从"一地一案""一校一策"和"一人一境"三个方面探讨了解决的路径,具体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以学校现代化标准引领学校特色化发展,为每一位师生营造丰富多彩、温馨友好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从各个维度对人的生存境遇提出种种变革。"互联网+"促成人类形成前所未有的"数字化生存"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变革了人类的存在方式、人类的认知体系、人类的交往行为和感性基础。因此,"互联网+"时代的人学反思,不仅作为当今时代人学不断进步的内在需要,还是实现我们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武宁 《海外英语》2013,(2X):93-9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和个性化学习需要。对于学生不同风格类型的反馈,老师应该发现其优势与不足,做到因材施教。当今社会"一对一"辅导盛行,该文将对几种主要认知风格类型的学习者特征加以分析讨论并从此角度来反思"一对一"辅导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刘根生 《科学教育》2006,12(5):22-23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新课程的理念呼唤新的教法,更呼唤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新课程主要标志之一,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灵魂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反思和自主性反思学习;创造性反思和发展性反思学习。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教学理论的思考者与构建者,面对新课程下的学生反思性学习,我们广大教师理所应当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自我超越,以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完成的教…  相似文献   

19.
王春冉 《现代语文》2009,(8):140-140
"人才""知识"和"信息"是知识经济时代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与此紧密相关的"知本家"一词更贴切地概括出了21世纪创造财富的主体的基本特征,即以知识为资本的人.<新词新语大词典>"知本家"解释为:"知本家,名词,是指利用拥有的高新知识来创造财富的人."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我们人类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中其更是一种视角,人类在任何领域的发展如果脱离了"以人为本"都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本文正是以"以人为本"为视角反思中国当代教育的弊端,指明中国教育的正确出路,笔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继而成为某种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向不仅是"授人以渔"的革新,也应该是激发年轻的生命去寻找到人之为人的动力源和成为"某种人"的兴趣点。"以人为本"是以人的"实践过程"为本,不是以人的"实践方式"为本,只有遵循以实践过程为本的趋势,"付出才能等同于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