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洞庭湖“四水”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析,并对其沉积物重金属进行了污染程度、风险评价以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四水”入湖沉积物中,Bi、Cd、Pb、Zn、Cu、Mn等重金属含量变化大,Cr、Co、Ni、Mo、V、Tl等重金属在“四水”入湖河床沉积物中平均含量相差不大.富集因子表明湘江入湖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种类多,富集程度强,其次是澧水.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湘江入湖沉积物中,Bi、Cd为重度污染,Pb、Zn、Cu、Mn为偏中度污染,Cr、Co、Ni、Tl为轻度污染.资江入湖沉积物中,Bi、Cd为偏中度污染,Pb、Zn、Cu、Mn、Cr、Co、Ni、Tl为轻度污染.沅江入湖沉积物中,Cd为偏中度污染,Bi、Cr、Mn、Ni、Cu、Pb为轻度污染.澧水入湖沉积物中,Cd、Bi、Cr、Mn、Co、Ni、Cu、Pb等重金属为轻度污染.污染负荷指数评价显示“四水”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是:湘江>资江>澧水>沅江.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在“四水”入湖沉积物中的生态风险危害最大.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Bi、Pb、...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派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为对象,研究Cu、Zn、Ni、Cd、Cr、Pb、Hg、As等八种重金属总量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指出主要污染物。方法:于枯水期利用户外助手软件GPS定位在派河干流上游至入湖口采样点采集土样,土样消解采用HNO3-HF-HClO4分解法,Hg、As利用普析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Cu、Zn、Ni、Cd、Cr、Pb利用固体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运用Origin软件制图分析重金属总量分布,运用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派河干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CdHgPbCuNiZn AsCr,从单种金属风险指数的评价结果来看,As、Cr、Ni、Zn、Cu、Pb属于轻微等级污染,Hg、Cd的评价均值分别为753.86和5 537.3,属于极强等级污染;从综合潜在风险指数的评价结果来看,各点位均属于极强等级污染,其中,Hg的贡献率为11.89%,Cd的贡献率达到87.42%。结论:派河是巢湖Cd和Hg污染的主要输送支流之一,对派河流域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应主抓Cd和Hg污染,降低派河以及巢湖Cd和Hg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汀江某河段9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As、Cr、Cd、Cu、Pb、Zn)的含量,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表层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已相当严重,其中以Cd污染最为严重,Cu、As次之,Cr、Pb、Zn污染较轻。总体上属于生态危害性很强的重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4.
秦淮河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秦淮河底泥中6种重金属元素:铜(Cu)、铅(Pb)、锌(Zn)、铬(Cr)、镉(Cd)、镍(Ni)的含量分析,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Pb>Cu>Cr>Zn>,Pb达到强污染;Cu为中-强度污染,Zn、Cr为中度污染,Cd、Ni未构成污染.总体上秦淮河底泥重金属污染表现为中度生态危害程度,其贡献因子为Pb和Cd两种元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哈尔滨市东部农业区土壤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生产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BCR提取法对各土壤样本的重金属元素Cu、Zn、Pb、Ni、Cd和Cr的含量和形态进行测定,并测定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以松嫩平原背景值作为参比值,对该市东部农业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作出评价.结果表明,该市东部农业土壤已受到污染,累积污染程度具有Zn> Cd>Cu>Cr>Pb>Ni的特征;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中,残渣态占据其总含量的绝大部分,Cd、Pb、Zn有效态含量较高.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表明:Cd是农业土壤中潜在生态危害最严重的元素,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Cu、Pb、Zn、Ni和Cr均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总体上处于低等生态危害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重金属元素污染来源比较广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莫愁湖底泥中铜(Cu)、铅(Pb)、锌(Zn)、铬(Cr)、镉(Cd)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中,只有Pb为无-中度污染,其余4种均未构成污染;莫愁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极轻微的程度,生态风险顺序是:Cd>Pb>Cu>Cr>Zn.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土壤地球化学特性对凤丹皮质量的影响,对铜陵市凤凰山矿区中丹皮的重金属和主要药用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库附近采样区(PP)土壤中Cu、Pb、Cd和Zn的含量分别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中农田土壤风险筛选值的8.88、4.06、1.17和2.36倍,污染较为严重;除Cd外,凤丹皮中Cu、Zn、Pb、Mn的生物累积量差异显著(P<0.05);在3处采样区中,PP处丹皮样品中Cu、Zn和Pb含量均高于其它两处对照采样区,且Cu超标,成为影响丹皮质量的主要因素;丹皮中的药用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均与土壤中重金属Pb、Cd和Zn含量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a<0.01)。研究说明矿业活动产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药用植物凤丹的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京杭运河台儿庄段槐叶萍不同部位中的重金属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京杭运河台儿庄段槐叶萍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显示:槐叶萍花芽、叶、根与茎样品中均监测出Hg、As、Pb、Cd、Cu 5种重金属,其中样品中重金属Pb的含量最高,Hg的含量最低.与标准限值相比,除花芽外,根与茎中的重金属Pb、Cd,叶中重金属Hg、Cd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标准限量值.槐叶萍根与茎和叶均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且处于中度污染水平;花芽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处于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淮河水系的沱河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在分析Zn,Cu,Pb和Cd四种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运用健康风险指数法分析重金属健康风险水平,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沱河芦岭煤矿段水体重金属Zn,Cu,Pb和Cd的含量分别为5.07±1.17,22.55±13.85,5.25±2.05,0.51±0.35?g/L.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均为无污染状态,污染程度为PbCdZnCu.健康风险系数评价结果表明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个人年均健康风险系数较小,属于低健康风险.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Cu和Cd的污染源可能主要来自洗煤废水、堆积废弃物和污水灌溉以及生活污水的影响;Pb可能主要来源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二次释放以及岩石的自然风化和侵蚀,也有工业以及生活污水排放汇入河流;Zn的污染源可能是工业生产活动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湄潭茶园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湄潭茶园5个产区的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u、Cd、Zn、Cr、Pb的含量.将测定结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5个采样地点中土壤重金属元素Cu、Cd、Zn、Cr、Pb的含量均小于Ⅱ类标准值,湄潭茶园土壤中的Ni元素含量略缀高于国家Ⅱ类标准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等离子质谱(ICP-MS)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分析技术对湘江湘潭段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河岸沉积物中富集着多种重金属元素,其中湘潭入河处河岸沉积物中明显富集Sc、Cu、Zn、Pb等元素;出口处沉积物中存在着U、Cr、Ni、Ba等8种元素明显富集的现象;多种原因致使Mn、Pb在出口处沉积物中富集更加明显。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显示:大部分代表性重金属元素(如Mn、Co等)在湘潭段河岸沉积物中存在轻微的生态危害;Cr在XS沉积物中有极强生态危害风险(Eir=423.68),在ZB中也存在很强的生态危害风险(Eir=318.68)。  相似文献   

12.
以调查宿州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数据为基础,按照有关标准和方法,对宿州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宿州市土壤中Cu,Zn,Cr,Cd,Hg,Pb,As 7种重金属含量都存在着一定幅度的变化,矿区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Hg,Cr为重度污染、Cd,As轻度污染水平,耕地除Hg,Cr有部分超标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达标;28.57%的土壤属于安全等级,32.86%的土壤属于警戒线,7.14%的土壤属于轻污染,2.86%的土壤属于中污染,28.57%的土壤属于重污染;67.14%的土壤属于低风险等级,5.71%的土壤属于中等风险等级,强风险等级土壤占15.72%,很强风险等级土壤占11.43%,而属于强风险、很强风险等级土壤都是矿区土壤,耕地均属于低风险等级;土壤中7种重金属对污染的贡献大小顺序为:Hg>Cr>Cd>As>Cu>Zn>Pb.  相似文献   

13.
应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淮河淮南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淮河淮南段4个采样点的12个沉积物样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Pb、Zn、Cu、Cr等重金属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测试,并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淮河淮南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及富集程度不高,富集的时间延展性不甚明显,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轻微。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放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了广东梅州地区匙吻鲟、鳙鱼和鲢鱼体内7种重金属(Cd、Cr、Pb、Cu、Fe、Zn和Mn)含量,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3种鱼体内必需金属元素Fe、Zn和Cu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均高于非必需元素Cd和Pb.同时,该3种鱼体不同组织对重金属的富集不一致,其中Cd、Cu、Fe在肝胰脏中富集水平分别高于其它组织.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表明,该3种鱼体不同组织受到Pb、Cd、Cr和Cu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污染水平由高至低为Pb>Cr>Cd>Cu.其中Pb污染最严重,该3种鱼的大多数组织为重污染水平;其次为Cr,鱼的大多数组织为微污染-轻污染水平;而Cd和Cu只在少数组织中已超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根据"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显示,该3种鱼18个被测组织中约40%属于轻度污染水平,其它为无污染水平.其中,匙吻鲟各组织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除了背肌之外其它组织均为轻度污染水平;鲢鱼约50%组织为轻度污染水平;鳙鱼为无污染水平.综上所述,匙吻鲟、鳙鱼和鲢鱼不同组织分别受到Pb、Cd、Cr和Cu的污染,其中匙吻鲟"综合污染指数"最高,表明梅州水域生态环境或渔业安全生产已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A quantitativ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amounts of heavy metals in river sediments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BT Drainage River in North China as a study object, six representative cross sections were selected for measurement of heavy metal indicators in sediments, and then the main contamination indicators were determined by performing a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Using a section of this river as an example, the total amounts of the main pollution indicators and those of their harmful forms are estimated by the Surfer software, which simulates the pollution status within the downstream sediments of the outfall at this secti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guideline and data support for pollution treatment of the BT Drainage River.  相似文献   

16.
沱江内江段福寿螺中重金属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沱江内江段下游福寿螺肌肉与内脏Cd,Pb和Cu的含量.结果表明:沱江内江段福寿螺体内Cd,Pb和Cu的含量远高于国家规定标准,内脏高于肌肉;Cd的含量大于0.2ug/g,超过国家规定标准1.2倍以上.Cu的含量大于200μg/g,超过国家规定标准3倍以上.福寿螺对Cu的富集高于Cd,Pb,沱江Cu,Cd污染是比较严重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现场采样及实验室分析测试,对潮州市工业区及郊区农田表土中重金属(Cd、Cr、Cu、Pb、Zn和Ni)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潮州市工业区土壤中Cd、Cr、Cu、Pb、Zn和Ni的含量均高于郊区农田土壤.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作为评价标准,计算出各工业区土壤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  相似文献   

18.
黄河渭南段湿地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渭南段湿地底泥进行样品采集,采用国标法消化,测定了湿地土壤中Pb、Cd、Cr、Cu、Zn和 Mn的含量,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该湿地属于很强生态危害,主要原因是Cd污染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