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以越南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有)"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个人因素、教材教法、环境、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汉语趋向补语对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了解初级学习者对趋向补语"起来"的掌握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对趋向补语"起来"的偏误频率最高的例子,从而总结出偏误类型和原因,通过分析结果发现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易出现偏误的原因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属于语际偏误,另一种原因是由目的语的规则泛化引起的,属于语内偏误。针对对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趋向补语"起来"的学习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是……的"句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是误加、误用、遗漏。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简单类推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外交往日益增多,英语口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就使学习英语口语变得尤为重要。学习英语口语是一个从尝试和偏误(trial and error)(简称“试误”)到领悟(insight)的过程。本文意在从试误和领悟这两个方面就如何学习英语口语这一主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试误我们在开始尝试英语口语中常会出现偏误。偏误是指中介语和目的语规律之间的差距,只要是学外语口语的人都会产生偏误。偏误来源于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的不完全习得。在语用方面,它主要表现为过渡语篇和过分泛化。过渡语篇是指外语学习者在用外语交往时,常将母语思维移用到外语中由此产生的口语或文语活动,它常表现为语用不得体或语用失败。过分泛化则是指外语学习者由于掌握目的语知识的不足,把他所学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结果产生偏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英语是我们要学习的目的语。我们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汉语的语言环境和汉语的文化背景里,我们学习说汉语是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听说法来进行的,并在不断地有意识地运用汉语过程中逐步习得汉语的语言知识,领悟汉语的语言系统和汉语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大规模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测查了英、日、韩三国学习者使用"提高""改善"的混淆情况。从词语混淆的母语背景分布、混淆词对的误用方向和词语混淆的具体表现三个方面,对不同国别学习者"提高""改善"的混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探析了词语混淆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形式动词主要有"进行""给予""加以""给以""予以"等。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共收集到相关语料1063条,其中,偏误用例有165条。留学生习得形式动词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误加、遗漏、错序和误代四类。形式动词偏误的成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泛化和回避策略的使用等。针对这些偏误,提出相应的建议。教材编撰时,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形式动词,并符合难易度原则;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形式动词和一般动词,可以从共现率高的搭配入手,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还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7.
英语"时""体"兼具,汉语则无"时"有"体",这一语际差异或是导致中国英语学习者时体习得偏误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借助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通过组间对比及高水平组个案剖析,考察其时体习得偏误的表征特点,探究这种偏误产生的跨语言因素及其对英语时体教学的启示。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时体习得偏误与其母语的时体特征间存在因果关系,其根源在于英、汉时空特质的差异性。这一认识对我国英语时体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介语指外语学习者创建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的连续体。偏误分析是中介语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列举了广西大学生英语中介语中普遍存在的区域性辅音音位偏误现象,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偏误的原因,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纠正辅音音位偏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与母语写作相比,使用第二语言写作需要学习者将母语转换为目的语。初中级水平的学生由于对第二语言知识掌握少、无法将母语转换为目的语、监控能力不高等原因,在写作中容易出现偏误。本文以汉语中级水平的日本留学生的习作为例,通过分析学生的习作,发现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进行写作时出现误代、遗漏、误加、错位等问题。出现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是词汇有限、目的语规则泛化、受母语影响、监控水平不高以及借鉴能力不足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以越南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时间副词"正、在、正在"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借此发现他们在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学习者及对外汉语教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构建学习者语言输出的"形"、"意"衔接能力是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国内二语教学活动却更侧重于语言形式教学。文章通过一次行动研究将CLIL教学模式引入我国英语课堂来考量其对于国内二语教学"形""意"衔接的贡献度。研究表明,CLIL教学模式对于被试"形""意"衔接能力的构建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CLIL教学模式的三大实施要略,即积极构建学习者社会语言能力,理性对待学习者的母语及母语文化,有效采用融"内容、交际、认知、文化"于一体的4Cs综合教学法。  相似文献   

12.
"爱"类同素词是韩语背景学习者常混淆的一类词,主要混淆原因并非目的语词的意义相近、相通,而是母语和目的语知识的双重影响,其中以拆识复合词的影响最为严重。这启示词语偏误研究今后应多关注同类偏误现象背后的复杂原因,力求客观、准确地找到具体偏误原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沙特阿拉伯学生在学习汉语初级阶段常出现一些语音偏误,这种偏误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且具有别于其他国别留学生语音偏误的特殊性。由于篇幅所限,文章仅选取了沙特阿拉伯学生的汉语辅音偏误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语音测试,测试分为听辨和朗读汉语辅音两个方面。根据测试结果,文章主要从学生母语即阿拉伯语对其习得汉语辅音的影响方面,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提出针对沙特阿拉伯学生汉语辅音教学的建议。以期对来自阿拉伯国家、母语为阿拉伯语的留学生的语音教学,特别是初级阶段的语音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和"为了"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二者在形式和语义上的相似性增加了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度。本文基于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分别统计了留学生"为"和"为了"的使用情况,并对语料中出现的几类典型偏误进行描述和分析,探讨避免产生该类偏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是……的"句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是误加、误用、遗漏。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简单类推等。  相似文献   

16.
并列连词"和"是外国留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根据对外汉语教学中积累的语言资料可以发现,"和"的偏误主要出现在留学生的初级阶段,共有遗漏、误加和误用三种类型.偏误形成的原因不仅有学习者母语负迁移、外语干扰以及由此产生的使用规则过度泛化,还有教材和教学上的疏忽.因此,教材的补充、教学上的使用规则强调和语言对比分析是避免此类偏误产生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偏误句的表现和成因。1.母语知识的固化与负迁移使然的偏误。民族预科班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对于学习者来说,第一语言──母语知识的主要元素,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大脑和记忆当中。曾有学者对60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学习者进行了问卷访谈。结果显示:在接受信息──听、读时,翻译成母语再理解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75%;在表达──说、写时,先用母语构思再翻译成汉语的占调查总数的85%。由此可见,借用母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所运用的一种很重要的学习策略。新疆预科班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出现的一些偏误句,同样印证了…  相似文献   

18.
在对中亚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中亚留学生在学习与使用汉语常用否定结构时常常会出现“不”和“没有”的混用、否定句语序不当、否定句中成分多余或残缺等一系列的偏误。通过结合中介语理论分析,母语的负迁移和学生所掌握的目的语知识的限制是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英语学习者作文中的中介语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组英语程度不同的学习者写作中的中介语偏误现象进行分析与讨论,我们发现:(1)五类偏误在学生写作中十分常见。即母语迁移、目标语规则过度泛化、培训迁移、交际策略等;(2)三组学习者的英语作文中的偏误都部分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尤其A组更甚。(3)分析三组不同英语程度学习者的英语作文中的偏误特征,可发现其处在中介语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4)纠正偏误的基本前提是保证足够量的语言输入。(5)教材设计应当有助于学生逐步改善和发展其“中介语”过程。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语言学习者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时候,往往是先用母语组织要表达的内容,然后翻译成目的语,在翻译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误。基于以上的认识,以维吾尔语专业零基础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从翻译式表达的视角出发,针对维吾尔语初学者出现的六种偏误进行分析,并归纳出翻译式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对维吾尔语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