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广告摄影是以向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为主要目的,服务于商业行为的摄影艺术和摄影技术,以当今影像文化为背景,以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为支点的一种表现手法。如何通过广告摄影向消费者传递完整的商品信息,是广大摄影师努力研究的方向。文章通过信息传递、特性两个方面阐述对广告摄影信息传递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刘景琦 《大众科技》2007,(10):198-199
广告摄影是以向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为主要目的,服务于商业行为的摄影艺术和摄影技术,以当今影像文化为背景,以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为支点的一种表现手法.如何通过广告摄影向消费者传递完整的商品信息,是广大摄影师努力研究的方向.文章通过信息传递、特性两个方面阐述对广告摄影信息传递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形势的迅猛发展,我国报业正经历着一个裂变的过程,报业竞争的概念开始形成,而新闻摄影与文字、版式等一样,成为报业竞争中不可缺少的竞争手段,新闻摄影的市场价值也日趋增长。本文通过报业竞争市场环境下新闻摄影市场价值的产生、发展、作用等的分析,肯定了新闻摄影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职的学生社团面临的问题,对如何发展和建设社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袁文  刘丰林  孟三爱 《科教文汇》2012,(10):180-181
高校科技型学生社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应运而生,在高校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分析了高校科技型学生社团在培养创新意识、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剖析了目前高校科技型学生社团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社团特色不鲜明、活动质量不高、运行机制落后、经费支持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发展社团特色、挖掘社团功能、完善社团运营机制、加大对社团支持四个方案,有效地改善了目前社团运营困境,有利于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科学的迅猛发展和RTK测量技术的快速成熟,数学摄影测量技术逐步在油气田地面建设中得到应用.通过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能够油气田地面建设中时得到极高精度的测量.目前,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方式中的三维地理信息和影像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潜力也未能充分发掘.  相似文献   

7.
魏玉琴 《内江科技》2011,32(3):77-77
体育社团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体育社团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以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育社团在推动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中具有重要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数字摄影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出现到现在短短的数年时间中,以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传递快捷等诸多优点成为当今摄影主流,特别在闻新传播领域,更是被受重视。因此,如何发挥好数字摄影的技术优势将是新闻摄影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杈村建设工作的调查,论述了数码地理摄影的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及意义。数码地理摄影是反映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系统的,连续的、科学的反映新农村的发展,达到存史、鉴今、励人、发展的目的,为新农村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超 《科教文汇》2013,(10):190-191,193
由于大学毕业生社会实践经验和岗位实践能力的欠缺,面临着就业难和初次就业后再失业的困境。高校应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服务于大学生就业的平台功能,以就业为导向,建设就业服务型学生社团。  相似文献   

11.
朱沁怡 《科教文汇》2014,(20):117-118
摄影诞生后,人们发现摄影从一开始就与绘画惊人的相似。虽然摄影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绘画的历史悠久,绘画领域总结的理论及其独特的创作手法,为摄影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摄影师在绘画名作中学习并吸取经验,将绘画的表现模式运用到摄影领域中,提高摄影创作水平,促进了摄影与绘画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2.
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努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顺应新时代对高校科技发展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是关键。本文以某地方高校为例,分析了科研管理中目标考核体系构建的意义,研究了构建的内容、原则和步骤,提出了地方高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目标考核体系,采取有效的目标考核和奖惩,才能顺应“双一流”建设要求,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美国基础研究的主力,美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因其薪酬设计上的市场模式,在科研顶尖人才吸引和争夺上更具灵活性和竞争力。本文讨论了美国大学薪酬设计的市场模式,包括与公务员制的比较、主要特点、资金保障与管理机制等,并初步讨论了其运行的法制和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蒋开东  詹国彬 《科研管理》2020,41(4):123-130
高校协同创新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载体,也是推动我国自主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本文立足于共生理论,旨在建构一个新的高校协同创新分析框架,通过考察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及共生环境的结构关系,分析共生理论模型嵌入高校协同创新的实践模式,进而厘清“单利共生-差异互利共生-均衡互利共生”的实践演化逻辑。在此基础上,从建构协同创新共生化良序系统、重塑共生化协同创新组织形态、搭建区域互利共生文化平台等维度出发提出了优化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的路径选择,以期构建和完善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治理体系,全面提升高校协同创新的能力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不但是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而且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剖析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资源优势和目前高校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相关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雪珍 《现代情报》2009,29(5):96-99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运行机制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政府、高校、市场、社会以及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要构建政府监督与指导、高校直接投资、市场调节、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自主选择与发展的文献资源建设运行机制,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摄影课作为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对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三方面,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供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玉英 《现代情报》2012,32(10):124-126
知识服务能力是民族院校图书馆服务实力的体现,是构成民族院校图书馆形象最实质的要素,是民族院校图书馆的价值所在,提高知识服务能力也就是增强了民族院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在全面转型时期,民族院校图书馆可以从知识服务理念和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及平台建设等几方面,全面提高民族院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这也是文化强国战略中图书馆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界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对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运行机制开展的研究较为不足,为此,根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看作一个创新生态系统,认为其是一种以管理系统为中心的知识型组织结构,具有开放自由、共生演进的主要特征,并通过持续的输入、输出及反馈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和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系统梳理总结广州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的五大特点:与地方产业和市场需求密切联动、与金融企业联系紧密、政策支撑体系健全以及能够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并以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为例,总结分析其积极围绕国家及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注于高科技项目投资合作和孵化服务等创新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广州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文娟  袁鹤馨 《科研管理》2020,41(1):285-288
 深圳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有效地提升了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能力和水平。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做出重要部署,高等院校基础研究是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单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科技计划实施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加强基础研究战略部署以及高校尖端人才引进和发展的需求,所以深圳亟需优化科技计划支持体系,科学布局基础前沿科学研究领域,进一步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作为一所深圳市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创新型大学,它肩负着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的使命,并致力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本文作者将以它为样本作为深圳市高校典型展开分析。通过研究高校申请深圳科技计划,分析高校项目获批情况,为深圳强化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几点建议: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2)孔雀团队引进增加应用基础和产业化分类。3)强化对市重点实验室的定期评估考核和调整。持续增强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科技计划,支持深圳市高等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