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在"加强课程的综合性"论述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学科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让数学与其他学科"联姻"是新课程的要求,它意味着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可以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师则可以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加强数学的有效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实数学课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特别强调,“所选择的教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因此,以其他学科为素材的跨学科知识渗透成为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极为紧密,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学科为数学提供了创设问题的情景。本文专谈物理知识在04年中考数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3.
赵臻 《教师》2015,(4):45-46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是一门最古老的基础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在各自然学科中无不渗透着数学学科的知识运用,可以说是"无数学不成学科"。数学学科不仅是非常抽象、非常复杂的一门学科,而且也是一门充满乐趣、充满挑战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可适当引入数学发展史,帮助学生领会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周洪兆 《中国教师》2009,(Z1):464-465
<正>数学教学一直是关注数学学科的专业性,偏向于传授知识。数学教育的过程就是数学知识传播的过程,而数学教材主要从数学学科的专业性上来考虑,忽视了数学学科的一般教育意义。在能力培养上,注重的是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注意发挥数学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重知识,轻能力,这样难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难以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新形势下,这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85):89-90
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但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若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认知,实现不了学习数学知识的真正目的。数学学科中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要想使数学学科知识的实际作用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挥,"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和渗透是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数学学科在众多的学科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该学科的分数也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所以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数学学科是一个重点学科,数学学科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但是传统的学习方法并不能满足当前数学学科素养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数形结合思想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辅助"工具",而且近几年来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应兼具人文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三重意蕴":具有深度的数学思考、渗透数学教学思想和方法、彰显数学学科文化。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获得的并不只是知识,而是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科是一门前后知识关联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8.
周红 《安徽教育》2011,(4):54-54
【正】数学学科是基础学科,数学学科的特点是严谨,逻辑性强,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学科的知识,只注重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实际上,在数学学科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课本的知识本源于生活,数学学科的知识也是如此。但是长期以来,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更多地是关注知识本身,反而忽略了它和我们生活的联系,导致了学生学习枯燥,知识难度加大。新课改的推进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重视知识的实用性,所以把数学教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就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陈军 《教学随笔》2007,(4):22-23
《新课程(试行版)》在“加强课程的综合性”论述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学科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让数学与其它学科“联姻”是新课程的要求,它意味着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可以吸收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师则可以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加强数学的有效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其它学科知识充实数学课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新基础教育”在教学研究中提出了“拓展学科育人价值”的任务。本人作为该研究课题组的成员,并具体承担数学学科教学改革的研究,对这一任务作了结合学科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究。本文拟从三方面阐述对拓展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认识。一、对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的认识偏差偏差之一是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认识的狭窄化。所谓狭窄化,就是对数学学科教育的价值认识停留在教授数学知识上,表现出一种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状态,教师是为教数学知识而存在的,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被局限在掌握数学知识上。这可以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订中窥见一斑,具体地说,大多…  相似文献   

12.
由于数学是学好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基础,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以其他学科的知识为背景,或以其他学科的问题为载体设计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令人耳目1一新,既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工具作用,又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面来赏析近几年来这一类型的典型试题.1.语文与中考数学.例1(2008年吉林长春)下列成语所描述的事件是必然发生的是().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了解PCK的基本含义、PCK与数学教学间的联系,探讨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的具体结合,从而得出在PCK知识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五个新特点: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知识丰富、教学方式转化、教学情景创造、知识实践动态建构。  相似文献   

14.
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领域.本文基于对数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提出职前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缺陷的原因,进而在应然的逻辑分析中找寻合理的策略发展和完善职前数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为其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深入研究合格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数学教学知识是总结反思5年来教师资格国考的需要.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有关合格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合格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及其构成,主要包括数学教学的内容知识、数学教学的课程知识、数学教学的方法知识.通过对高师院校教学法教师和初中数学一线教师的调查,构建了合格初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二级考核指标.反观5年来的初中数学教师资格国考试题中的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发现近几年来初中数学教师"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在题型、考查知识点及分值上相对比较稳定,但试题也存在着学科教学基础性知识重视不够,实践性知识考分偏高,教材分析能力的考察有待加强,数学文化与数学史知识体现得还不够充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课程标准与喻平观点相整合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框架,对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Ⅱ卷(文科、理科)、浙江卷及海南卷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4套试卷对数学思考类素养考查最多,其次是数学观察类素养,数学表达类素养考查相对最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知识迁移水平考查最多,知识理解水平次之,知识创新水平考查相对最少;4套试卷侧重考查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水平各有特点;六大核心素养3个水平在4套试卷中考查的分值分布无显著差异.基于此,高考数学命题应全面评判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统筹各核心素养水平的梯度,适当加强对数学表达类素养、知识创新水平的考查;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素材,在积极开发多类型试题资源的同时兼顾核心素养水平考查的公平性,在及时总结试题测评核心素养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框架.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科的学习可以分为表层知识和深层知识的学习 ,深层知识主要是指数学的思想方法 ,它是数学学科的灵魂 ,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遵循合理重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学生参与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命题中突出了数学的工具性,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特别是注意了和其他学科的沟通.所以在高考复习中我们要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王丽萍  周长明 《教师》2011,(21):39-39
数学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力水平、知识素养、数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性教育学科,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体系内容的整体性、问题内涵的严密性以及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等特性,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于重视浅层的知识学习,忽视了深层次的知识探究,导致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非常有限,同时也不利于后期的知识迁移,很难形成较强的学科素养,应该在后续教学中引起充分的重视,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本文阐述了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接着明确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特点,最后从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生活场景元素、应用任务驱动模式、组织小组分工合作、布置学科实践作业五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