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远芳 《内江科技》2011,32(8):65-6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男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他们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的性别差异,从而为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论述了高校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在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国际女性创业潮流方面的作用。分别从女性创业者取得的成就、创业环境、产业发展趋势以及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等四个方面,对高校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通过对就业能力内涵的理解,按照个人特质、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规划6个维度以及30项具体就业能力的划分,针对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调查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及评价。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存在缺乏实践经验、应聘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就业能力内涵理解不深刻等问题。因此,分别从高校和大学生两个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为大学生明确就业目标和企业招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对甘肃10个贫困村的调查资料,运用统计描述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的流向流量、就业行业、职业稳定性、收入与回寄款等方面,分析了其当前的流动状态特征;从流动者对农业和农村的认识、对外出从业经历的感受以及将来发展意向等方面,分析了其当前的思想状况及意愿特征。在此基础上,就这一状况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5.
自1999年高校大幅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逐渐偏紧。其中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尤其不容乐观,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成为关系到社会与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国内大多数学者归因于“性别歧视”。从经济理性的原则出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根本原因并不在男女性别差异本身,而是由于男、女大学生属于不同的两种劳动力商品所导致的,通过“纺锤体”图形解释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以及用人单位与女大学生之间关于“性别歧视”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3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1届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观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分别从学生自身和学校方面来提出了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胡卸红 《科教文汇》2010,(1):182-18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施,全国高校进行扩招,由于长三角地区及普通高校的一些特殊情况和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特点,导致了近年来该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本文从几个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并从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引导大学生寻找新的就业出路。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的就业公共政策对性剐公正的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性别公正的缺失使得男女性别差异固化为一种社会结构,从而带来男女在就业机会、工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不平等.为更好地实现女性就业公平,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政府的就业公共政策必须以性别需求为制定导向、以专项立法为执行保障、以性别分析为评估依据,切实在破除固化的社会结构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使各行业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剖析的基础上,分别从个人(学生)、高校、用人单位三个层面对就业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国际智库纷纷关注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技术发展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在不同行业间的不均衡分布。然而,国内相关研究仍然较少。本文以大学生为目标群体,通过实证调查探讨了大学生群体对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预期和态度。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对于人工智能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和就业的选择在较大程度上符合智库的估算。同时,研究也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群体对于金融等行业受人工智能冲击认识不足,就业选择与被消极影响部门重叠的情况。其中,受访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和对人工智能的了解程度与对人工智能促进就业的态度呈现出了显著相关的关系。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各个行业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已经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人工智能在短期到中期将冲击文科类专业就业结构的背景,以文科类大学生作为目标群体,通过12次基于访谈的质性研究探讨了该群体对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认知程度。研究发现,该群体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了解不足,对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判断存在偏差,以及对人工智能的课程需求呈现多样化。为促进该群体更好应对未来人工智能的挑战,本文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见习基地在保障大学生就业、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就业见习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本文详细比较了见习基地传统对接模式与网络对接模式的优劣势,并从大学生、教育管理部门以及用人单位三个维度调查了功能需求,提出了网络对接模式的设想以及初步平台设计。  相似文献   

13.
刘海燕 《科教文汇》2012,(6):191-193
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大学生就业率持续下降,而在性别差异之下,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其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本文通过对1990年至2011年的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立足于不同的视角高度概括了性别差异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女大学生在就业上的弱势状况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社会、学校、女性自身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从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合理设置教学专业、开展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在学历、职称、工作状况与态度、对收入满意度、学习情况、学术业绩等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分别从编辑部、女性编辑自身角度提出发展建议,为进一步完善青年编辑队伍建设和提升编辑个人职业素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5月至8月,采用随机问卷方式,对137名中国高校科技期刊20~40岁青年编辑人员进行了职业发展状况调查。对各统计项的频次和有效百分比进行了计算,并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男女青年编辑的学术业绩差异进行t检验,其他项目差异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青年编辑职业发展问卷中各统计项的男女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差异;男女青年编辑在近3年参加业务骨干、青年编辑培训人数、每周自学时间、人均主持编辑学课题数目方面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性别差异对青年编辑的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是有限;女性青年编辑不应妄自菲薄,应发挥自身先天优势,更好地为高校科技期刊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毕业生就业实质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的过程。本文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放在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环境中来进行阐述和分析,从河北省高校就业结构出发分析其就业结构偏离度。进而根据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性不高、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灵活就业居多、就业稳定性差等就业现状,从市场需求出发,着眼于高校教育供给、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和畅通就业市场人才流动三个方面,分析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培养类型、学历层次、学科专业、通用就业能力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等方面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基于此,从三个方面提出破解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思路:一是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培养方向进行调整,二是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三是加快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郑擎  张坤 《大众科技》2012,(2):149-150,148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进行分析,从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意识、就业实践、就业经验、高校促进就业、创新创业如GYB培训等方面阐述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文章分别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角度出发,提出了大学生应多参与就业活动、大学生创业以及高校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已上升为国家决策,中部地区就业结构的调整,对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战略作用.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度的统计年鉴关于就业方面的按行业分城镇劳动力的就业情况的基本数据为基础,应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的就业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相关时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中国区域间跨阶段的创业性别差异,论文使用了随机系数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那些超越特定创业阶段的个体与那些恰恰处于该阶段的个体进行动态比较。通过使用区域环境变量和控制个体层面变量,在基于中国15个城市的5083份问卷的调查,五个阶段的创业性别差异得到解释。研究认为,中国跨阶段的创业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行业选择的性别差异。从动因来看,区域环境约束差异不明显,但个体偏好的作用不容忽视。具体而言,跨阶段创业性别差异的部分原因是女性过多地聚集于特定行业;家庭资本和行政管理在形成创业意愿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不过,数据没有发现在获得金融支持方面存在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未包含西藏、港澳台)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了各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就业水平的多维影响与空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但局部发展不平衡,省份间差距较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就业水平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对本省域就业规模、就业结构与就业质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仅在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方面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保障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与技术创新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对区域就业水平产生作用。因此,应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同时重视弥合“数字鸿沟”,通过数实融合拓展就业规模,数字转型优化就业结构,人才培育提升就业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区域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