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从我国计量管理的变革和发展、特征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计量管理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研究机构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状况进行分析是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机构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部门。根据1999-2006年天津市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对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状况、特征、变化趋势和对人员结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区内流动、跨区流入和跨区流出3种流动类型,对内蒙古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流动原因和就业身份等基本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统计了内蒙古跨区流出人口的主要流向省份,以及跨区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省份,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跨区流出人口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内蒙古跨区流出人口的流向省份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即主要的流向省份趋于空间聚集,最后对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的流动人口特征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新的形势下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进行分析,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形成当前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原因;以及针对上述原因,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分析和探究如何加强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利用2020年度的ORCID数据分析湖北省高校人才的流动情况,并从地理空间、机构层次、机构类别、流动平衡性等角度分析了湖北省高校人才流动的特征.地理空间方面,湖北省内的流动人数主要集中在武汉市,流入的人才主要来自于国外,流出人才其目的地也主要是国外.机构层次方面,省内流动和省际流入以平行流动为主,省际流出以向下流动为主.机构类别方面,尽管存在跨机构类别的流动,但流动人数主要集中在大学之间.流动平衡性方面,湖北省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流动人数总体为顺差,不存在明显的人才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2020年度的ORCID数据分析湖北省高校人才的流动情况,并从地理空间、机构层次、机构类别、流动平衡性等角度分析了湖北省高校人才流动的特征.地理空间方面,湖北省内的流动人数主要集中在武汉市,流入的人才主要来自于国外,流出人才其目的地也主要是国外.机构层次方面,省内流动和省际流入以平行流动为主,省际流出以向下流动为主.机构类别方面,尽管存在跨机构类别的流动,但流动人数主要集中在大学之间.流动平衡性方面,湖北省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流动人数总体为顺差,不存在明显的人才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7.
知识流动机理的三维分析模式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知识流量可以用来描述知识分配和扩散的基本状况,在此,借鉴流体力学分析思想,从知识区位、动机水平、环境等方面提出一个分析知识流动动力机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库收录的2001-2013年北京国际科技合作专利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的方法对北京国际科技合作专利的逐年发展情况,主要合作国家、重点科研机构、活跃人才以及热点领域的合作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和系统的解读,揭示了北京国际科技合作专利快速增长等现状特征,探讨了当前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在知识产权共享、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从政府的支持力度和要素流动等角度提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
人才流动的宏观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国外许多学者从理论上对人才的国际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如Grubel、Johnson等认为人力资源的国际间流动是其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边际生产力不同的反应 ,将会有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Bhagwati认为造成人才国际间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其所得报酬在国际间有一定的效仿作用。也就是说人力资源在国际间具有着很强的流动性 ,发展中国家薪资报酬若不向发达国家看齐 ,其人才就有移居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享受较高待遇的可能。就目前国内人才流动研究状况来看 ,基本上都是从个体流动的角度来探讨人才流动的成因及对策。本文试图从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对区域特征和行业特色、人才需求、专业定位、职业岗位群进行广泛的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分析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其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毕业要求等方面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知识失业":经济学思考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友宝  焦习燕 《预测》2006,25(4):26-29
“知识失业”,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理论上,“知识失业”的主要原因是:(1)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2)“职业搜寻”成本过高;(3)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4)“知识劳动力”把失业当作一项“投资”。从我国现实来看:既有高教体制自身的原因;也有“当事人”的“非理性选择”因素;以及职业规划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其危害巨大: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福利和效率损失;对人力资本投资产生负面激励。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02年实施全境禁牧的盐池县为例,通过对农户调查资料及统计数据的分析,总结了盐池县禁牧前后劳动力转移的特点。系统构建了劳动力转移机制,对促使转移动力和转移动机产生的受禁牧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证和深入分析。发现受禁牧政策的影响,养殖数量平均减幅57.09%,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饲草成本翻了一番,畜牧养殖收益降低44.3%,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就业出路少等因素的推动下,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先出去务工者的带动下以及政策的引导下克服来自于自身、城市的转移阻力,调整家庭能够支配的资源-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配置,通过劳动力转移来增加收益,但限于城市生活门槛较高、自身文化技术水平低、户籍制度、非农产业部门工作的不稳定性、农户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劳动力转移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一线以及低层次的商业服务业领域,其从事的行业、分布区域以及务工周期长短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间隔性,收益增加缓慢,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在对1800多个农户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看,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选择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使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减少是客观经济现象。劳动者的家庭身份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把农村劳动力从家庭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是增加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发展农村要素市场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异地就业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的期望值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异地就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投资数量增长迅猛,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力结构转变之间关系值得关注。本文的模型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进步会加大对工业机器人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但同时会提升对中、高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性需求,进而能够促进一国的劳动力结构转型。通过对1990-2015年间22个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数据分析表明,不断增长的工业机器人投入正在缓慢地促进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结构转型,其高技能劳动力比例在逐年上升,韩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表现尤为突出。本文给出了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中国劳动力结构转型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该文借助我国1990~2008年时序数据,综合采取序列平稳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技术,考察了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农业科技人力投入对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农业科技财力投入对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作用尚不明显;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短期波动受到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短期变动的影响不明显,其短期变动主要受前一时期非均衡程度的影响,当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9.60%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至均衡状态;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就业不是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投入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投入的前期变化能解释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就业变化情况。最后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CFPS2016—2018年平衡面板数据,考察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劳动力向高端服务业转移,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劳动力从事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可能性,对劳动力是否从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无显著影响。第三,个体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男性,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未婚、城市户籍和高学历的女性劳动力从事高端服务业具有更强地促进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低龄劳动力从事高端服务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不同技能劳动力从事高端服务业的作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高技能劳动力、中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为促进劳动力更高质量就业,应稳步发展5G、大数据技术、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完善就业服务政策,开展个性化就业帮扶工作。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引导剩余劳动力向新兴服务业转移。劳动力个体应提升综合素质,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不断增强高端服务业就业优势。  相似文献   

17.
赵康杰  景普秋 《科研管理》2014,35(12):85-93
科技创新挤出是资源型区域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主要障碍。本文从企业创新有效需求不足角度分析资源依赖对科技创新的挤出效应。在资源依赖的形成中资源企业受限于产品同质、资源高收益而缺乏创新动力和能力,制造业企业在要素流动作用下出现萎缩且有创新动力无能力,进而资源企业、制造业企业创新有效需求不足带来创新挤出。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域层面存在资源依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挤出,发现我国资源型区域企业创新存在效率低下、规模报酬递减、劳动投入贡献低等问题。最后指出要从增强资源企业、制造业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入手,提升创新有效需求,实现科技创新内生化。  相似文献   

18.
丁素兰 《科教文汇》2012,(24):158-159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院校,职业院校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为了更快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人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也在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本文通过对目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存在问题的查找与分析,并且提出一些相应具体的见解分析与探讨及对策,以达到提高学生将来职业所需身体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丁素兰 《科教文汇》2012,(8):158-159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院校,职业院校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为了更快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人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也在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本文通过对目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存在问题的查找与分析,并且提出一些相应具体的见解分析与探讨及对策,以达到提高学生将来职业所需身体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赵路 《未来与发展》2012,35(7):95-98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大,面对经济结构转型下的巨大就业压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愈加突出。国外研究者从多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途径以及各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针对我国国情,国内学者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制度缺陷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新时期,我国必须顺应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