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 《生物学教学》2005,30(3):60-61
本节用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的方式,通过探究法逐步揭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对每个实验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公式。学生通过观察验证性的实验,进行分析和推理,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我把“领会科学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上》第74页“光合作用产生氧”的演示实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如下不方便之处。实验材料金鱼藻在一些地区比较难以找到;将装O2的试管从水中取出时容易造成O2的泄漏,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将该实验略微改进,可收到良好效果:①用水绵代替金鱼藻。水绵属于绿藻,光合作用很旺盛。同时水绵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在水田、溪水、井边等很多地方都比较容易找到。②实验装置的改进。在带软木塞的集气瓶中装入水绵和水,用打孔器在软木塞的中央打一个孔,套上一根弯曲…  相似文献   

3.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被安排在七年级上册,而且是第三单元的第五章(按进度算时令为仲冬)!即使提前做,但毕竟时逢秋季,水生植物大多呈现衰败状态。因此在我国北方做该项实验,最大的困难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水生植物材料,虽说也能觅到金鱼藻并按教科书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操作,但由于金鱼藻释放氧气的能力不理想,实验难以成功。笔者通过对公园和市郊的一些水域观察发现,在这萧条的秋季,刚毛藻却还显露着勃勃的生机。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刚毛藻是世界广布种,抗污染能力强,较耐低温,在我们南北很多地区的湖泊、池塘等处都能生长,所以它是普适性的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尤其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在教学实践中,以刚毛藻为实验材料,用“下口瓶”等实验用具设计了该项实验(见示意图),并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冀少版)九年义务教育《生物》八年级(上)第四章“叶的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中“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给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借助课件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的过程。从概念中可看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必须有光照,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设计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一般都必须对实验植物先进行“饥饿处理”。  相似文献   

6.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材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27页"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中.设置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该实验能够让学生获得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直观而感性的认识,对学生理解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新旧高中生物教材设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在光合作用这节中,学生只有认识了教材上所讲的色素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色素的功能及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教师通过对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可以使学生对光合色素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原理是: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放出氧,其中,光、二氧化碳和叶绿体色素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产生的糖转化为淀粉能够与碘作用产生蓝色反应,据此即可证明淀粉的存在。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和大量实验证明,此实验传统的实验方法从选材到用品配备,缺乏优化选择,因而造成拖堂、程序复杂难以操作、实验结果模糊不清等后果,据此,我们对实验做了必要的改进。一、盆栽小油菜是理想的实验材料光合作用必要条件实验采用的传统实验…  相似文献   

9.
谢宇农 《生物学教学》2004,29(10):29-30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必做的重要实验,它是讲授“光合作用”时所做的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在历年高中实验会考的“高中生物学实验考查试题”中也都有它。在做“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常会发现按照教材指导,有时很难获得高效率和满意的实验效果,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该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经过探索对实验材料的选取、提取剂的使用做了一些改进,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实验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王春 《生物学教学》2012,37(3):31-32
挖掘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用与光合作用公式中有关的几个著名实验串起教学线索,让学生获得光合作用的概念,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光合作用的探究是初一生物学课中的重要内容,现行各版本教材安排了用天竺葵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但天竺葵难以大量寻觅,为开展此实验带来一定困难。经过一系列探究,发现一年蓬、金盏花、草木犀(白车轴草)、一串红是做光合作用实验的合适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金光 《生物学教学》2006,31(2):55-55
在高三复习到“光合作用”中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本人针对学生的疑问,就制备滤纸条要剪去两角,加入少量二氧化硅,加入少量碳酸钙,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等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光合作用的探究是初一生物学课的重要内容。现行各版本教材一般都是借鉴经典实验,按照“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叶绿素)”这样几个专题,分设连续几个探究性实验,比较烦琐,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有一定  相似文献   

14.
姜峰 《生物学教学》2001,26(3):33-34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三年制第一册(上),第四章第三节“光合作用”一节中,教科书对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及原料之一(二氧化碳),分别用实验依次进行了验证,唯独缺少验证光合作用需要水分的实验。现介绍一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光合作用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光合作用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同时能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感受科学知识带来的激励、感悟、锻炼,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的新,核心不在教材,而是理念。因此,使用现行教材也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例如,讲现行教材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可以先分析讨论经典实验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并让学生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再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做好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加深学生对色素作用的理解,进而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8.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是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1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通过该实验,学生有助于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而加深对光合作用等内容的理解。教材对该实验设计了1个较详细的实验方案,但学生若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操作,实验成功率却不高,因此,许多教师对实验进行了创新性改进。  相似文献   

19.
杨长奎 《中学生物学》2009,25(12):51-53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历届高考的命题热点、必考点,特别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及其生产实践应用”在高考命题中的频率最高。总结归纳分析“光合作用”高考热点,对高考复习备考致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义务教育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6章“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一节第一课时“叶片的结构”的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多样的活动(观察,实验,表演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每一位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来,学得轻松而有趣。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