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网球比赛的胜负不仅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和击球技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态度和心理的影响。网球自身的比赛特点就向运动员的发出了强大的心理挑战,谁能够在心理上承受这挑战,谁就获得比赛的胜利。本文分析网球比赛对运动员产生的不同心理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网球专项运动出发,以重庆市部分高校网球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网球运动员比赛赛前表现的众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心理调控方法总结,不仅可以为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心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并对竞技比赛实施心理训练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业余网球运动员缺乏长期专业、系统的训练,在比赛中往往不能正常发挥训练水平,主要是由于受心理素质的影响,文章结合网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尝试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运用到网球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中,以期达到提高网球业余爱好者的积极性.激发练习热情并提高比赛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优秀网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诱发因素及其可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优秀网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诱发因素及其可控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诱发优秀网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5个维度依次为合理的赛前准备、良好的自信心与动机、及时的赛中调节、对手和同伴的发挥、适宜的比赛情境;优秀网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具有可控性;男女网球运动员对流畅心理状态的可控性认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王蕾 《新体育》2008,(2):48-50
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上,网球比赛占据着球类比赛的重要地位,直到1924年夏季奥运会,网球比赛金牌历来为欧美网球运动员争夺的重点项目。不过,当时的奥运网球比赛仅仅设立了男子单打和双打比赛,女子运动员不得进入奥运赛场。  相似文献   

6.
付强 《精武》2013,(23):18-19
采用实地问卷和临场观察等方法对参加2013年5月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杯”第五届网球锦标赛的前4名代表队赛前心理期望值以及对80名运动员在赛前,赛中、赛后的心理状态和20名教练员日常心理训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他们心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网球比赛运动员心理的调控方法。为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水平,在今后参加比赛中发挥最佳竞技状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网球的了解和该项目专业运动员、教练员的近距离观察、访谈和心理干预实践,总结了影响网球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主要心理因素,并通过分析和实践,获得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软式网球比赛的临场指挥姜元章(武汉体育学院)1抓好气势,先声夺人一场软式网球(以下简称软网)比赛的胜负,不仅仅决定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运动员心理、体力和技术的优劣。用“竞技力=体力+技术+精神”这个公式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尤其是精神的...  相似文献   

9.
汪洋 《中华武术》2021,(3):30-31
现在的网球比赛既是对运动员技术和战术的考验,更是对运动员的体能、智能和心理的考察。所以在网球运动中,运动员必须要接受良好的体能训练,才能进一步在激烈的网球比赛中将自己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而网球运动中的体能训练,一般来说是指在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中,以其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的运动能力训练。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网球运动项目中的体能训练特征及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网球比赛是运动员对自身体能、技战术、智能以及心理素质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要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除技战术正常发挥,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对比赛的成败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湖南省大学生网球运动员赛前、赛中、赛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赛前、赛中、赛后的一些心理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会网球项目主场优势、主场劣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网球四大满贯赛和奥运会网球赛东道主成绩、戴维斯杯和联合会杯的主场胜率,发现网球的主场效应不像受裁判主观影响较大的集体球类项目和打分项目来得那么明显,以往只体现在网球的团体比赛中。对于国家网球队而言,北京奥运会主场优势大于主场劣势。主场劣势中,压力过大最为突出,运动员的心理问题亟待解决;而主场优势则涵盖了我国的备战和参赛环节,是东道主所独有的。  相似文献   

12.
对网球比赛中瓦伦达心态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常,作为体育比赛中一种常见现象,运动员在几乎所有的比赛项目中都会发生,在网球这种个人对抗项目中尤为突出。通过对2006NIKE全国U14网球排名赛男女排名前32的运动员进行调查,发现瓦伦达心态是影响运动员正常发挥最主要的因素,文章就网球比赛中形成瓦伦达心态的原因、克服瓦伦达心态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训练方法,以图在今后的训练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以网球专选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技战术表现进行统计,并对学生的心理、智能进行调查和访谈。针对竞技能力的技术、战术、体能、心理、智能5个构成要素,分析学生网球竞技能力在实战中的表现特征;进一步提出网球专项教学中竞技能力培养对策,旨在提高学生网球竞技能力,同时为网球专项教学的开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陶权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6):681-682
运用运动心理学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对乒乓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及焦虑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60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及普通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及焦虑方向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在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的强度分数上无差异;但与普通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相比,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认为这两种焦虑对其运动成绩的取得具有促进作用;两组运动员的自信心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相克”说的理论来源,并就隔网对抗类(乒乓球、网球)项目比赛中的“相克现象”,对运动员、教练员和有关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面访调查。通过研究确认了“相克现象”普遍存在于隔网对抗类项群的乒乓球、网球项目竞赛中;定义了“相克现象”;指出了“相克现象”的表现形式。在很多情况下,“相克现象”对比赛结果有重大影响:“我克”能使本方制胜概率增大,“克我”会使本方制胜概率减小。“相克现象”的成因有心理、技术、打法、工具及创新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网球教学中竞赛法运用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实验,对高校网球选项课运用竞赛法教学进行了研究。证明竞赛法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改善学生竞争与协同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良好的体育习惯的形成和规则意识的树立。  相似文献   

18.
自我效能感在网球运动中的作用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我效能理论在网球运动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感对网球比赛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具有相近网球技能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出色程度不同,甚至相差悬殊;突出强调了自我效能感在调节网球比赛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从自我效能感在网球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影响网球运动员自我效能的因素及其提高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运动心理学角度以及网球运动实践出发,对网球运动战术意识的概念、构成、特点等进行了逐层探析,并从网球技术知识、专门战术训练和比赛经验积累等方面对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十运会"网球赛场上"彭帅现象"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增强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心理能力及尽量减少竞技能力以外不利因素对运动员的影响,对提高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和运动成绩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