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州学院学报》2008,24(2):F0002-F0002
1998年,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多学科交叉并向生命科学主战场进行战略性转移的发展趋势,学校成立了生物信息学实验室,在此基础上,2001年学校整合物理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关资源成立了“德州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2004年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德州学院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进行强化建设,主要从事物理学与生物学交叉研究;2005年被列为德州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实验室,得到地方政府的强有力支持;2006年在山东省“高教强省”行动计划中,该实验室被批准为山东省高校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筹)。  相似文献   

2.
厦门大学位于太平洋西海岸的“国际花园城市”厦门,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具有80多年历史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首批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的启动为厦门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更大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把厦门大学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现面向国内外诚聘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院长、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医学院院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厦门大学拥有国内一流…  相似文献   

3.
我校重点实验室建设溢出效益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重点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创品牌、创优势、创特色的关键所在。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实验室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溢出效益。该文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几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所取得的溢出效益,同时,围绕重点实验室建设谈了一些管理体会。为管理部门及实验室自身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大学一个重点实验为例,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作了一些思考.主管部门对重点实验室的评估是相当严格的,依托单位在实验室的建设初期,以及部分管理环节上是非常重视的,但也存在“没有日常运行经费,没有开放课题经费,没有行政级别,没有人事管理权”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解决以上“四个没有”问题的相应策略,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否需要实体化等等.建议通过主管部门与各依托单位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正确处理好依托单位与重点实验室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校-实”运行管理机制,必将进一步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金秋时节,喜讯频传。目前,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下发了《关于认定2014年度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批准11家实验室为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其中,由我校黄围锋博士主持的“高压相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和靳瑞发博士主持的“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两个校级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的考核,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结束了我校没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研究我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体系、系统总结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现状基础上,对实验室发展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阻碍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本刊“国家重点实验室巡礼”栏目致读者中国从开始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至今已走过了11个春秋。总体上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11年运行,积聚了一批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家,具备了开发世界基础性研究前沿课题的基本物质条件,形成了一批覆盖我国...  相似文献   

8.
我县是粤北山区县。全县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在1994年通过了省教育厅的检查验收。实验室建设达标验收后,工作重点要从“配”、“建”到“管”、“用”转移。为此,我县认真抓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转移创造条件要充分发挥教学仪器设  相似文献   

9.
药物合成与优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是经省科技厅批准,荆楚理工学院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药物合成研究为重点,着重探讨如水相反应、固相合成反应和“一锅法”合成反应等反应技术。  相似文献   

10.
提高型重点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深化广东省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合理配置使用教学资源,从1995年开始,广东省高教厅实施“541”工程,拨出专项经费,在全省高校范围内有计划建设一批共用开放提高型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现代电子技术实验室就是其中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该室于1996年立项建设,经过两年的努力,完成了建设方案中制定的各项建设任务,达到了立项中确定的目标,于1998年9月通过省高教厅的验收,成为第一所验收达标的提高型重点实验室,本文拟就此对有关问题作一探讨。一、提高型重点实验室建设是合理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共享的正确思路近几年,广东省内一…  相似文献   

11.
高校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院校的重点实验室是学校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其中的仪器设备是重点实验室建设重要的硬件组成部分。因此,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是一项重要、复杂且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围绕深圳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备购置特点,系统地探讨了设备采购环节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七五”期间,国家计委在科学院和高等学校重点投资建设了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八五”期间,还将建设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加强基础研究、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的重大战略措施,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将产生长远的影响。在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的支持下,我校“七五”期间建成了摩擦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化学工程、集或光电子学和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八五”期间我校在国家支持下,还将建设煤的  相似文献   

13.
高校"211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探讨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论述了高等学校“211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上前高等学校“211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重点实验室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数控机床精度领域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结合南通地方产业特色,建设南通职业大学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研究重点实验室,确定了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项目以及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的技能培训项目,力求有效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交叉学科与新学科的探索,培养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人才,更好地为国内外学者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国家计委于1984年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和国内大学为重点,建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已有150余个陆续投入了建设,其中77个已建成,向国内外开放,另有70多个边建设边开放。 国家重点实验室着眼于科技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装备,提倡科学和民主的学术风气,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田实验室主任负责、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学术委员会由来自不同部门(或系统)的科学家组成,负责确定实验室的学术发展方向,制定课题指南,审批开放课题和  相似文献   

16.
发挥重点实验室优势培养高质量的高层次人才丁益,李伯耿浙江大学聚合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七五”期间国家首批建设的化学工程联合重点实验室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校“化学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两个学科点的博士和硕士培养单位。实验室于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  相似文献   

17.
依托“双一流”建设高校成立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承担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及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使命。从一流平台建设,拓宽对外交流渠道,“留学天大”策略实施,以及外籍专家人才引进4个方面,分析介绍天津市分子光电科学重点实验室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及取得的成果,同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同类实验室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8):219-222
针对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要素与环节,结合多年工作经历,从重点实验室发展定位、组织和运行管理、团队与文化建设、交流与合作、经费使用与激励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思考,重点介绍了学校在重点实验室管理中的相关做法,并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曼曼 《教育》2013,(1):33-34
“2012年至2014年,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验、翱翔基地学校建设和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等工作,遴选50所优质高中,依托学校建成一批市级高中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形成具有北京特点的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是科技部全面检验和督促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实验室正常良好运行、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深入理解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结合2011年3月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全面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督促和指导作用,指出了在确立实验室定位、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加强科研交流与合作、制度建设和条件建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在凝练研究方向、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加大支持力度等方面的措施及意义。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实验室的建设指出了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