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爱之链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和多处环境衬托的写法。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和多处环境衬托的写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写人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使学生认识典型事例是有特点的,能表达中心思想的事,是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事。 (2)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特点。 2.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学习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教学设计: 创造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造性作文训练。 1.通过观察小品《小钢炮》中“皮大王”和“小钢炮”两个人物,使学生懂得怎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史教学中关于历史人物的讲授,占有重要的位置。历史人物的活动是构成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正面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与反面人物的恶劣行径,都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教材,特别是正面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教材。新的历史教学大纲在强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时,明确规定:“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这就为世界史加强历史人物教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所写内容都是人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体会。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侧重人物的品质感受。落实“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发现人物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一、学习要点: 学习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学习比喻的运用,理解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二、学习指要: (一)看拼音写汉字:①冰bao()②panshan()()③lin()惜④nuo()动⑤一张一xi()⑥呆zhi()⑦zhu()满⑧高qing()着 (二)在下列各组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恰当的: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①是卢进勇,因为对他花费的笔墨最多。() ②是无名战士,因为故事主要围绕他展开。() ③卢进勇和无名战士都是主要人物,因为这两个人物都是红军战士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作文时,在人物的刻画中,有时人们不从正面着笔挖掘其闪光点,而是从反面揭短,通过人物的“缺点”来反射其精神品质,这种写法较为新奇俏皮。同学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语言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教育学生学习三轮车工人急人所急、助人为乐、不计报酬的优秀品质。 (说明:教学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大纲”,更要抓住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兼顾全学期的安排。千万不能按“参考资料”机械行事。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歌颂人物好思想、好品质是这篇课文的特点,也正是学生写作中的弱点。为此,确定了以上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交待学习目的。提问:这篇课文的类型是什么?学习这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中心。请一名学生朗读全文。大家思考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写他的什么事?作者要歌颂什么?  相似文献   

8.
一、自学目的:学习吴吉昌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敢于顽强斗争、探索和献身的革命精神。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思想布局谋篇,前后紧密照应的写作方法。二、自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写出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三、自学提示:(一)这篇通讯报道了吴吉昌哪些事迹?赞扬了他什么精神?答:报道了吴吉昌为了实现毛主席的指示和周总理的嘱托,艰苦奋战十几年,经受一次次残酷的政治迫害和技术上失败的考验,终于攀上植棉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情感目标:感受修鞋姑娘真诚、善良的品质,在生活中传递真诚与美好.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外貌、动作、语言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世界上是没有鬼的,学习鲁迅先生不信鬼神,大胆破除迷信的精神。2.联系句子,理解“出没、究竟、疾步、定神”等词语的意思。3.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造句。4.指导朗读。教学重点:紧紧抓住鲁迅的行为表现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行为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角度选择:重点突破。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初读课文,明确重点) 师:(板书:“我不怕鬼”)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请大  相似文献   

11.
1.学习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学习文章通过细腻刻划人物心理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学情分析 课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述,跳跃性较大,再加上人物心理活动较为复杂,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有些难理解的,可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有些跳跃性较大的“空白”,可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动笔写一写。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方法,试着具体写出人物的特点。 2.选择一件能够反映出人物性格特点或品质的具体事例来写一个人。  相似文献   

13.
<正>写人记事类文在小学阶段占有较大比重,尤其在小学3——6年级居多。学习此类文章的重点就是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虽然每篇文章的内容不一样,但写法基本相同,都是通过典型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凸显人物品质。教学这类课文时,如果能教会学生运用学习此类文的方法结构去自主学习,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一课中部分内容的教学来说明这一方法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以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江西教育》2014,(6):16-1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辍学放牛和学画荷花两件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品质,同时了解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来凸显人物品质特点的写作方法。 2.欣赏文中的景物描写,了解环境、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景物描写片段。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体会阮恒善良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及他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学难点:从“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来引导学生表达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从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疑点: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 一、教育学生学习县委书记黄甲喜以身作则、为政清廉、不以权谋私的崇高品德;深刻理解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二、指导学生将两则题目相同的短文认真加以比较,进一步理解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写法的不同。学习前一篇精心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特点;学习后一篇层层剖析事理的论证方法。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这两篇短文,题目相同,均为《向我看齐》,但体裁不同.前一篇是人物通讯,后一篇是思想评论.这一课时学习人物通讯《向我看齐》.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通讯,一般以报道先进人物为主,通过先进人物的成长过程和先进事迹来展现人物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为群众树立前进的目标,学习的楷模.人物通讯《向我看齐》简要地介绍了湖南岳阳县委书记黄甲喜以身作则、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读后令人振奋,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要求: 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找出课文重点部分,联系全篇进行学习。掌握通过重点理解全篇的各种阅读方法。在理解课文中,学习主要人物的高尚品质。二、主要教法: 抓住课文的重点和特点,采取逆序教学法,分层深入阅读。以读为主,以议为辅,以讲为导,先从课文整体上理解重点部分,再通过重点掌握全篇。三、教学步骤: (一)导言:第一节课我们抓住了课题中的一个“和”字,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了段,加了小标题。现在大家再来看看这三个段中,哪一段最能体现课题中这个“和”字?(第三段)。那么,前两段跟“和”字有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小故事是怎样在《将相和》这个题目下联系起来的?表现了两个主要人物的什么高尚品质?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组教材含《倔强的小红军》、《西门豹》两篇精读课文,《登山》、《猎人海力布》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本组四篇课文平白通俗、浅显易懂,皆为写人记事的文章,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国度各不相同,但都有美好的心灵和令人钦佩的品质。学习本组课文,要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始末,注意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从细微处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本组教材的特点和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激发读书…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1、通过猜物比赛,获取真切体验和作文素材。2、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描写的方法,将所见所闻写具体。3、通过猜物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复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肖像描写的范围及用途;通过片段作文训练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学会用肖像描写来表现人物。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用肖像描写表现人物。三、教学手段幻灯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