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非径向的SBM模型测度了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并分析了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及分解,从技术进步效应、效率追赶及“创新者”区域等角度探索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主要结论有:2000-2011年间的全国二氧化碳平均排放效率仅为54.9%,效率偏低,相对于效率前沿面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发展是不均衡的,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全国二氧化碳生产率MLPI指标平均增长率为0.62%,增长率较低,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  相似文献   

2.
引资动机、外资特征与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极度压缩过程并迅速显示结果的引资动机导致中国高技术产业FDI的质量普遍偏低.本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生产率模型测算中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内资和外资部门的创新效率及拆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得到:我国内资部门的技术进步增长率较低.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不同质量特征的FDI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得到:低技术数量扩张特征的FDI,通过模仿与竞争渠道对内资部门的长期技术进步效率增长率显著负向影响;高技术知识密集型特征的FDI,无论通过人力资本流动、还是R&D投入的渠道对内资部门长、短期自主创新效率均不产生显著影响;显著正向影响内资部门长期技术进步效率变化的是内资部门的人力资本水平、金融支持水平和行业的出口导向、创新特征.因此,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根本途径是强化内资部门的人力资本积累、开发和完善自主创新的内在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阶段DEA的中国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华坚  任俊  徐敏  Eric Fong 《资源科学》2013,35(7):1447-1454
要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关键在于提高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客观正确地评估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从效率的角度,界定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概念,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研究框架,探索性地利用三阶段DEA方法和线性数据转换函数法来评价中国省际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为真实测度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结果表明,传统DEA测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而平均规模效率被高估;中国区域间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发展显著不平衡,呈现出“东>西>中”的格局,与传统的经济格局存在一定出入.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方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2007—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年均增长0.1%,这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较多省区则出现技术边界"内陷"的现象;我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和东北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较高,而中西部省区则较低,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所致;通过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对外开放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区2007年~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年均增长0.1%,这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较多省区则出现了技术边界 “内陷”的现象;我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和东北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较高,而中西部省区则较低,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所致;通过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对外开放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健  邓传霞 《软科学》2015,(3):70-73
针对传统方向距离函数(DDF)会高估效率的缺陷,在全要素和生产技术框架下,探索性地使用考虑松弛变量的规模方向距离函数(SDDF)对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计算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改进方向、改进目标值及改进变化率,据此测度减排潜力。结果表明:SDDF测算的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整体低于DDF的计算结果;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和产出改进目标值呈现了较大的区域差异,不在生产前沿面上的省市欲达到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最优,应将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SBM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中国海洋经济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洋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可以掌握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投入产出状况,为推动海洋经济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01-2012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的海洋经济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其跨期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刻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海洋经济效率的演化阶段及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海洋经济效率值明显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效率值,考虑非期望产出对于经济效率的测度具有明显影响;②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格局上呈现由2001年研究初期的南北高,中部低的特点演进为2012年研究末期的北部围绕天津,中部围绕上海,南部围绕广东的三极格局;时序演化方面,2001-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效率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效率类型呈现由无效向有效转变的特征;③沿海各省区的海洋经济效率区域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省际海洋经济效率演变特征各异,可以划分为平稳型,上升型,下降型和波动型四种类型;④海洋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效率均呈缓慢上升,技术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明显,省际间除广西,河北和江苏外,其余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呈上升趋势;⑤2001年以来中国海洋经济效率演化经历了波动下降(2001-2005年),转型(2005-2008年)和提升(2008-2012年)三个阶段,各演进阶段的驱动机制不同,分别受海洋资源驱动,政策驱动和市场技术驱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国有和非国有部门的自主创新效率变化和分解,并按所有制结构分组检验FDI质量特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高技术产业非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效率增速显著快于国有且增长源泉存在显著差异。非国有自主创新变化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率和要素配置效率的快速增长,国有部门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2)FDI质量特征和所有制结构会直接影响FDI对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程度甚至方向。外资技术含量、盈利能力有利于FDI对自主创新的正向溢出,平均规模不利于FDI对自主创新的溢出,但是这种影响仅仅表现为对国有企业的促进或限制,非国有企业并没有受到影响。FDI本地化程度是唯一对非国有企业产生显著正向溢出的外资质量特征。(3)外资数量与质量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不同部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9—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同时测度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创新效率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传统创新效率,并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对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但水平偏低,呈无效率状态,进步空间较大;我国三大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格局,且各省市绿色创新效率根据变动情况可以分为平稳型、增长型和波动型三类;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创新效率比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传统创新效率低,且中西部差异更显著;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导致我国绿色创新水平的提高,且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大于技术效率,其与ML指数变动的趋同性也更高;我国绿色创新的动态效率呈现中部>西部>东部的格局,且多数省市的ML指数均大于1,存在不同程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岳立  赵海涛 《资源科学》2011,33(11):2071-2079
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提高工业水污染日益严重背景下的工业用水效率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DEDF),选取中国13个典型的主要工业省区2003年-2009年数据,以工业从业人数、工业资本存量和工业水供给量为投入指标,工业产值和污染物(COD、氮氨)排放量为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指标计算了这13个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研究发现,考虑污染物后工业省区在生产前沿上的数目增加且用水效率高于不考虑的情形;中国工业用水效率、规模收益整体上呈递增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比其它地区有更高的工业用水效率,北方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只有广东、上海两省市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接着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分解法得出中国工业用水效率提高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效率变化率,而技术进步对用水效率的作用不明显的重要结论,从而为今后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提供了针对性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指数,在系统测算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农业Malmquist碳排放效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的省域差异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①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存在省域差异,内蒙古、北京、黑龙江、吉林等24省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处于提升状态,其余7省区呈下降趋势;②三大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指数的主要贡献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主要源自技术进步的推动且农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改善;中、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改善但波动性较强;③在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上,产业结构、耕地面积构成情况及农业受灾程度对农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负向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劳动力文化水平与农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测算、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贤荣  张俊飚  田云  李鹏 《资源科学》2014,36(1):129-138
本文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指数,在系统测算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农业Malmquist碳排放效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的省域差异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①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存在省域差异,内蒙古、北京、黑龙江、吉林等24省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处于提升状态,其余7省区呈下降趋势;②三大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指数的主要贡献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主要源自技术进步的推动且农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改善;中、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改善但波动性较强;③在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上,产业结构、耕地面积构成情况及农业受灾程度对农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负向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劳动力文化水平与农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其能源消耗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大。以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区、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SBM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背景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测算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在2001—2012年间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各省市经济发达程度与能源效率成正向关系。(2)非期望产出对于各省市的能源效率影响较大;(3)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4)技术进步是促进提高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1981~2015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构建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和技术溢出模型,对我国R&D支出、FDI、OFDI的产出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支出的产出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均有所减弱,其技术进步效应甚至转为负向;2003年之后,FDI渠道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产出和技术进步并没有单独的正向效应,而OFDI渠道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产出和技术进步始终有显著的正向效应;FDI和OFDI正向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的显现需要国内R&D的承接吸收.  相似文献   

15.
 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利用环境生产技术和有向距离函数构造了只要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单一绩效指标和同时要求二氧化碳减少与经济产出扩张的综合绩效指标,并以我国主要工业省区为例,分析其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和减排潜力,研究表明:样本期间总体绩效偏低且有退化趋势,年均减少二氧化碳且增加经济产出的潜力在30%左右;潜在碳强度明显小于初始碳强度,且部分工业省区的排序在两种碳强度状态下将发生较大变动;此外,技术进步推动了生产前沿的向外移动。  相似文献   

16.
运用重庆制造业2000-2007年12个行业面板数据,定量评估FDI的R&D溢出及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对该行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就行业整体而言,FDI、企业自身R&D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对其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FDI和企业研发人员投入对行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效率提高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研发资本投入对其没有明显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FDI对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企业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却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良仕  孙才志 《资源科学》2013,35(6):1229-1237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8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化.研究发现:①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②非期望产出情况下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具有正的空间集聚现象,且非常显著;③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现恶化,波动变化都很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Malmquist指数法对农业技术进步进行分解科技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即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尝试去探讨广义技术进步能否促进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并观察各部分技术进步指数对中国(全国平均)和不同农业用水量分区的农业用水效率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进步对中国各省区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且主要来自科技进步的贡献;2技术进步有助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且我国各省区农业用水效率更多受科技进步影响。对于农业用水量较高省区,农业科技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对该地区农业用水效率影响显著,且作用效果都比较突出;而农业用水量中等地区的用水效率提升更多来自规模效率作用;3技术进步会引起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回弹效应",且目前表现为效率性回弹。  相似文献   

19.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和经济增长分解模型,将中国省区1985—2009年的劳均产出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部分,并分析了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利用相对趋同测试检验了它们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及人力资本积累均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大,而技术效率的恶化则阻碍了地区经济增长;在此期间中国省际劳均产出差距明显扩大,其中技术效率和资本深化的省际差异是其主要原因,人力资本积累对地区差距的扩大作用并不明显,而技术进步则对地区差距的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兵兵  朱晶  全晓云 《科研管理》2017,38(12):41-48
本文首先通过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技术进步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随后,运用DEA-Malmquist方法获取了中国37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指数,并运用面板模型估计方法,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对CO_2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对全行业层面,技术进步有利于CO_2排放强度的降低;fdi规模的扩大也会降低CO_2排放强度,行业层面"污染天堂"假说并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均会导致CO_2排放强度的上升;针对分行业层面,技术进步对CO_2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高能源效率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CO_2排放强度的降低;低能源效率行业的技术进步则会导致CO_2排放强度的上升。产生异质性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能源效率行业对初始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差异以及对已选择初始技术进步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