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字构形研究始于“六书”,徐锴的“六书三偶说”上承“六书”,下启“四体二用说”,推动汉字构形研究深入发展;受“体用说”影响,20世纪30年代,唐兰从汉字结构本身出发创制“三书说”,使汉字构形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80年代,裘锡圭基于汉字的实际完善了陈梦家的“三书说”,提出的“新三书说”一直被学术界所推崇;90年代,相继有新的构形理论产生,反响大的有詹鄞鑫的“新六书说”、张玉金的“结构模式说”、王宁的“部件说”,分别代表了汉字构形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字、书三者 ,“文”源于图画 ,“字”是形声字 ,“书”指文字。“六书”之“六”当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一些学者认为“六书”当归纳为“三书” ,是错误的。商代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完全可以用“六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马叙伦从"<说文>学"和"六书"说出发考察中国文字,"六书二系"说是他的理论核心;他通过实践分析认为俗字不合"六书","六书"理论适用于金石刻辞文字;并吸收新材料新方法研究"六书",阐释许慎的文字学思想.马氏的文字学思想固守传统,相对保守,但保守之中也表现出进步性,如"三书说"和语源学的思想对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六书”说立足于小篆分析汉字构形,反映了汉字构造的法则,但也有诸多不足。“三书”说弥补了六书说的不足,提出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掌握“三书”说,重在准确理解假借,“三书”说所舍弃的转注实际上便是形声字中加注了音符。  相似文献   

5.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过去研究汉字学的人都把"六书"奉为不可违逆的指针。"六书说"在建立起权威后逐渐变成束缚文字学的桎梏。后代学者因此对其提出了不少批评。"'六书说'能给我们什么?"的质疑似乎大大减弱了"六书"的影响。实际上,"六书"理论对文字学及其他学科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六书"理论的指导得以实现;汉字词义系统的探求亦大多能通过"六书"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找到理据;比较文字学的研究方法需要"六书"理论的丰富……种种新探索使"六书"理论在现代依然体现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清澄先生的《六书新论》一书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传统的六书理论有所继承 ,又有新的发展 ,是一部有创新特色的研究“六书”的通论性专著。自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具体阐述六书理论以来 ,不论是旧小学、新文字学 ,还是古文字学 ,乃至现代汉语教学中的文字部分 ,关于“六书”问题的讨论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这是因为许慎对“六书”的界说过于简单 ,举例也不详细 ,导致后人对此的解释人各一词。故有“传统六书说”、“四体二用说”及“三书说”等理论观点。杨清澄先生在总结前人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以扎实的小学功底和严谨的治…  相似文献   

7.
前言 “转注”和“假借”都是“六书”中的一书。转注假借不明,六书难明。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章太炎说:“或言六书始于保氏,殊无徵验。《管子·轻重戊》曰:‘伏戏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经典九数见名则始保氏。保氏非作九数,知亦不作六书。  相似文献   

8.
"六书三耦说"及其对后世的学术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唐徐锴的“六书三耦说”在《说文》学史上具有创新意义,它对于后代六书排序及“体用说”、“转注说”以及“假借说”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许慎《说解字》问世,《说》的研究层出不穷,《说》学成为一种专门学问。后世学在肯定《说》功绩的同时,也对《说》内容提出了很多质疑,在“六书”理论方面聚讼尤多,如转注、假借的界定,“六书”的次第问题,多形多声问题,亦声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从“六书”的分类标准是造字方法这个观点分析,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本从“六书”理论的起源,许慎对“六书”概念的公释,《说解字》的写作目的和体例三个角度,论证了“六书”的性质和分类标准是字形与字义的联系方式,并利用这个结论,解释了“六书”理论方面有争议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汉字"六书"戴震归为"四体二用",唐兰、陈梦家提出"三书"说,近人刘又辛又提出新"三书"说.本文观点一、"六书"是六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为造形法;"转注"一类为造意法,而"假借"一类为记音法.二、新旧"三书说",或排"转注"假借"于造字法之外;或只承认假借为造字法而不承认"转注"为造字法,这是欠妥的.愚意"三书"应为造形、造意、记音三类.三、汉字是一种形、声表意和记音表义相结合的文字体系."象形"、"指事"、"会意"是以形剐义;"形声"是以声别义;"转注"为以声别义,是对义符的区分.而"假借"是以记音符号表义的.  相似文献   

11.
在简述知识分类学说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分类学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即既重陈述性知识,又要重程序性知识;努力促进合理的知识表征形式;探讨英语知识的策略;提倡任务型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歇后语的分类与英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其他语言中所没有的。就其前后两部分联系方式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双关式歇后语与比喻式歇后语。本文在对不同类型歇后语的结构形式进行详细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典型例句说明其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Joel Sherzer的力作Speech Play and Verbal Art。根据Sherzer在文章中对文字游戏的语言学分析,本文简单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文字游戏,并结合翻译问题进行了简单描述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巴赫金诗学的核心——参与性美学文论范畴的特点,探究巴赫金早期哲学美学与文学思想之间的深层次联系,从整体上理解巴赫金理论的价值立场。巴赫金参与性美学文论范畴的特点包括:文化整体视野下的大文学观和参与性思维上的审美事件性;形而上学基础上的文学形式观;以他人范畴为核心的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唐代官员任用的类别大约有十七种,论文根据出土文书、墓志及传世文献,论证西州官吏有正、守、行、兼、试、摄、同、判、检校、版授十种类别,并且可能还有领、知等类别,从而证明唐代官员任用类别在西州大体上都存在,西州与内地的一体化程度是非常高的。文章还讨论了官吏摄、判、检校等类互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名"是先秦诸子关于语言问题探讨的重要方面,但对其确切含义和分类较为混乱。文章将"名"与西方哲学较有代表性的苏格拉底关于"概念"的思想进行比较,指出"名"不同于"概念",而应当是用来指称对象的"名称"。从"名"指称的对象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指物之名"和"喻道之名",分别指称形而下的物和形而上的道。  相似文献   

18.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理解与把握是否真实准确,直接涉及到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及其理论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现有哲学教科书关于辩证法基本范畴的论说方式就明显违背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精神,也就是脱离现实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来论说辩证法范畴。因此,有必要立足于现实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能否保持稳定、持续的增长,一个关键因素是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税收作为决定地区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几个现行主要税种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措施的研究探讨,说明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现行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紧张度、对大类培养模式认同感等方面入手,对高校实施"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后新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并且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个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应完善大类培养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对大学生学业指导和创造良好校园学习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