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这是我在“名师风采”活动中上的一节课的实录,这节课是浙江版小学现代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我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让学生的“提问”与“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寻问题的研究方法成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审视、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在五年级时已学过立方体的展开图,也学过由六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但没有学过立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我希望这节课有所突破的几个问题是: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图形,提出一串相关的数学问题,而这些数学问题中包含本节课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引导学…  相似文献   

2.
听了宿迁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高峰执教的《难忘的一课》,让我受益匪浅。但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我,是我们的孩子。这节课学生在台湾的历史中“穿梭”,真正站在台湾孩子的角度链接了文本,理解文本。我认为以下几点最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3.
兰带娣 《成才之路》2011,(14):56-56
情境一:这是一节小学五年级的美术课。课间时,我早早进了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几位学生见到我,高兴地围上来问:“老师,这节课我们画什么呀?”我说:“这节课我们接着画人物。”随后,有位学生说:“哎!又是画人。”一脸的无奈。看来前两节课的人物临摹已经让学生对这个内容有了厌倦感。  相似文献   

4.
有幸听了中年级组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对我很有启示,现就这节课的教学节奏来谈谈我的感受。这位老师所授的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这节课教学内容只有一道例题和三道“做一做”的练习题。但老师在授课时,开始松,中间紧,最后就急了,使结尾的教学几乎处于急奔竞走的状态。这也让我想起几年前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交流研讨会上所听的一节课,这节课老师说话如放机关枪,整堂课像一场答辩会,逼得好学生也只能望板兴叹。这些经历不禁让我产生了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思考:小学中年级课堂教学节奏应如何掌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清楚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5.
曹宏霞 《新疆教育》2013,(3):147-147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挨着时间盼下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学生上课都没精神,对语文课不重视,睡觉的人特别多”。但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师生共建和谐课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在浙江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杭州市西湖小学郑雪琴老师执教的《江雪》深得好评。重读课堂实录,觉得这节课在古诗的教学上有所突破。一、尝试自学,探究规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节课教学的每一部分都是让学生尝试在前,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实不能学会的也先学后教。教师让学生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说明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也有自学的能力,何况他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并非“白纸一张”,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香港沙田肖汉森小学谢爱琼老师在深圳上了一节“轴对称图形”的示范课。在香港,上这样的课大都在专门的实验室。在深圳华富小学,虽然只是在普通教室示范,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但经过谢老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这节课,谢老师没有动笔写一个字,而是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动手、动手再动手,创设了良好的“实验”气氛和学习氛围,使观摩者很受启迪。下面是根据原始设计和录相整理的这节课的纪实。  相似文献   

8.
“找规律”一课是义务教育课改实验教材第二册内容。本文拟对安徽省芜湖市利民路小学张娅老师所上的这节课试加评析。本节课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教学基本功较强,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心,教学活动的呈现层次清楚、衔接自然,教学模式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节在一所普通小学常规调研时听的课。这节课是学习《我送老师一朵花》,应该是一节很欢快的课。然而,从课的第二环节开始, 我心情激动、沉重并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体会老师的辛劳时,我看到课堂里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引发”无动于衷……我颇有感触,联想到上学期听到的同样是三年级的《父母的疼爱》,老师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讲述和体验“父母的疼爱”时,学生说来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13-16页的内容。教材简析平均分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好除法首先要理解平均分。教材提供了直观、操作性很强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好这部分内容,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平均分的机会很多,脑海中虽然有浅略的表象,但无深层次的理论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有幸听了一节送课下乡的公开课《普罗米修斯盗火》,这节课上得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课堂气氛也活跃,但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关注学生,如何让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依附者呢?笔者认为,不妨从这三“新”上去考虑。  相似文献   

12.
笔者是宜都市实验小学的一名普通的品德学科教师,“我要攀登”这一主题活动是我执教的一节送教下乡课。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性很强的课在没有任何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陌生的小山区学校、陌生的班级上出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体现品德学科的教学实效性,有很大的难度。正是因为这节课有难度,让笔者喜欢上了这一课。于是对照课标,我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由于笔者坚持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了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坚持了尽量体现一种常态下而又真正具备德育实效、自然而朴实的原则,创设生活场景,构建“生活课堂”,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了师生情感的共鸣,激活了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一幅幅感人的情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与学生们度过了难忘的40分钟。  相似文献   

13.
在宜昌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2003年会”上,聆听了《蚂蚁》一课之后,我有意或无意间都会想起这节课。这节课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学生想办法把棕色瓶中的蚂蚁取出来;二、学生观察、描述蚂蚁的形态,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  相似文献   

14.
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既要“读”又要“阅”,既要“书声琅琅”,又需“静思默想”。然而,当今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些教师却没有安排大段的时间给学生静思默想。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执教者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朗读课文,读书声是“从始至终”。若哪节阅读教学的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少了,让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多了,听课者就会认为这节课“课堂气氛沉闷”“,这是一节失败的阅读教学课”……因而有些教师把与朗读同…  相似文献   

15.
去年 4月 ,国家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在昆明对参加全国观摩教学评比的 31节课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评价 ,认为湖南省耒阳市师范附小杨玉芳老师的《毛细现象》一课很有创造特色 ,是一节学科创造型的好课 ,此节课被评为全国自然教学一等奖。a .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上有创新。本课在教学过程的铺排上 ,与传统的五环节教学作了彻底的决裂。完全是循着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思路与方法“现象→猜测→验证→结论→应用”来进行教学的。教学中 ,由于教师当好了导师 ,学生便学着做了“科学家”。观察实验现象时 ,能做到仔细、认真 ;猜测原…  相似文献   

16.
绝妙的风车     
说来也真巧,那天下午我拿到《小学自然教学》1994年第5期,看了付昶服老师上的《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课堂实录后,心里暗暗道了声惭愧。因为我上午正好在一个班上完了这节课,课堂效果当然远远不如付老师。再仔细地研读这节课的实录,对付老师处理这节课的方法,我打心眼里佩服,我想这也许是曾上过这节课的老师所共有的感受。因为要把这节课讲清楚,让学生弄明白,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生物七(上).中有“科学探究基本方法”这样一节,以前上本节的时候总觉得讲得生硬干瘪,没有太多趣味,学生也就学得乏味无效,但本学期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偶得灵感,对方法做了调整,不仅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而且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之初就处于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为以后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认为上好这节课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8.
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子平 《山东教育》2003,(10):38-38,44
前几天到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听了几节计算课,这几节课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是相似的,都是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然后让学生列算式计算。比如其中一节是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首先,教师让学生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然后又让学生把9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我问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学生一无所知。这节课教师设计的意图很明确,是由学生学过的知识,即没有余数的除法,过渡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即“有余数的除法”,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全区小学自然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挑选出兰堂课,其中有周江华老师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在地区的评比教学中,存在明显的不足,教学效果不如其它两课,但我们认为,这节课颇有特色,还是决定推荐它代表地区参加全省的评比,理由何在呢? 一、这是一节出色的观察实验课,设计独具匠心,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创造。 整堂课以实验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实验和研讨的要求逐步提高,形式富有变化,重在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求。  相似文献   

20.
林玉松 《教育导刊》2004,(3):124-124
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下,我发现有同学喜欢在黑板上涂涂抹抹,还模仿老师上课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过一过“当老师”的瘾。我要求学生报名参加“做个小老师,上好一节课”的活动。消息一传开,全班就像炸开了锅,个个跃跃欲试,大家都很期待这别具一格的语课,我最后让一名较为大胆的学生上了一节课。上课铃一响,“小老师”有模有样地上起课来。他认真,自然,声音响亮,下面的学生呢,都觉得很新鲜,积极配合好“小老师”。这一节上的是《羚羊木雕》,由于这一课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反应特别热烈。学生认真回答问题,各抒己见,仿佛就是在上一节心与心沟通的课。一节45分钟的课过去了,我坐在教室后面,发现学生的表情是开心的,意犹未尽。这节课的效果比我想像中要好。课后,他们交上这节课的评论,他们的触动也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