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50年代初期世人对诗人何其芳和郭小川的错误批判为个案,对诗人因以诗的形式抒发内心真实的感受而受到评击,并进而对由这种心灵的关注而遭到批判的现象做出分析,认为那种为了迎合主流意识而写作的状况,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诗创作难以避免的一种积弊。从诗坛的一些小事中足以让我们受到深刻地启示。  相似文献   

2.
崔嵬 《文教资料》2009,(36):20-22
关于柏拉图的诗教态度.历来均以为柏拉图站到了哲人一边,与诗人作对。然而。柏拉图的诗人面容对这样的解释提出了反对。本文拟解读柏拉图论及“诗”的重要作品《伊翁》,理清柏拉图对“诗”的一个批判层面,即苏格拉底对伊翁的讽刺与挖苦并不是针对“诗”.而是对技艺的迷恋的批判,旨在为全面理解柏拉图对诗的态度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怀风藻》中难解诗语为中心,探讨了日本奈良时代诗人如何运用“炼字”技巧的问题,指出这些难解诗语不全是表达不成熟的表现,其中也有些是诗人受到六朝诗歌雕琢风气的影响而有意追求新奇的结果。从修辞学的角度对诗集中历来存在凝问的诗语,通过考证,提出了与日本学者小岛宪之等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可以将禅诗分为两大类:禅境诗和禅意诗。所谓禅意诗是指诗人以世俗分别知做就的禅诗,而禅境诗则是诗人以般若无分别知做就的禅诗。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禅意诗用的是直阵禅理(赋)的手法,或者借事物喻禅理(比)的手法,而禅境诗用的是象征暗示(兴)的手法。禅境诗给予人的是一种终极安慰,在那种语境中,我们飘泊无寄的心灵似乎找到了终极归宿,我们悖逆自然的精神似乎回归了原初的灵泉。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历代诗人对毛延寿颠倒妍媸的批判,宋代诗人从统治者、和亲政策、女祸、人生命运等角度切入,对毛延寿进行了截然不同的解读,表现出了谅解与同情.这些解读主要受到宋代文人优越的境遇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理学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反映了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人的栖居是建立在诗的基础上的。”在海德格尔看来,荷尔德林是诗人的诗人,而“荷尔德林步入其诗人生涯以后,他的全部诗作都是还乡”。诗使我们回到故乡。而童年与故乡是相互缠绕的。故乡之所以是故乡,是因为童年时我们栖居于那里,是童年的生活使我们早期的栖居地成为我们的故乡。而童年又是故  相似文献   

7.
付华 《语文知识》2008,(3):63-63
明遗民杜濬“诗史”名作《初闻灯船鼓吹词》,是一首反思明亡的时代挽歌,具有浓厚的批判色彩。诗中探究了明亡的原因,以灯船盛衰,抒写一代历史的变迁,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历史反思与“以诗补史”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8.
王夫之的《古诗评选》以对传统诗歌法则的批判和重视建构为主要目的,因而对代表性诗人的分析重点在于该诗人所代表的诗歌范型和诗美理想,也非常注重确立各诗体创作的“元音”.但由于王夫之持诗歌退化观和遵循文体互参“以高行卑”的规则,其对“诗则”的批判与重建总体效果不大.但其注重对基本概念的思辨以及系统论证,仍然是他有别于其他人论断式的诗话、诗选、诗评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向来以“不肯逃脱,也不肯降服”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但现实生活往往不尽人意,于是便生发出其改造现状、创造未来的欲望,其诗歌创作必然带有强烈的社会意识,而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的产物。《死水》一诗正是诗人怀着炽热的爱国之心批判现实,追求理想心路历程的结品。“死水”这一特定的具体意象,满蕴着诗人的失望、厌恶、愤怒乃至痛恨的真情。“死水”正象征了使诗人深感厌恶、痛恨的现实世界,“死水”概括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并作为一个艺术形象而活动于诗人20年代艺术思索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诗人似乎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后世留下了为数众多,脍炙人口的月景诗。以唐代大诗人李白为例,据统计,他有诗一千多首,而涉及月亮的诗就有四百多首,几乎占声一半,这些诗人何以对月亮这一自然景物如此偏爱?月景诗有哪些宝贵的审美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1)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他的诗集《恶之花》以独特的魅力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审美价值,并开一代新诗歌流派之先河。反观其诗集中的“死亡”诗组对死亡的礼赞和向往,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诗人独特的诗歌艺术,同时也让我们上溯探寻到诗人走过的充满矛盾,交织着失望和希望,悲观而又不甘气馁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诗的排列形式是诗最重要的形式特质之一,具象诗是最重视诗的视觉效果的诗体,能够采用非语言形式起到表情达意的特殊功能,受到二十世纪现代诗人的高度重视。威廉斯和肯明斯是英语具象诗不同时期的代表诗人,威廉斯只是对传统诗形作了不违背诗歌规则和语言规则的改良,肯明斯颠覆了已有的诗歌秩序和语法规则,将具象诗创作推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13.
叶文福的诗充盈着对理想的渴望。对正直的追求与现实的批判是他诗歌表现的核心。他用生命的激情拥抱生活 ,然而现实的荒谬与苦痛又使其心灵点染了深层的寂寞感和隐忧的悲愁。对他诗的解读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坚贞不渝的自我灵魂搏杀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江河 ( 194 9—  ) ,是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富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 ,擅长运用各种现代派艺术手法创造繁复、跳跃的意象 ,来表现主体微妙真实的内在感受和情绪 ,这首《星星变奏曲》就是通过一系列意象群暗示诗人不满现实、渴求光明、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执著信念 ,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和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首先 ,我们来分析诗中的几组意象群。意象是诗人主体情思外射在客观物上的结晶 ,是诗人内在情意的具象化呈现。对意象的深入分析是把握该诗的关键。第一节中诗人主要创造了三组意象群 :“每天 /…  相似文献   

15.
章从四个方面论证《台湾新诗十家论》所做出的贡献:一、陶保玺以中华大一统的眼光审视、观照、评论台湾十位杰出的现当代诗人的精品佳构。二、陶保玺从形式入手,评价诗人及其作品是从批评实践上对一直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内容决定形式”的艺理论的一种反拨,更是一种批判和挑战。三、陶保玺以自己创建的新诗诗体学理论和诗歌美学原则来解析和评论台湾诗人诗作的诗美之所在。他还从诗体学的角度对郭小川、洛夫、余光中三位诗人进行观照、比较、整合和统摄,进一步阐释了他的大一统的诗史观。四、同时,他是在用诗一般的激情和唯美笔触来撰写他这一本理论专的。  相似文献   

16.
有着师生关系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他们在文艺思想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部分思想,同时在其文艺思想方面作了很大的修正.对柏拉图的理论进行了批判。本文正是基于此点,探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表现出的文艺观点。特别是对诗所作的辩护。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控诉了诗人的两大罪状:诗不表现真理;诗有伤风败俗的影响。他要将诗人逐出理想国,还说如果有人能帮诗人和诗作辩护,诗人仍可回到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对诗进行辩护的.针对柏拉图对文艺的两点看法进行批判,从而对诗作辩护。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造神运动中,海子俨然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一些狂热而有欠冷静的评论者带着对诗人的一知半解就匆匆上路,将海子误读为"抒情诗人"、"诗歌英雄",甚至还将他神化为"为诗而死"的"殉道者",这些论调不仅严重歪曲了海子的形象,同时也展现出当下评论界一些人的病态心理。之所以要对这些显失合理的观点展开深入的批判,目的在于还原出一个本真的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对台湾诗人罗门城市诗的分析,力图指出诗人批判城市文明中恶的一面的立足点,以及对现代社会里城市发展中相伴生的物欲横流,人心荒芜,人情冷漠,文化断裂,信仰失落,生存艰难等诸多难题的揭示,借以对大陆实行现代化建设以来都市生活中的负面效应提供一个警示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9.
很早的时候,诗人手中便消失了缪斯的琴弦,但他仍然可以弹奏出如希腊神话女祭司教给荷马的“甜美而光辉的诗歌”来。诗人弹奏诗歌的工具是什么?是语言。语言是诗人弹奏的没有琴弦的竖琴。这也正是诗歌语言的独特性所在。这种独特性是由诗的根本特性决定的。诗的抒情、想像、音乐三性,要求诗的语言不是叙述性,而是抒情性;不是写实,而是幻想;不是如话的散风,而有如乐的韵调,这在抒情诗中表现得尤为鲜明。我们以何其芳的《欢乐》为例,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学中,"诗可以群"与"诗可以怨"是很难分开的。"怨"是诗人以文学为手段来进行政治实践的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群"的价值伦理,但它受到"止乎礼"的限制,"群怨俱宜"正是这种态度在美学上的表现。而到了晚清,"怨"彻底从"礼"的束缚中暴发出来,以"革命"的激进方式介入到政治实践当中。"革命"成为一种激进的美学态度,而新文学的精神正是那种激进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