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选修课学分认定的依据 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学科指导委员会评价组组长钱万军老师在《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与模块测试的若干思考》报告中指出:“学分=学习时间+过程表现+学习效果。”即学分认定由三部分组成:学习时间、过程表现和学习效果。“学习时间”是学生修习选修课的课时数,“过程表现”是学生修习选修课时的具体表现和态度,“学习效果”是学生修习选修课后参加的模块考试或考查成绩。这三部分的考核结果是选修课学分认定的依据,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学分是对学生课程修习完成状况的描述,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总学分达到144分的学生才能毕业。认真做好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工作,对于规范有序地实施新课程,确保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学分认定、学分管理工作,从实际操作的层面,谈几点学校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高中选修课的开设和实施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期“视点”刊登与此相关的3篇论文。其中,《高中选修课实施现状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高中选修课的实施现状;《开设多样化选修课程,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一文从学校层面介绍了高中选修课开设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对选修课学分认定相关问题的研究》一文从学科教学的层面介绍了高中选修课学分认定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高中选修课的开设和实施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期“视点”刊登与此相关的3篇论文。其中,《高中选修课实施现状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高中选修课的实施现状;《开设多样化选修课程,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一文从学校层面介绍了高中选修课开设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对选修课学分认定相关问题的研究》一文从学科教学的层面介绍了高中选修课学分认定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高中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采取何种学分认定方案,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一环。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通过评价确认学生的进步和达到的学业水平,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发展。而学分是学生修完某个模块的分值单位,是计量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质量和学习态度的过程性评价,它既是对学习过程进行量化的评定,同时又兼有质性的评定。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中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采取何种学分认定方案,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一环。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通过评价确认学生的进步和达到的学业水平,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发展。而学分是学生修完某个模块的分值单位,是计量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质量和学习态度的过程性评价,它既是对学习过程进行量化的评定,同时又兼有质性的评定。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中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采取何种学分认定方案,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一环。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通过评价确认学生的进步和达到的学业水平,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发展。而学分是学生修完某个模块的分值单位,是计量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质量和学习态度的过程性评价,它既是对学习过程进行量化的评定,同时又兼有质性的评定。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中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采取何种学分认定方案,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一环。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通过评价确认学生的进步和达到的学业水平,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发展。而学分是学生修完某个模块的分值单位,是计量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质量和学习态度的过程性评价,它既是对学习过程进行量化的评定,同时又兼有质性的评定。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分管理与基于模块的课程改革,是高中新课程的两个重要特征。选修模块的出现,必将带来学分的出现,反过来说,学分的认定对学生选修模块起引导和评价作用也成必然。学分的认定关系到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也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认可,因此,我们对学分的认定既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又要讲求实效,真正将学分认定与教学质量联系起来,既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能起到检测、督促作用。本人在起草学校“学分认定办法”的过程中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随后又在如何缩小二者差距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具体从三个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讨,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新课程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学生物理学习过程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笔试、实验操作、课题研究、行为观察、成长记录档案、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物理教师与学校要积极探索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高中物理新课程以相对独立的各个模块作为学习基本单元并认定相应学分,因此,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必须围绕着模块来进行。基于课程模块的物理学业成绩评价,由学校自行组织,主要由过程性评价和模块终结性测验两个方面构成,两者应该分开报告,其结果作为学分认定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学分管理与基于模块的课程改革,是高中新课程的两个重要特征。选修模块的出现,必将带来学分的出现,反过来说,学分的认定对学生选修模块起引导和评价作用也成必然。学分的认定关系到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也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认可,因此,我们对学分的认定既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又要讲求实效,真正将学分认定与教学质量联系起来,既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能起到检测、督促作用。本人在起草学校“学分认定办法”的过程中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随后又在如何缩小二者差距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具体从三个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讨,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秋我省高中全部进入新课程教学,学生的学习按必修、选修两大模块进行。高中新课程的选修课由两部分组成——选修Ⅰ和选修Ⅱ.选修Ⅰ为国家课程委员会指定编写的各领域内的系列课程,选修Ⅱ为地方和校本课程,三年总学分数为6学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山西晋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模块考试物理学科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模块考试,是模块终结性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在该课程模块的学习中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依据,也是模块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新起点;新《课标》,新要求;新课堂,新挑战。新课改之后,高中语文课的结构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项大的形式,而选修课本身又包括三个内容(以湖北省高中语文选修课为例):“选修IA”“选修IB”“选修IC”。“选修IA”是全省指定的统一选修模块;“选修IB”是全省指定的供学生选择修习的模块,学生可...  相似文献   

15.
省外     
《吉林教育》2007,(6):4-4
北京高中课改:1学年改4学段,学分按模块,学生还可选修大学课程;天津将全面实行高中“落课制”,学生课程修习形成个性化;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学一直采取学年学时制(简称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管理办法。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课程,为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就客观上要求学校以学分制来评价和管理学生的课程修习水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但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对于学分制的推行,还存在一些问题。一、高中实行学分制面临的问题1.认识不清在对待新课程实验中的学分制,一部分人存在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例如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7.
高中新课程要求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并对学生的课程修习实施学分管理。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我校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自主研发了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网络系统(以下简称“学分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一、高中模块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注意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回流效应(Wash-back Effect).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学业的评定要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天津教育》2009,(6):13-13
学有余力的北京市优秀高中生可以通过“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课改模块中选择“翱翔计划选修课”,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还可以选修大学课程冲抵高中学分。今年5月,北京市2009年“翱翔计划”启动,标志着北京市正式将“天才教育”纳入教学体系。2008年3月,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推出首个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翱翔计划”。该计划采用“学校推荐+初步筛选+专家面试+组织认定”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一、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实施要求 (一)高中课改的课程实施工作要求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设计有许多鲜明的特色,尤其是课程结构中的"领域"、"模块"的设置。众所周知,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加大了课程"选择性"的力度,其具体表现在选修课、模块的设计上。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分必修与选修两部分,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