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极富美感的散文。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中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情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篇优美散文的内涵。文章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布局有不少散文,在这些散文的阅读教学中,《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这篇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散文的美,即就是"现代散文阅读"中的审美教学。本人从整体感知,发挥想象,深入体验,仔细品评等几个方面指导教学,目的是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散文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2001年夏天出版,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语文·提高版》第一册中选了许多优秀文章,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其中季羡林先生的《世界散文精华序》一文,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理解上的困难,一些学生称“读不懂”。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便成为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这篇课文是谈散文的。它从散文的特点谈到散文的欣赏,又从外国散文谈到中国散文。文章视野广阔,知识性强,感情真挚,情思隽永,读后给人一种轻松的欣慰感,确实是一篇优秀的文章。但由于这篇文章涉及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学周刊C版》2017,(13):170-17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佳作,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结构安排严谨,而且意境超群,是一篇引导学生领略语文之美的经典之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春》这篇散文中体现出来的语文的图画美、音韵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5.
《泪珠与珍珠》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散文的特点,从文本本体出发,引导学生抓住意象及其特征,运用联想迁移  相似文献   

6.
袁芯 《文教资料》2010,(8):47-48
教师指导学生建立散文阅读图式.是使学生高效理解散文,并将散文学习从篇的解读上升到类的把握的最终途径。然而就目前状况来看,一篇散文教完之后。学生所建立的关于散文的图式各不相同,且学习效率较低。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破解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荷塘月色》课案为例.对建构散文阅读图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朱白清的散文贮满诗意,《春》就是一篇贮满诗意的散文精品。这篇精品的教学,主要应着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散文中优美的语句、细腻的情感、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独特的意境等都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美。所以在高中散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发现散文中的美,并将这些感受以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通过实际的散文教学案例,总结出具体的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观点     
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而散文解读的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几近阙如。这就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所处的困境。散文的阅读和教学始终都应在“这一篇”散文里,要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一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是作者抒发主观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较好载体,追求意境的优美空灵与心境的独辟蹊径,一篇好的散文就如同一座心灵的大厦。然而,学生只能够看到散文表面的情境,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很难鉴赏散文的神形,要深入理解散文的内涵,教师要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会经验和知识基础,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灵活把握散文的审美原则,依照散文的特性教散文,带领学生进入文质兼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1.
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逻辑思考蕴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从教学过程的逻辑发展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逻辑发展是说根据散文的文体体式帮助学生读懂“这一篇”散文的认知顺序。其二是从学生学习“这一篇”散文的逻辑起点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周娟 《语文天地》2013,(7):14-15
《荷塘月色》是一篇行文流畅、抒情含蓄的散文名篇,他用一种近乎绘画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月下荷塘的优美景致。这篇散文成为朱自清先生所著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也成为高中教材的必选课文。但是,在课堂教学之中,很多学生很难把握这篇散文的神韵。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应该让学生抛开习惯性的思维想象,着重把握文眼与文章中的物我关系。一、抛开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众所周知,多数描写大自然的散文,所表  相似文献   

13.
李丽 《广西教育》2014,(13):51-5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借由文本解读实现审美体验的历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视角感受散文之美、品味美文之境呢?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是语文大纲中强调的重点.在当前的语文学习中,审美情趣和能力却被忽视.本文就试从散文自身的审美特征来浅谈散文审美视野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黄厚江老师本年度四月份在徐州高级中学执教的《葡萄月令》令人耳目一新,主要在于他用散文的方式教学生学习散文,同时教给学生解读散文的一般方法。相信剖析这一课例会给在散文教学中有困惑的老师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一、何为用散文的方式所谓用散文的方式,就是把握散文这种文体的一般规律。用散文的方式既要抓住散文的共性又要抓住这篇散文的特性。从阅读者的角度看,散文的共性最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要学到精彩的文笔和恰当的修辞,以及灵活的构  相似文献   

16.
散文是一种行文优美、题材丰富、布局灵活的文体,强化对散文的学习和理解,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体会,从文字到内涵,从修辞到审美,一步步探究散文的奥秘,启发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感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要建立学生和这一篇散文的链接,实质是建立学生的经验与作者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的链接。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实际上是丢弃语文经验,抽空人生经验。综合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要解决散文教学的问题,可以尝试阻截、分流与正面应对这三个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汤玲 《云南教育》2005,(31):36-3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应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索溪峪的“野”》是一篇优美散文,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野”,即课文所写的绮丽景观纯系天造地设,没有丝毫的人工雕琢,不带人间烟火味,这才让人感到“野”性十足,美得动人,趣在其中,激发了人们的潜在之情。  相似文献   

19.
散文作为一种开放性与规定性并存的文体,具有主体性、开放性、散漫性等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这一篇"的教学为重点,从文体出发,挖掘"这一篇"散文独具一格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与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并学习作者个性化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文本中人物的对话。面对不同的散文文体,教学都从应"这一篇"开始,走向"这一类"。  相似文献   

20.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先生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入选多版高中语文教材.这篇经典散文,具有深沉的情感、精致的布局、灵动的手法和瑰丽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拟从情感、结构、手法等方面探寻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