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6,(1):72-79
外交决策理论是对具体外交政策如何实际运作所做出的理论概括与总结,是开展外交决策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与理论依托。西方作为外交决策理论的发源地,在该领域具有开风气之先的导向性效能。系统梳理西方外交决策理论和模式的学术发展史,分析经典外交决策理论及其模式的理论假设、核心内涵及解释效力,展望外交决策理论的新进展及新趋势,有助于对深化我国的外交决策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外交决策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决定各理论模式各有优缺,每种理论只能部分地体现或解释外交决策的某个侧面,开展全面而客观的外交决策研究,亟须根据研究的具体问题,综合运用诸种理论模式的优长,进行富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深度阐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实现外交决策智能化首先建立外交决策数据库。外交决策数据模块将采集与外交决策相关的大量知识信息,并记录了外交实践中的个人经验和教训,使外交决策者在做出复杂的决策时,有一个方便的参考工具。其次,数据库可以从模拟角度建立若干数据模块数据库。再次,在外交决策计算机化基础上,把国家防卫系统上升到外交决策层次,形成中国的外交决策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3.
基辛格是冷战时期重要的国际关系学者和战略谋划大师,亦是尼克松政府外交决策机制中的核心成员之一.由他和尼克松总统搭档的“二人团队”垄断性地掌控美国外交战略,在世界舞台上掀起层层波澜,推动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的纵深发展.以中美关系“解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分析案例可见,伴随尼克松时代美国外交决策机制的调整,基辛格作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在美国外交权力谱系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卓著地位得以确立和不断强化,并通过个人色彩浓厚、目的明确的秘密外交重构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4.
决策支持是决策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决策是一个“循证”、“偱规”、“循境”的复杂过程,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尤其需要决策支持。高校决策支持大体可划分为日常事务管理的决策支持、重大事项管理的决策支持和组织变革、转型发展谋划的决策支持三种类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决策支持发展变化大体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1978-1998年、1998年至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总体来说,决策支持仍是高校管理中一个被忽视的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决策支持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职能部门成为决策支持的主体,数据分析系统不健全,没有建立科学的决策支持平台等。深化决策支持,要加强决策制度和组织文化建设,加强院校研究,加强对决策支持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决策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关于决策规则的获取问题.在有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讨论了 Vague决策表中有关性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决策规则--Vague决策规则,并将决策表应用于心电图分类识别,准确地对具体病例进行判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西蒙行政决策理论基于“理性一概念及其发展理论,这里所谓的理性概念,并非说人的行为都合乎理性,而是指从理性概念出发讨论人的决策行为的理想模式、人的实际决策的理性程度、行政组织与理性决策行为之问的关系等问题。本文从理性决策理论入手。论述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分析西蒙的“有限理性”对行政学发展的理论贡献,最后谈到“有限理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洪波 《培训与研究》2006,23(11):73-74,79
对于我国各种社会组织的决策活动来说,集体决策可以说是一种具有保证决策活动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决策质量的重大意义,因而应该大力加以提倡和推行的决策方式。本文就社会组织实施集体决策的“决策会议”的三个阶段(即提出决策问题、组织决策问题协商讨论和达成决策方案一致意见)中应该注意加以运用的各种心理学方法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群决策中一致性区间判断矩阵权重可行域求解权重和集结问题。针对一致性区间判断矩阵权重可行域的性质,求得代表一致性区间判断矩阵偏好信息的权重向量,最后通过应急决策案例分析说明本文研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书架     
《留学生》2012,(11):62-63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0.
隐喻思维方式初探:从莱可夫网上公开信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跟语言有关,而且也跟思维和判断推理有关。恰当的隐喻有助于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而决策失误也往往与不恰当的隐喻有关,Lakoff发表在网上的公开信、Schǒn关于“贫民窟是疾病”或“贫民窟是自然社区”和“漆刷是水泵”的概念隐喻,清楚地说明了隐喻是如何被用来支配影响人们的判断推理和人民基于此判断推理之上的行为,以及隐喻如何被用来产生新视角,分析解释问题,为创造发明开辟新思路,本对此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周恩来丰富的决策思想中,对决策过程和决策体制的探索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把决策过程概括为:提出问题、调查研究、构成判断、定下决心、实施计划、实战检验。这个决策过程与现代科学决策程序是一致的。周恩来还有建立一个科学的决策体制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特殊的信息获取方式、咨询方式和决策方式,构成了决策体制的“思想雏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贝叶斯派心理学围绕人的判断决策过程是否遵从贝叶斯定理,以及后来围绕判断决策过程的“保守性”问题的种种研究和假说,讨论了涉及这些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为什么要赋予教师课程决策权力 (一)课程决策的性质 课程决策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对教育的目的与手段进行判断和选择从而决定学生学习怎样的课程的过程。从这一过程所具备的文化性质、政治性质和教育性质来看,应该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利。  相似文献   

14.
国外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决策(Career Decision Making)是职业心理学、职业指导和职业辅导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研究又是职业决策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职业决策理论思想的出现,既受经典的统计决策理论,也受经济决策理论和心理决策理论的影响,虽然这三种理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论毛泽东外交战略的形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大体分为三个时期: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其战略思想可以概述为“一边倒理论时期,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时期,一条线、一大片理论时期”。毛泽东外交战略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制定外交战略的前提或对时代特征的总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主题;(2)制定外交战略的原则和支撑点是独立自主;(3)贯穿于毛泽东整个外交战略中的主题是:维护国家的安全,捍卫民族的尊严。毛泽东的外交战略为新中国赢得了安全和独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也有不足之处:过于注重国家安全问题,而忽略了国家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行政模式的核心是行政决策模式,每一种行政模式中有相应类型的行政决策话语权.统治行政模式中有一种“支配型”行政决策话语权,它的表达结构是“发话与回话”;管理行政模式中有一种“管制型”行政决策话语权,它的表达结构是“独白”和“倾听”;服务行政模式为新的决策话语权提供了新的政治生态、治理主体关系、共同决策模式和沟通渠道空间,一种新的行政决策话语权:“合作型”行政决策话语权将逐渐形成.这是行政话语决策权发展的一般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第24条规定了包括免于自动化决策约束权在内的诸多对抗算法的请求权类型。但本规范存在法律性质不清、概念内涵模糊、利益关系失衡以及程序性救济手段缺失等问题。第24条兼具禁止性规定和权利性规定的性质;就具体规范内涵而言,其中“重大影响”限于对信息主体之权利义务存在实质性负面影响;“用户画像”不仅限于基于个人信息的个体用户画像,而且也包括基于相同或者相似群体的用户画像;“决策公平合理”要求数据处理者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承担合理分析义务;另外,个性化推送也应当纳入广义自动化决策的概念之中。在此基础上,从实体层面和程序层面继续完善自动化决策请求权对抗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在美国国内国际事务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智库蓬勃发展并且在美国外交决策中担任重要角色。这些智库在具有传统智库特征的同时,也有着自身明显的特色,按职能标准将美国智库分为学术智库、游说智库和合同智库三种。由于美国政府决策的各阶段、各层次决策主体特点的不同,智库有针对性地采取诸如组建专业总统竞选团队、"旋转门"效应、利用大众传媒引导和教育公众、利用人脉和专有渠道举行学术会议、发布会以及午餐会、出版刊物、发布报告提供外交思想和政策建议等方式施加影响。智库对美国外交决策施加多种影响是由美国政治制度、政治传统及智库本身特点决定的。美国智库近年来出现了在数量上不断增加、研究议题多样化、工作网络日益国际化及与政府政策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这些趋势使得智库研究外交政策的范围更加广泛。可以预见,美国智库在外交决策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将在今后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对外决策中理性决策模式的特点和缺陷,指出该模式在“利益最大化”原则和“国家单一行为体”假设两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文章用“满意理论”、“渐进理论”以及组织过程模式、官僚政治模式对其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种种误解和疑问,围绕“三个有利于”是价值判断标准而非性质判断依据的中心论题展开,论述了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他如何科学地解决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判断标准,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应如何准确地理解、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三个问题。阐述邓小平同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