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馆第三空间日益成为图书馆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建设对读者、社会以及图书馆自身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着眼于第三空间的内涵,详细探讨图书馆第三空间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图书馆人性化制度、个性化服务、人性化环境、用户体验等方面入手,构建图书馆第三空间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阅读空间书刊借阅一体化模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其应根据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开展点对点式的即时服务,打造智能化、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空间。文章根据高校图书馆的相关工作现状,结合相关成功案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空间重组的必要性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高校图书馆空间重组策略。  相似文献   

3.
林琳 《采.写.编》2022,(1):189-190
高职图书馆是师生汲取知识营养并拓展知识视野的重要场所.随着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读者的需求逐渐呈现多元化以及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图书馆空间转型,给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本文简单阐释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空间布局现状,并从空间再造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开展空间建设与空间服务是众多高校图书馆转型的要求,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学术共享空间以及创客空间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的主要类型。在对国内外若干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服务网络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空间建设与服务对图书馆学科发展以及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拓展了图书馆学科的理论外延和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变革与转型。  相似文献   

5.
刘皎 《图书馆》2024,(3):77-80+96
为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的浪潮,图书馆的服务变革与空间再造以满足用户知识获取交流的新需求为要素,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因此,文章在深入概述数智时代环境的基础上,探讨数智时代图书馆服务变革与空间再造的意义,论述数智时代图书馆服务与空间再造的类型,提出数智时代图书馆服务变革与空间再造策略,实现图书馆空间优化设计,提供更多的数字化服务和在线资源,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日益涌动的人文主义思潮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巨大.读者开始注重和强调图书馆建筑的多元化、环保、节能舒适、精神需求以及建筑空间和建筑形式的多样化,更多地关注环境、人文层面上的因素等,希望图书馆是大开间、超市型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新时代信息科技对于大学图书馆的变革出发,以海南省琼州学院为例,研究了读者对于信息空间的需求和期望,并以空间视角对科技型图书馆发展规划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空间评估是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工作的核心环节,可以系统了解现有空间的使用效能,GIS技术为图书馆空间使用评估引入了新的视角。文章基于GIS技术提出高校图书馆空间使用评估的方法,通过扫描观察法收集地理数据,利用核密度法可视化图书馆的聚集区域,结合调查问卷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并以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读者在图书馆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和空间偏好,高校图书馆需要从功能分区、家具设备等方面优化空间设计,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是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城市空间,研究其社会认同对促进空间功能变革、改进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加强创新技术应用和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空间认同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在解析图书馆空间属性的基础上,分析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认同危机,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空间认同理论的图书馆空间认同促进策略.图书馆空间认同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的组成与特征,读者空间系列及读者流线以及设计原则,并对未来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空间认知实证研究——以利益相关者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旨在了解馆员、读者对图书馆空间的认知,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 使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调研广东省各高校图书馆馆员及读者对图书馆空间的认知情况,以利益相关者为视角,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跨学科研究法、统计分析法与描述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二者在图书馆空间评价、空间需求和空间改造方面的认知及差异。[结果/结论] 馆员、读者都普遍认同图书馆空间的价值和作用。读者认为图书馆空间应该具有社交、研讨和自习等属性;馆员主张设置群体(小组)研习空间、开展多样化空间服务等。二者的空间认知各具差异,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和完善了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立杰 《兰台世界》2017,(18):72-75
从服务的目标群体、服务定位两方面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对高校图书馆读者的空间诉求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八个空间诉求模块。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对大众的科普教育、对特殊群体阅读的帮助,最终成为公众享用的第三空间;高校图书馆应凭借网络技术整合文献信息、教学资源、科研资源,构建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空间服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定义18个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属性,以问卷的形式就图书馆空间选择的习惯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背景的人群进行调研,分析读者选择图书馆空间所关注的空间属性信息,以期为改善和提升图书馆的空间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现有研究中图书馆空间功能与理念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国内图书馆空间发展现状,从多个角度分析图书馆空间的发展趋势。图书馆要重视空间发展中所出现的空间格局与功能、服务思路与视角变化,结合图书馆空间的价值体现方式,打造功能多样、布局合理、重组能力强的图书馆空间,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用户对图书馆空间的审美要求和多元功能需求,推动图书馆空间功能与服务的变革。参考文献43。  相似文献   

15.
亢琦 《图书馆》2023,(1):73-81
越来越多的已育父母进入高校深造,高校图书馆设立家庭学习空间和开展相应服务意义重大。文章利用网络及文献调研的方法,选取12所具有代表性的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家庭学习空间服务现状调查,对其创建过程和特点进行系统总结,此外,还对部分图书馆支持育儿学生的其他举措进行了梳理。文章总结出国外高校图书馆育儿读者服务重视为所有群体提供平等包容的服务、重视需求调研与评估改进、注重用户与社会多方参与、具有明晰的安全责任与噪声政策等特点,并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创造性地为育儿学生提供空间、服务和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研究北美地区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服务创新模式与空间资源配置以及再造过程,为国内大学图书馆转型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北美地区10所大学图书馆构建数字学术中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其服务模式和空间变革的主要方式。[结果/结论] 北美地区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是集服务转型与空间变革于一体,提供数字学术研究支持和服务创新集成的新型图书馆空间,它将是未来大学图书馆中最开放、最有创造力和最具创新精神的服务功能。对我国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支持服务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逐渐严重,各地图书馆为了保障老年读者人群阅读体验感,推出各式各样的阅读方式,目前有声读物是较受老年读者欢迎的方式之一,对有声读物资源建设进行研究有助于图书馆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路径。通过对湖北省图书馆实地考察、线上平台查询图书馆中有声读物的资源特点并进行分析,再通过线上图书馆留言板、微博等平台中用户评论和对部分老龄群体非正式化访谈的方式,综合了解该群体对有声读物资源需求及获取过程中的问题。结果发现老年读者群体对有声读物资源有着多元化需求,但图书馆对有声图书资源宣传力度不够,资源量和种类有所缺乏,缺少对资源及时更新和维护。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公共空间的理念、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 《图书馆建设》2011,(11):31-33
图书馆是以书为媒介的人与人交往和联系的场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公共空间。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可以促进社会包容,创造社会和谐氛围;履行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拓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应规划图书馆布局,建设人本化的图书馆建筑,融入复合式公共空间的建设,并为读者营造舒适、休闲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9.
空间问题一直是图书馆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校图书馆实际上已发展成为以学习为中心的空间场所,空间功能由以前的资源存储型转化为读者使用型,物理空间向适合读者学习、讨论、教师教学、科学研究等需求转化。图书馆应当根据不同空间的特性需求,并结合技术设施的配置,提升不同空间的学习功能,以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空间。对高校图书馆空间框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图书馆用户多种需求的深层思考,学习型空间以及信息资源和技术对学习的支持是图书馆角色的挑战,也是高校图书馆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20.
波兰尼关于缄默知识和缄默认知理论的研究,对图书馆探索和创新用户知识服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对比缄默认知结构与知识情境的基础上,对服务用户缄默知识显性化的图书馆空间的各种特征和基本要素展开分析。图书馆应当构建有利于缄默知识显性化的知识情境,引导读者主动开展知识交流和体验式学习,在图书馆、用户和馆员间形成服务用户缄默知识显性化的知识共同体,推动图书馆空间转型走向多元化、智慧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