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前欣赏歌曲<丹顶鹤的故事>.   一直奔课题以疑激趣   师:同学们,刚才一首歌曲<丹顶鹤的故事>的确令人感动,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指出"乎"在这里读轻声)读了课题你脑子里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  相似文献   

2.
课前欣赏歌曲《丹顶鹤的故事》。 一直奔课题以疑激趣 师:同学们,刚才一首歌曲《丹顶鹤的故事》的确令人感动,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指出“乎”在这里读轻声)读了课题你脑子里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  相似文献   

3.
曾经读了这样一篇文章--<"课文背出来了再备课">,讲述的是上海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指导学生卢雷进行<开国大典>备课的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4.
<正>旁白: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一个真实的故事》又名《丹顶鹤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位名叫徐秀娟的女孩因保护丹顶鹤而牺牲的故事,歌词中渗透着对那个保护丹顶鹤女孩的无限惋惜和赞美之情。"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唯美的歌词送给唯美的女孩,愿这个只有23岁青春年华的女孩的  相似文献   

5.
<女歌手>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一专题"活生生的'这一个'"中的自读课文,写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小姑娘盖尔卡与当航标工的父亲相依为命的故事,作者是俄国的维·彼·阿斯塔菲耶夫.课前已经要求学生自读了,课堂任务应该是自读基础上的交流点拨,主要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但是,课一开始,教师却直接问了一个问题:<女歌手>到19节才写盖尔卡唱歌,到28节才第一次出现女歌手这个称谓,1-18节既没写唱歌,又好像与歌手这个称渭没有关系,是不是"多余"的?本来,课前教师很轻松地与学生聊着自己喜欢的歌,所有人都很兴奋,此言一出,兴奋感一下子没了,教室里寂静无声.  相似文献   

6.
赏乐     
<正>歌曲:丹顶鹤的故事作曲:解承强原唱:朱哲琴时间:1990年我听歌不多,但上世纪90年代有一首歌让我印象深刻,这首歌名叫《一个真实的故事》(后来改为《丹顶鹤的故事》),是作曲家解承强根据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而谱写的,经由朱哲琴细腻深情凄美的演唱,传遍大江南北,流行一  相似文献   

7.
"六幺"正音     
高中语文第三册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初为<霓裳>后<六幺>",课本仅注"幺"音yāo,"六"多音无注.听读不同版本的朗诵,其读音各不一样,瞿弦和读为liùyāo,方明读为lùyāo.  相似文献   

8.
<正>在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第二单元"难以忘怀的故事"里编排了一系列具有触动师生心灵之弦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故事。最近,笔者有幸观摩了两节以《怀念红狐》为课题的同题异构课,感觉这篇文章以及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值得铭记的故事。首先,从文章本身而言,作为一篇优秀的叙事散  相似文献   

9.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在教授蒲松林先生的<狼>后,布置了一道作业:改写<狼>.现在回想起来,同学们的作文都大同小异:所"同"者,并未脱离原文的结构与思想;所"异"者,无非在细节上描写得更具体生动、想象更丰富些.后来,自己做了语文老师,传承老师的做法,其结果自然还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开始,也没在意,多少年来,很多人不也是这样做的吗?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德的一篇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发现?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推销"吗? 你们知道有关推销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故事.从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还知道哪些推销商品的知识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小推销员",学习推销商品.(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2.
故事教学是加速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因为通过故事教学,学生积累了生动的故事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想像的空间更为广阔,对世间人物、人性的认识也更加丰满.笔者自参与<教孩子讲故事>一书的编辑后,对故事教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校长的支持下,学校申报了以故事教学为内容的省级课题.经过5年时间的实验研究,即将顺利结题.在实验中,我们积累了大量关于故事教学的经验,探索出了一套"引导--创新"的故事教学模式,并演绎出丰富的子模式群,形成有效的故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其实是有一些捷径可走的.如教学<挂花雨>一课,一位教师就走了这样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在<贯华堂第六才子书>中说:"<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心中也.<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者,资其洁清也.<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作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部扛鼎之作,<西厢记>如一坛百年陈酿,绵纯清冽,令人回味无穷.读着<西厢记>,想着那个悲喜交加的故事,我们仿佛回到从前,回到了那个咿咿呀呀的时代,戏曲真的很美.而作为<西厢记>中的主人公,崔莺莺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激起我们的羡慕、惋叹与思索.本文试就崔莺莺这一人物形象探析一二,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飞翔的故事     
每次读这个故事都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国东北一女大学生奋不顾身拯救丹顶鹤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不是那么凄婉而是实在是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收录了两篇<庄子·秋水>中的故事:<惠子相梁>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与惠子就"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进行辩论.  相似文献   

17.
看惯了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对"文革"尖锐的批判和沉痛的思索,所以当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登场时,我们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小说依旧是"文革"时代的故事,但我们看到"文革"被淡化为非常浅淡的背景,故事的主角依旧是知青,但其目的并不是给我们展示知青艰苦的生活和曲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所载故事,以第一卷为例,其真实性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基本可信,例如<咬鬼>、<画壁>等篇;第二种是有部分可信性,例如<耳中人>、<捉狐>等篇;第三种是基本不可信或真实性尚不可考.聊斋故事的"真实性"问题已提到学术研究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9.
陈涛老师的 <课堂需要深度追问>(<语文学习>2010年第12期,以下简称<深度>)一文记录了"追问式"阅读教学的经过.课堂上,仅在"自读"环节,学生就从<落难的王子>读出了"厄运使人坚强",如果不是从课文前后的辅读文字或者什么参考资料中移用过来的话,应该说是很难得的了.  相似文献   

20.
评幼儿"学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年第二期发表了<幼儿传承儒家文化的途径:由读经向学经的转变>一文,该文认为,幼儿不适合"读"经而适合"学"经,所以应以学经取代读经.其实,该文倡导的学经与读经是一回事,二者都不适合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