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传记文学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围绕把握传记文学中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精神核心、作家在传记人物中的价值与主张及作品在人物经历中的哲理与价值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写作名人小传。通过“任务驱动,评价先行”展开写作教学:围绕精神核心词,关注典型事件;结合传主典型事件,聚焦细节描写;了解传主相关经历,还原时代背景及在对照中反观自我,如实评价传主。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评传》是海南籍香港作家寒山碧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寒山碧利用香港的民主自由为邓小平撰写传记文学作品,力求客观真实,公正中立,既叙述了传主曲折的人生,又表现了传主的人性和温情,同时对传主作了精湛的评点,显示出作家追求真理的勇气。  相似文献   

3.
石楠的传记文学创作曾经引起很大反响,其所再现的传主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石楠传记文学作品的成功在于作家个人的深度投入,其特点是他传中有着强烈的自传因素;但这一点也构成了石楠传记文学作品的局限性,自传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他传的真实性和精神高度。  相似文献   

4.
传记文学(尤其是文学家传记)的历史特性要求作家以学术意识投入写作。陈才生怀着强烈的学术意识投入《李敖评传》写作,他在细致地叙述了传主人生的同时,对传主的思想进行了准确概括,对传主的精神做了定位,并且追溯了他的思想来源,展现了传主的人生矛盾,将传主的某些现象进行了理论阐述。与此同时,陈才生根据学术传记的要求以诗性语言和学术语言进行写作,以材料可靠与引文规范显示出传记文本的学术严谨。因而,《李敖评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成就巨大,美学价值凸显。传记文学作家遵循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从其审美需要、审美欲望、审美情趣出发选择对象、发现对象、确认对象、评价对象,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审美价值,给读者更多美的感受。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传主生平的真实性及其社会角色的丰富性,传主生命的鲜活性和再现历史的生动性,作者创作的个体性和深湛浓郁的情感性,艺术手法的多样性和语言表述的独特性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典范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的写人艺术一是将传主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将人物置于时代和生活的环境中去描写;二是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三是用典型的细节来写人,旨在揭示传主的精神世界;四是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传记创作呈现繁荣局面。对这些作家传记进行深入研究,显然有利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拓展,同时也有利于当代传记文学的发展。现代文学传记写作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传记作家对传主的态度、传记作家的对话意识、价值判断、文体意识等几个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传记作家的主体意识,树立当代传记观,才能推动中国传统传记向现代的转型,建设具有当代性的传记诗学。  相似文献   

8.
朱东润在传记文学领域各个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而关于其在传记文学结构美学方面研究,却常常被人忽视其价值。文章旨在通过对朱东润传记文学理论的梳理,来认识朱东润对于传记文学结构美学的贡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的阐释和进一步的厘清:传主与时代的关系,传主与文章的篇制的关系,以及"颊上三毫"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王蓬的传记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一、集中地将在大西北生活或曾经生活过的20位传主的生存状态及命运遭际艺术地展示给人们;二、对真实性品格的勉力追求;三、在时代潮汐的涌动中展示传主命运,揭示传主性格;四、多样化的艺术传达方式;五、丰厚的文化底蕴。王蓬的传记文学作品具有存史价值、认识价值、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传记文学并不是呈直线发展的。由于社会的变革和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使得我国近代传记文学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从突出传主的个人功业向突出传主的个人性格转变,从摹仿史传文学向学习西方传记文学转变,语言上从古典的文言转向浅近的白话,篇幅由短篇转向长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