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改革日益深化,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的不断增强,给跨国并购带来了更多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中国制造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较低,难以消化的高资产负债率,因此,在跨国并购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本文以航空企业为分析对象,分析了中国航空企业海外并购制约因素,提出了中国航空企业如何制胜海外并购的几点措施,最后结合案例做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6151份上市公司并购数据,检验机构持股如何影响企业并购绩效以及与并购绩效的关系受到何种因素制约的理论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持股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并购绩效;管理层持股、企业性质、独董占比和股权集中度在机构持股和企业并购绩效关系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它们均加强了机构持股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宛秋  王冉  王芳  侯雅雯  唐中君 《软科学》2023,(8):103-109+118
基于刺激-反应理论,构建PCR-P(压力刺激、并购能力、决策反应、绩效结果)整合性分析模型,采用fsQCA,以上市企业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探讨了不同经营压力刺激下企业差异化跨界技术并购行业选择反应对绩效改善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经营压力是企业跨界技术并购的重要驱动因素;目标企业行业相关性和成长性是经营压力下跨界技术并购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存在五类殊途同归的实现高绩效改善的组态。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且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条件下。中国在向世界输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企业无疑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为了实现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跨国并购成为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必然选择。分析了中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总结了其特征,提出了现阶段跨国并购的策略,有助于企业突破国内资源约束、消除中外资源流通的障碍,使资源型企业及其关联中国企业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对并购双方利益影响最大的问题是对目标企业的定价问题。对目标企业的定价是以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为基础的。介绍了目前企业并购中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并对并购价格的确定及影响因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浪潮下,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企业数字型跨国并购在我国发展迅猛,重塑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同时,也成为传统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数字企业数字研发的重要引擎。然而,驱动企业数字并购决策往往是复杂的,如何考虑数字并购中多重复杂因果之间的联系,从而探究中国企业数字并购活动成为理论与实践关注焦点。对此,以探究中国企业数字并购驱动路径为切入点,基于跨国并购动因理论,以制度环境、企业异质性与资源寻求为并购分析视角,整体性地提出了由数字制度环境、企业数字能力与东道国数字资源构成的中国企业数字并购驱动组态模型。进一步,为对比分析中国传统企业与数字企业数字并购高成效组态路径的异同,使用fsQCA归纳出中国传统企业数字并购高成效的5条组态路径与4类战略,分别是S1(数字能力驱动型)、S2(制度环境驱动型)、S3+与S4(制度环境+数字能力耦合驱动型)与S5(战略自发型)。结果表明,数字制度环境+数字能力耦合驱动型是大部分传统企业数字并购的成功路径。其中,数字能力是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与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并购加快数字化转型目的相吻合。数字企业实现数字并购高成效的共有4条组态路径与4类战略,分别是C1(数字制度...  相似文献   

7.
横向并购中的供应链信息沟通与共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励凌峰  黄培清 《情报科学》2005,23(4):610-615
横向并购作为企业快速扩张的模式已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横向并购中的信息沟通层次与价值研究入手,分析了并购中的信息沟通途径,建立了基于协同的信息沟通机制,提出了搭建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的思想、方法和控制方式等,为实现并购的供应链协同目标打下信息沟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8年发生收购兼并的147家中国A股上海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现金流量总资产收益率为主要指标来衡量和检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的绩效,其中采用了描述统计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和检验了与并购绩效有关的并购动机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并购公司股价变化、关联交易的并购,并购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以及行业间的并购。研究发现一些并购发动者的动机并不是给企业带来绩效上的改善,而更有可能是借此来炒作股价;企业并购前的现金流量、并购参与者的行业相关性与公司并购后的绩效不存在统计上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产权的资本性交易形式,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国务院、证监会不断出台有关政策、法规,从促进资源整合、经济结构调整层面鼓励规范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从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实践,文章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并购重组发展的因素及问题,探寻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措施,以保证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高效率,真正发挥其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并购不仅为股东带来财富效应,还使企业产品市场获得延伸,并为新产品开发获取创新技术与资源,最终导致产品差异化,而差异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本文以2010—2015年信息技术企业的并购事件为实验样本组,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与实验组特征相同的控制组,基于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双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创新驱动下信息技术企业的并购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并购提升了产品差异化水平;对于软件信息服务行业,并购降低了产品差异化水平;行业竞争和内部研发强度能够增强信息技术企业并购的产品差异化效应;投资者对信息技术企业并购决策的短期市场反应为负,主并公司的投资机会正向调节并购的股市绩效;不同特征的收购目标会带来不同的并购效应,并购双方技术互补性正向调节并购的产品差异化效应和股市绩效,而目标公司成熟度负向调节并购的产品差异化效应,正向调节并购的股市绩效。  相似文献   

11.
霍光顺  李仕明 《预测》2004,23(1):47-50,55
本文从上游企业的角度出发。考察在一个连续双寡头的市场结构中,当下游市场需求相互独立。中间产品不完全替代时的纵向兼并竞争效应。发现参与兼并的企业通过纵向兼并可能降低中间产品价格,从而在损害上游竞争对手。降低其市场势力的基础上。降低了下游竞争对手的总成本。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网络理论认为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合作竞争关系所组成的网络对于企业的行为和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将技术创新与战略网络联系起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网络进行分析,并提出制药企业要建立本企业的战略网络,根据自身情况以适当形式加强与网络各成员的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借助差异产品双寡头市场竞争模型,分析了在本国企业先行进入本国市场与外国企业展开产量竞争的情形下,一个拥有成本降低型先进技术的外国企业通过兼并或技术授权将其先进技术转移给本国企业时,东道国政府的最优竞争规制政策。研究表明,当两部收费方式的技术授权可供选择时,东道国政府应当禁止外国企业的兼并行为。然而,当技术授权的方式只能采取特许权收费或固定收费时,东道国政府应当视产品的替代程度和先进技术的创新程度等来确定是否应当许可外国企业对本国企业的兼并。此外,当外国企业既可以采取兼并,也可以采取任意一种技术授权方式转移技术时,固定收费的技术授权模式将对东道国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杜健  丁飒飒  吴晓波 《科研管理》2019,40(6):130-143
当前后发企业的技术寻求型的跨国并购发展迅速,然而并后成功实现整合并获得技术升级的企业并不多见,一直以来是困扰后发跨国企业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在二次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动态演化模型,试图通过组织学习与组织合法性两个维度,解释后发跨国企业如何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实现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提升。通过追踪研究中国民营车企吉利集团十余年内多次跨国并购行为,我们发现:吉利集团凭借三次螺旋上升的互补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利用组织内外部合法性的杠杆效应,确保了并购后组织学习的有效性,正是通过这种全球二次创新的动态演进模式,吉利集团成功实现了后发者的追赶。  相似文献   

15.
企业兼并的产品协同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晓东  张地生  唐元虎 《预测》2002,21(5):66-69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存在企业兼并的动面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本论文以对策论为分析工具,通过一个4企业在两市场上竞争的博弈模型,提出并分析了企业兼并的产品战略关系协同作用。研究表明:当兼并存在产品协同效应时,企业将普遍存在兼并动机。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market reaction to the announcement of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TR&D) strategic alliance. Strategic alliances are typically hypothesized to add value to the partnering firms since they provide similar benefits as a merger or acquisition with increased flexibility. However, unlike the extensive research into the market response to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cant empirical evidence exists on the valuation impact of strategic alliances and the evidence that does exist is mixed. This study extends prior research by focusing solely on ITR&D alliances and by controlling for a previously documented size effect. We fi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bnormal return surrounding the announc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liances.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is result is not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partner. This last result is in contrast to prior research that argues that strategic alliances result in an asymmetric gain benefiting the smaller partner more than the larger partner in the alliance.  相似文献   

17.
As leading East Asian latecomer firms begin to compete on the basis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n-hou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they appear to confront a difficult strategic dilemma. Should they compete as R&D and brand leaders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or should they continue with their tried and tested formula of low cost catch up competitiveness? Most studies of East Asian firms focus on catch up innovation processes. By contras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llenges facing latecomer firms in the transition phase from catch up to leadership statu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strategic dilemma’ argument and examine the nature of transition innovation.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leading Korean firms, the paper contends that the strategic dilemma argument is a misleading oversimplification of the main innovation challenges facing most Korean firms as they become more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Most of the major exporters (or chaebol) offer a portfolio of products, some of which are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and others less advanced. Corporate innovation strategies tend to be executed in relation to the needs of specific products (or closely related product families) rather than ‘the firm’ in its entirety. In addition, many firms in many product areas have yet to reach the innovation frontier stage and even the leading chaebol continue to produce large volumes of products under sub-contracting and licensing agreements. Firm strategies tend to embody a mix of leadership, ‘followership’ and latecomer posi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 portfolio of the company in question. The study identifies various strategic options and difficulties facing Korean firms during the transition process and points to promising future research on latecomer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R&D模式的企业技术合作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企业在提高内部R&D能力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与外部企业的技术合作。在此,从企业内部不同的R&D模式及其特点出发,提出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R&D特点,选择切合实际的技术合作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鉴于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动态能力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还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研发联盟:国际经验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科技进步加速、产业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下,促进产学研研发联盟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产业界的共同的战略选择。然而,对于这种新型的研发组织形式,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对各国的管理者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本文重点探讨产学研研发联盟的组织特性,总结国际上产学研研发联盟组织管理的基本经验,提出对我国政府推动产学研研发联盟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