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语言的语用发展》是第一部系统地介绍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用习得过程的专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二语语用习得的理论模式、研究方法;探讨了影响二语语用习得的因素,如语法能力、学习环境、教学以及学习者个体差异等在二语语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用能力习得是语用学和二语习得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如何增设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语用习得的几个主要因素,探讨了语用能力培养的可行性途径——语用教学和语用阅读,以期促进外语教学及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第二语言习得不仅包括语音、词汇以及句法知识的习得,而且包括语用知识的习得。在教学中注重二语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的同步发展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者对学习者中介语语用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然而,目前的研究对象多为不同母语背景的大学生,很少涉及更低语言水平的学习者;而且研究工具单一,国内学者多采纳多项选择题形式的语用知识问卷,不能反映学习者使用目的语的情况。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具有一定英语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的初中三年级学习者,旨在考察学习者在不同的情景中如何表达目的语请求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4.
回顾近30年来中介语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究影响学习者中介语语用习得的主要因素,发现有三种因素会产生语用迁移和语用失误:语用迁移、语用泛化和教学导致的偏误。提出用显性渠道和隐性方式来增加学生语用知识,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培养二/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是语言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课堂教学是促进语用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览当前语用习得研究理论,以期为英语课堂语用教学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6.
学习者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是能否成功掌握目的语的关键。本文选取了学习者情感因素中的移情因素,从语用移情的角度,探求了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习得对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性以及对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方面的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语用教学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是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研究目的而有计划进行的语用教学和注重语言知识讲解和分析的课堂教学的对比,以及显性语用教学和隐性语用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对学习者语用习得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该更侧重于课堂观察研究以探索真实外语课堂语用教学现状以及教师语用输入,教师的语用意识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还可以调查除了言语行为外的其他语用特征的教学并区分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学习者两种性格类型(内向型及外向型性格)的基础上,考查了性格类型对外语学习、语用能力习得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性格类型,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和策略,以期达到学习者语言能力、语用能力综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词汇教学偏重词汇孤立的音、形、义三方面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词汇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动态的表达功能以及词汇语用意义对学习者词汇习得的意义,使词汇习得过程成了机械的词汇记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着运用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二语习得者的一些语用错误以及导致这些错误的可能原因,找出针对这些原因的纠错策略,从而在强调语用错误对文化交际的重要影响的同时,帮助学习者提高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中介语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而对中介语的语用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语用研究的重点在于语用理解、语言表达、语用迁移和二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对中介语的语用研究对教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语语用能力的培养受到关注。语用教学的研究Et益增多,但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到语用迁移在外语语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过渡语语用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语言变异现象,尤其在外语环境下过渡语语用能力的发展必能建构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语用知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成人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前就已经通过母语掌握了丰富的语用知识,但他们并不能够很好地利用已有的语用普遍知识去发展目的语语用能力。从这点看,语用教学的一个目的是激活学习者已有的语用知识,  相似文献   

13.
语言迁移是指二语学习者凭借已有的语用规则在目的语的习得和使用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而在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则较为突出地体现了这种在从母语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语用迁移现象。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已经成为我们得以提高第二语言教学质量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用能力的发展问题正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语法能力,语言迁移以及学习者地位和社会交往等。本文探讨了在课堂环境下二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涉及到课堂语用知识的可教性和语用输入,重视个体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在语言交际中强化语用意识,提高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永亮  李思涵 《海外英语》2014,(15):243-245
长期以来中国外语教学比较注重语言内部结构(如语音,词法以及句法)的学习,而忽略了语言在不同语境下交流时所需的其它语言参数。在真实的语境下,学生的"中介语语用"(ILP)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该文认为语用能力具有可教性,并通过分析,得出影响语用能力习得的多重因素:语言输入环境、语法能力、语用迁移以及个体差异等。同时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认为语言教师应注重学习者的语用输入和语用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本文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对母语负迁移在英语教学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若干如何在教学中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语言迁移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正迁移推动二语习得,负迁移阻碍二语习得。研究和探讨母语负迁移对我们的外语学习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常见的语用失误入手,着重探讨和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及成因,并就如何克服母语负迁移,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语用知识是与话语表达和理解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策略知识,较稳定而隐含;语用行为是交际者在具体场合中传达和理解言下之意的实际表现,受诸多即时因素的影响。外语学习者的语用习得需要自己、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语言负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四个方面对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对语言迁移进行解释和预测。文章以汉、法语中5种不同对应关系的句子为材料,通过句子产生任务进行的研究结果认为:语言标记性与教学因素、学习者的认知机制等因素共同作用于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方式;语言迁移受学习者对目的语句法结构认知程度的制约,较高加工序列的句法结构迁移以学习者对较低加工序列的语法结构的认知为前提;语言迁移可发生在句法形式、语义、语用等不同层面,语义和语用层面的负迁移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