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媒体报道,在某些公司组织的招聘会上,一些前来应聘者手里多了一样东西--个人写真集:封面是光彩照人的特写照片,里面则是不同穿着打扮的彩色"写真".求职者想以此为"敲门砖",来攻破招聘公司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 "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者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者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者和宣传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者"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来丰 《新闻记者》2005,(9):75-77
“前程无忧”是国内少有的在媒介经营上成功的媒介公司之一。1998年从一份与《中国贸易报》合作的《前程招聘专版》起家,凭借其有效的模式和有力的团队,用很短的时间。建起了容量达数百万的人才简历库和覆盖全国城市的网络;《前程招聘专版》在全国的发行量超过500万份,其招聘网站的每日页面浏览量,当之无愧成为招聘类网站“第一”;整个公司从成立至今,在销售额上完成了近25倍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农家书屋的建设实施,要健全机构,做到财产明确,责任明确.通过招聘优秀人才来担任"农家书屋"专职管理员,以此来稳定管理队伍,应给这些人给予相应的薪酬和待遇,应将"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视同为计生宣传员、林业员,兽医员、卫生员、大学生村官等待遇的人员.决不能再以政府组织建设,农民自主管理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现实情况却是"人才建社"的瓶颈越来越严峻,出版业要想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人才是发展第一要务,而这需要出版业的主管主办单位、出版社自身包括出版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出版业.本文以大学出版社为例,剖析出版社招聘难、人才队伍建设难的原因,并就"十四五"期间出版业"人才建社"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陈明 《声屏世界》2017,(5):14-16
中国国际电视台开播,是实现习总书记"两个引导"指示的重要举措.要提升中国国际电视台对外传播效果,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雄厚的资金投入,全球招聘优秀员工,相对宽松的政策;独特的"中国"视角;敢于触碰"敏感"话题;善于利用全球主流新媒体网站、社交平台.  相似文献   

7.
笔者所谓"遇奇就报",是指目前一些报刊中动不动就报道一些生活中奇事的怪事,并以此吸引读者的眼球. 前些天笔者在某报看到一则消息说:南京洪武北路一家卫生洁具店(老百姓称马桶店) 开业的同时,还沿街挂出一招聘启事,上面写明"年薪十万,本店招聘貌美端庄,研究生学历的女营业员",引起许多市民的议论.  相似文献   

8.
赵涛 《今传媒》2010,18(9):183-184
21世纪的竞争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卷入激烈的竞争。做好高校人才招聘工作对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那么高校的招聘执行者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来吸纳优秀人才就上升为当前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建立"人性化"的高校人才招聘程序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9.
记者是吃青春饭的吗? 看过一个关于记者的专访,对其中的一段话一直记忆深刻,那个记者在谈到自己职业规划时说:"我已经过了30,感觉自己可能要被淘汰了.现在很多媒体招聘时只要30岁以下的,我活得很恐惧."说这话的记者叫王克勤,他因为揭露兰州证券黑幕被迫离开家乡,漂在北京.  相似文献   

10.
电视求职类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性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娱令"后,电视相亲节目开始降温,职场招聘类节目成为了当今荧屏上的新亮点。纵观现今国内各级电视媒体,以求职为题材的招聘类节目不下十多档。那么,求职招聘类节目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相亲节目的翻版,是真服务还是伪作秀?职场招聘类节目在大同小异的形式竞争中,能否另辟蹊径,寻找各自不同的定位价值?职场招聘类节目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性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14,(16):18-18
<正>从来没有一个新媒体项目,像"界面"这么神秘,但又一次次成为媒体圈的热门话题。8月18日,界面发布第三次招聘信息,招聘人数为20人。此次招聘信息同时显示,界面的投资方由此前的五家增加到六家,即: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弘毅、小米、360和卓尔传媒。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此前上海报业集团新媒体项目负责人何力对于"界面"推迟上线的说法。"界面"项目于去年传出,今年春节后正式启动。2月12日,号称是"传媒界史上最大规模财经记者招聘"推出,招聘包括运营(159人)、技术(40人)、营销(18人)和投资者关系(20人)四个事业部共200多人。其  相似文献   

12.
论文在i School研究背景下,以国内109所"211"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对这些图书馆官网上的招聘信息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招聘人数、招聘岗位、招聘条件、学历要求、专业要求等,总结"211"高校图书馆的用人现状,发现高校图书馆对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而专业要求则呈现多样化趋势。笔者以此为基础反思图书馆学教育未来之路,认为在i School视野下需从培养专业认同感、注重发挥本专业的核心优势、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硕士和博士教育、加强学术和实践交流等入手,改进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出版传媒行业进一步向综合化、多元化和跨行业化的方向发展,受"互联网+"与媒介融合的影响,出版传媒行业对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各大出版传媒公司的招聘信息则更能直接反映他们对人才需求的状况.研究这些招聘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人才要具备哪些素养,同时对高校培养人才以及人才自身努力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周云龙 《青年记者》2004,(11):46-47
据说,一些新闻媒体现在招聘记者时明确宣称:我们不需要只会文字的记者。言卞之意,他们需要会说、会玩、会公关、会表演、会……的“多功能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紧紧围绕"四全媒体"的要求,强化全媒体采编能力,创新报道形式和传播手段,通过举办多场"云招聘"等多个主题的系列网络直播活动,有效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作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生活秩序有序恢复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芦锦霞 《青年记者》2006,(20):62-63
说到主持人"海选",其实央视《挑战主持人》栏目已经带有"海选"的色彩,但这档节目的播出是常态化的,选拔出优胜者并没有专门的用途,只是为决出高下而进行的才艺竞赛.本文讨论的重点不是这类常态化的主持人选秀节目,而是某一特定电视栏目为招聘主持人而组织的全国海选,如最近颇具声势的为《开心词典》征集男主持的海选活动--《魅力新搭档》.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来,"社区报"模式正被国内外媒体推崇.2009年4月,<绍兴晚报>创办"报中报"--<社区报>.创刊至今已办70余期,逢周四出版,每期一叠8个版(含广告,实际刊发报道内容量为5~6个版). 一年多来,<社区报>"摸着石头过河".开通专门社区热线,建立社区QQ群(正筹划建立"社区网"),开设"社区红人馆""台门故事""社区论坛""刺猜球"等特色栏目,招聘首批市民记者、通讯员,逐渐形成"题材内容可看、形式包装可读、立意小中见大、服务亲密无间、活动丰富多彩"的风格和理念,在社会上已形成一定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人们对我国网络招聘的认知及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网络招聘市场不断扩大。但由于同质化较严重、信息质量不高、应用范围较窄、营销投入过大、市场竞争不足和盈利水平偏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招聘网站仍处于"烧钱"状态。我国招聘网站必须切实提高信息质量,走差异化的发展路子,积极探索有效盈利模式,加快网络新技术的应用,才能走出当前的经营困境。  相似文献   

19.
在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招聘大潮中,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日渐成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一方面是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却是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在这矛盾的背后.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20.
因为报社要招聘新员工,所以参加了统一组织的录用面试现场.应聘者18人几乎全是应届大学生,基本上在报社实习过的.面试提问时,报社领导均提到一个问题:你对汶川大地震的所思所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