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基(一三一一年至一三七五年),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一三一一年)六月十五日生于浙江处州青田县。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中进士。先后担任过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职,因受排挤而弃官归隐。一三四八年,方国珍在庆元(今浙江庆元县)起义,江浙行省元帅府起用刘基为都事;他效忠朝廷,力主征剿,反对招安。方国珍买通朝廷权贵,使刘基多次受到斥责、排挤;大概在一三五四年刘基弃官回  相似文献   

2.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元至顺年间(1331)中进士,不久做了高安(今江西省高安县)县丞,有廉直的声誉,嗣后他转任江浙儒学副提举,大胆上疏弹劾御史,被御史所留难,愤而辞官。方国珍在海上起事,声势浩大,浙东行省又起用他为元帅府都事,但他建议遏制方国珍军,跟元朝对方实施招抚政策不合,于是弃官归隐于青田山中。朱元璋攻取了元朝的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作为根据地后,积极罗致人才,礼聘刘基为谋士。他辅佐朱元璋建成帝业。朱元璋做  相似文献   

3.
《工之侨献琴》选自明代刘基的寓言专著《郁离子》。刘基,字伯温,浙江处州青田县南田(现属浙江文成县)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卒于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元文宗  相似文献   

4.
工之侨献琴     
背景链接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郁离子》是刘基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后,所写的寓言体散文故事集。  相似文献   

5.
"三不朽伟人"①刘基刘伯温在杭州前后达六年,在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行省考试官任上,发展教育,倡导兴办义学。刘基对教育的主张,对明初的文治政策及朱元璋的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刘基为官清正,刚直不阿,不避强御,扬善抑恶,德、才誉满杭城。在寓居杭州六年时间里,他吟诗作文,领袖群贤,孕育于杭州的不朽散文名篇《卖柑者言》足以垂世。他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刘伯温在杭州为登上元明之交的政治舞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刘基的道德、功业、文章和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一同不朽。  相似文献   

6.
刘基军事辩证法思想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字伯温(1311——1375),浙江省处州府青田县人(今文成县南田)。1360年刘基应召出山,辅佐朱元璋打天下,创造了许多以劣胜优、以少胜多、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光辉战例,为统一中国,建立明朝,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间老百姓把他当成了“神”,能“未卜先知”,其实这是因为他的战略、战术思想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早具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御赐归老青田诏》为明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遣使护送刘基还乡时所作,其言辞冷峻剀切,却又充满情感,透露出刘基在归附朱元璋前后的行迹,特别是为《明史》所讳言的一些史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为历来学者所肯定,可澄清后世对朱刘君臣关系的种种猜测,可谓朱元璋对其与刘基君臣关系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作者刘基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朝末年进士,曾任高安丞,为官廉洁、正直。弃官归里后,受明太祖朱元璋聘召至金陵,他“陈时务十八条策”,朱元璋把他安置在建礼贤馆。后来,他辅佐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召降了方国珍,北伐中原,统一了中国。授太史令之职,以后累次升迁,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当时,明朝的许多典章制度都由刘伯温与李善长、宋  相似文献   

9.
刘基法治思想及其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主刑辅”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刘基力主以民为本,立法以德。刘基法治思想对朱元璋影响颇大,其法治思想只有通过朱元璋才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0.
《卖柑者言》是一篇寓言性散文。作者是元末明初有名的诗文作家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1310—1381年)。自幼聪慧,才识过人,通晓政治、军事、哲学、历史、法律、天文、历法。元末中进士,曾任县丞、儒学副提举等职,后协助朱元璋建立明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晚年遭朱元璋疑嫉而去职赋闲,忧愤而死。刘基文学造诣很高,诗歌以古朴雄放见长,散文富有形象性。一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1470年,御史戴用等人将他的著作编刻成书,共二十卷,名《诚意伯文集》。《卖柑者言》就选自这一文集。  相似文献   

11.
刘基不会在《八十策》中提出“假韩宋名号”。从仅有的两条史料史可以证明。一是对韩林儿的“不拜”,表明刘基对宋政权的态度:林儿是傀儡,韩守政权已走向败亡。一是不同意朱元璋救安丰,表明刘基对朱元璋创建新政权的企望,一定要确保朱元璋的帝位。  相似文献   

12.
论刘基在建立朱明王朝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在建立朱明王朝中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辅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大明;另一方面是辅助朱元璋开国立政、建立明初社会政治制度、巩固了大明统治.刘基以儒家有用之学,附会阴阳风角,实现了辅助朱元璋一统天下的理想,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青田隐居是刘基由仕元到仕明的转折点,其中的疑点也颇多。我们认为,刘基辞官隐居的具体时间是至正十九年春夏之际,其原因包括元王朝崩溃、自己被降职等多个方面,但与方国珍无关。在隐居青田期间,刘基的心态经历了前后三个阶段的变化,对朱元璋集团的态度也由排斥转变为支持。刘基本无出山的打算,在朱元璋集团的多次邀请下才勉强出山,并成为朱元璋手下的重要谋臣。  相似文献   

14.
谈神化刘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是人不是神。朱元璋、宋明王朝神化他,刘基也自我神化,后人更是不断全面神化他,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以讹传讹、扑朔迷离。最终证明刘基不是神,而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学家。  相似文献   

15.
萧山任氏虽然在刘基的诗文中被提及过,但历来为研究者所忽视。据《萧山任氏家乘》记载,刘基于元末任江浙儒学副提举时即与任氏交往,到洪武七年去世前不久还有联系。刘基与任氏的交往不仅时间长,且涉及刘基的多种经历。系统地梳理刘基与任氏的交往对进一步研究刘基的生平经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曾是一位“叛乱”领袖——他从红巾军的一个小军事头目发展成为以长江中下游为根据地的北方红巾军中无人敢与争锋的实力人物。刘基对朱元璋“真命天子”形象的“塑造”,从根本上说,即在各个层面掩盖或割断朱元璋与红巾军的联系。这是一个儒生的态度,同时也显示出谋略家的远见卓识。本文旨在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观照刘基及其相关诗文。  相似文献   

17.
刘基是谋略家,最能反映他本质、代表他基本特征的是谋略家。刘基作为军师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他对朱元璋产生的是全局性的影响。刘基精于谋略,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王佐式军师,帝师级谋略家。帝师,王佐,是对刘基的盖棺论定。  相似文献   

18.
文成,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就从这里走出.2003年7月4日早上六点,浙江工贸学院刘基文化研读会与浙江工贸学院冶金房开总经理、温州电视台工作人员、温州日报记者、文成电视台工作人员等40多人从温州出发,奔赴刘基故里--文成县南田镇考察.此次"探访刘基故里,研读刘基文化"之行,经过实地考察,组织交流,以收集刘基文化研究基本材料,提高学生对刘基文化的研读能力,扩大刘基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拓宽刘基文化研究层面为目的,开展非常顺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刘基著作、传记及刘基研究资料目录索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研究论文索引刘基的哲学思想及其社会政治观点 /容肇祖 / /哲学研究 ,196 1(3)刘基是朴素唯物主义者吗 :再与容肇祖先生商榷 /王范之 / /江海学刊 ,196 3(6 )在反元斗争中刘基等知识分子和朱元璋的关系 /江涛/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版 ,1979(1)刘伯温 /布谷 / /青年一代 ,1980 (3)寓观点于记叙之中 :读刘基《司马季主论卜》/张慕勋 / /哈尔滨广播 ,1980 (4)刘伯温的悲剧 :明史杂谈之四 /辛雨 / /读书 ,1980 (7)刘基对元末社会的认识与态度 :从《郁离子》谈起 /郝兆矩 / /温州师专学报 :社科版 ,1981(1)试论刘伯温诗词 /王馨一 / /教…  相似文献   

20.
刘基与《大明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明律>在中国古代乃至尔后日本、朝鲜的立法中均有重大影响和重要地位;从刘基在草创<大明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刘基法治主张与<大明律>的法治宗旨基本一致、以及刘基与朱元璋特殊关系三方面,推断刘基与<大明律>息息相关,从而探讨刘基法治思想上的成就与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