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鹏  李海振 《科教文汇》2013,(11):115-117
郭沫若于1924年翻译日本近代马克思主义者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开始,译介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虽然,郭沫若的世界观并非因译介该书而发生突变,但可以说此书的译介是郭沫若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本文从重读基本史料出发,立足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探讨郭沫若译介《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的各种原因,充分认识和理解其在历史变革中的艰难和可贵,并客观地评价该书的译介对郭沫若自身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译介学着手,以《三体》英译本为依托,旨在通过案例分析,揭示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现象;结合在西方科幻文学界的译介效果,剖析译者刘宇昆在翻译中的主体地位,进而评析译者主体性对选择翻译策略的影响。研究认为,译者基于对源语及目的语文化的精准把握,参照特定历史文化背景,联系本人生活经验,凭借扎实双语功底,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最终提供了被人们广为接受并广而传播的优秀译文,助力《三体》成为震撼西方科幻文学的中国作品,一举斩获多个奖项和提名。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6)
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频频引起热议,在国际图书市场上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这既说明了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就,也鼓励了加快"走出去"步伐的信心。不可否认的是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还需要译者、出版方式和推介途径等要素的通力协作,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翻译思想、翻译原则、翻译策略,所以有必要以林纾和葛浩文为例分析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湘西旅游翻译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办好旅游专业、开展在职导游外语培训、改革旅游翻译教育等3方面的旅游翻译人才培养措施和明确旅游翻译工作内容、运用旅游翻译理论方法及加强湘西民族文化资源译介等3方面的创新湘西旅游翻译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山梅岭 《科教文汇》2008,(6):168-169
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四次的翻译高潮,然而各种追名逐利的现象严重危害了译坛的发展。我们应该在译学理论的指导下,探讨提高翻译质量的各种有效途径。译者的翻译动机是翻译主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化翻译的环境下,译者的个人动机受制于社会情境。本文在这里讨论的仅是在社会影响下的不同表现方式所影响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6.
翻译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受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刻画上时代的烙印。本文研究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对文本选择、理解以及译者采用翻译策略方面的影响,并揭示文学翻译的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新  张治中 《科教文汇》2008,(26):239-240
翻译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受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刻画上时代的烙印。本文研究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对文本选择、理解以及译者采用翻译策略方面的影响,并揭示文学翻译的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翻译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受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刻画上时代的烙印.本文研究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对文本选择、理解以及译者采用翻译策略方面的影响,并揭示文学翻译的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叶立刚 《内江科技》2006,27(6):44-44,49
通过具体译例说明社会文化语境因素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文化词汇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文学翻译必须考虑社会文化语境因素,这对译出高质量译作非常重要,并提出了一些关于源语与目的语语境产生差别时的语境增补方式。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文化转向把翻译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研究,认为翻译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的影响,借助文化转向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用全新的视角审视一些翻译中的不忠于原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周露 《科教文汇》2012,(28):69-69,74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并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大量佛源外来词汇被译介到汉语中来,并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对佛源词汇的古今之意比较.来探讨佛经翻译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赵爽  周桂君 《现代情报》2023,(3):64-72+147
[目的/意义]读者评价是检验作品译介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对图书传播效果的重要考量依据。对中华哲学典籍海外读者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能了解西方读者对中华哲学典籍的接受意向、价值判断和选择偏好,有针对性地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策略进行调整与优化。[方法/过程]本研究以Goodreads(好读)网关于《易经》英译本的读者在线评论为例,使用BERTopic模型进行主题提取,选取Python自带的TextBlob库对句子和词语进行情感极性分析,综合分析影响读者评价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分析发现,中华哲学典籍海外读者评价的影响因素有:译者的翻译经历和学术积累,译本的封面设计等副文本元素,名人序言的助推影响。此外,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汉语文本特征为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语篇结构安排给读者阅读带来困扰。因此,通过翻译传播中华文化不仅要从语言层面和文化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更应该综合考虑海外读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彭晓颖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244-244,246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是用偏向归化的译法还是异化的译法要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翻译目的、翻译文本和双语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影响翻译优劣的因素有很多种,而文化因素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翻译》一书以文化为基点,探究跨文化交际对翻译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解读《跨文化交际翻译》分析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忠实”和“等值”被认为是翻译的最高标准,作为翻译实战活动主体的译者被“隐身”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本文拟从能动性和受动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并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方面的体现及价值。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译者受到其翻译目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等能动性影响;另一方面译者必须忠实于源文本,受到诗学;意识形态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译者主体性正是其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在翻译实践中,不论是文本的选择还是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取舍,均充分的体现了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因素是翻译研究不可避免的话题.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模式,可细分为科技经济体系、社会体系、意识形态体系和语言体系.这些体系的差异都对隐喻翻译产生影响.本文旨在解释为何有文化障碍,隐喻中存在哪些文化因素,以及互译的两种文化存在怎样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妍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170-170,272
近年来,翻译界对翻译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把其放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总体环境中进行研究。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密切,但文化对翻译的制约表现在影响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对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存在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即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因此译者的翻译策略大致可分为异化与归化。译者在翻译中选择哪种策略,除了受到译者自身的翻译目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文化态度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作者、读者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借用文化研究和当代翻译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对Gender概念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译介为研究对象,探索女权主义的Gender概念为什么会在90年代来到中国?它是如何在中国得到传播的?在传播的过程中,这一概念是如何通过翻译,被阐释和改写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对此类问题应有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的译作与其文学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先有《陀思妥夫斯奇之小说》《卖火柴的女儿》的翻译,后有体现人道主义文学观念的《人的文学》《儿童的文学》.文学观念也反作用于翻译活动,为了更准确译介外国作品思想,周作人提出了“竭力保存原作”的直译法,用白话翻译代替传统的文言翻译.本文重在分析周作人译作与文学观念的关系,探析新文化运动中人道主义文学观念和文学翻译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邱玉华 《科教文汇》2007,(7S):184-184,187
文化因素是翻译研究不可避免的话题。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模式,可细分为科技经济体系、社会体系、意识形态体系和语言体系。这些体系的差异都对隐喻翻译产生影响。本文旨在解释为何有文化障碍,隐喻中存在哪些文化因素,以及互译的两种文化存在怎样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