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学习是一个思维过程,而思维起源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是最精彩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
盛萌 《考试周刊》2012,(76):59-60
波利亚认为:数学教学就是解题教学.这里的“题”其实是“问题”.即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与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自始至终是在逐步地解决问题.而“变式教学”就是将问题逐步递进、逐步深入.最终解决问题.它既能培养学生的纵横联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马顿从教育的角度提出变式是学习的基础.没有变式就不需要辨别.而学习又是源于辨别的.“变式教学”是数学中的引申.推广在教学中的诉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和公式等.  相似文献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设计好的“数学问题”来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了解数学、掌握数学;帮助学生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的学习经验.因此,把握以下两类问题的本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评析】1.在生活中学数学,体会处处有数学。课堂教学要努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问题生活化,既是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也是体会数学价值的需要。本课通过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民主平等、畅所欲言的环境,让学生在一次次思考、交流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丽萍 《云南教育》2002,(28):42-43
一、教学的基本思路1.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扬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使学生群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习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2.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多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渗透生活的道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十…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使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合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这门课的特点,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受到语言和习惯的影响,数学应用题一直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的克星,从而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采用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应用题情境,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思考、质疑、构建课堂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前提。解决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解决问题的教学,最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把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之中.而且可以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对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反复推敲,曾有过多次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步入新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适应这种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人们必须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成为终身学习型的人.因此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为此,2000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增加了探究性活动的内容,要求“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实施”.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数学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给学生创造一种能主动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本文就结合初中数学第四册“四边形内角和”一节的教学展现如何在课堂上采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数学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1]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对数学缺乏应有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没有兴趣的“硬”性学习是很难收到良好效果的。由于学习上的挫折经历,使得数学学习“弱势群体”难以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之很多学生经历过教师的不当评价,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心理挫折感。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通过刨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更能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刚接手一个班.感受特别深的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开学之后.我在班里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退过几周的教学,收到了一些效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方法烦琐、枯燥.因而弃之不用。针对这种现象,有必要给学生讲清楚自学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地自学,  相似文献   

17.
储冬生 《河北教育》2005,(13):17-20
1.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引领学生经历统计过程,感悟统计的必要性,形成知识网络,能根据统计结果解决实际问题:2.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数学“大课堂”的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在实践的过程中.构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课后延伸,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19.
“学了做”与“做中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学了做”是通过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做,它是把学生看成了解题的工具,放在完全被动的位置。而“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探究问题,它是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了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理解基本…  相似文献   

20.
胡文谦 《今日教育》2007,(4S):52-53
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已被看作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何为“数学问题”呢?根据《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数学问题是指对人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方法、程序或算法可以解决的情境。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障碍性.即问题与困难密切联系.学生不能直接看出问题的解法和答案.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得出其结果:二是可接受性,即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三是探究性.即形成的方法不能解决.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