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充方法,通过对我省成年人体质调查结果及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培养我省成年人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使之转化为体育锻炼行为、体育锻炼效果的一些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教师体育观念与体育锻炼的认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荆门市区中小学教师和中专教师的体育观念、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和场所等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的体育价值观念以及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是正确的。建议各中小学及中专学校在加大体育健身宣传的同时,应适当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参加香功锻炼的试验、测试,并采用SPA─4型骨矿分析仪以单光子吸收法测试获得骨密度有关重要指标数据,通过定量研究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就气功锻炼对影响老年人骨密度的诸因素从中医、西医、运动生物学科、体育理论等学科角度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希望借此找出适合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体育教育方法,力求为新疆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框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等,解释移动干预技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意向,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探析移动干预技术对锻炼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认为:(1)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锻炼行为的解释具有局限性。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与行为意向存在明显的同向变动关系,并且态度和行为控制感仍是预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较强因素,但是主观规范不能预测体育锻炼行为。(2)使用移动干预技术干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体育锻炼行为意向作为中介变量,移动干预技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锻炼意向,并间接影响学生的锻炼行为。移动干预技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为了使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建议将课外体育锻炼移动干预技术规范化,制定恰当的监督制度,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中。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与欲望、形式与内容及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杭10所高职院校教师健康与运动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高职院校教师健康状况不客乐观,处于亚健康状况的教师较多,教师们对于运动健身的理念认识较一致,真正做到运动健身的不多,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中老年妇女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市中老年妇女的体育健身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老年妇女不同程度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各年龄组都有随着每次活动时间的延长而参加活动的人数有所减少的趋势;在锻炼项目、场所、形式和时段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体育动机主要来源于生理方面的需要;家务繁重、工作太忙没时间是影响西安市中老年妇女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少年儿童武术练习者的参加锻炼动机和坚持锻炼动机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要求高中体育教育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探索高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研究认为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育,是完全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但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让学校、家庭、社会互为补充,形成一体,共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通过对散打以课外俱乐部形式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揭示散打俱乐部式练习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为旨在通过散打练习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俱乐部成员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影响因素及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残疾人经济上的贫困和心理上的脆弱,已被普遍认为是这一群体的最基本的特征.由此,也造成了残疾人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不利地位.目前社会卫生保障体系和现有的健身设施也不能很好的满足残疾人的健身需求.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更需要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可以促进残疾人躯体康复,与社会共融,并且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英波 《体育科技》2012,33(2):140-142
在收集全国中学生课外活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学场地器材、中学生学习压力和学校管理等影响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展开分析。并通过浙江、吉林和宁波等市的实例论证,结合当前中学课外活动开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间歇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食欲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间歇低氧运动对营养性肥胖SD大鼠摄食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为间歇低氧减肥提供理论依据。为此,通过对雄性SD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然后进行为期4周的间歇低氧运动(运动速度为20 m/min,?(O2)前2周为15.4%,后2周为14.5%)。间歇低氧运动组进行4周间歇低氧运动刺激。结果发现:与常氧安静组相比,常氧运动组和间歇低氧运动组肥胖SD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含量增加(常氧运动组P<0.05,间歇低氧运动组P<0.01),大鼠的每日摄食量减少。与常氧运动组相比,间歇低氧运动组肥胖SD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含量增加(瘦素P<0.05,瘦素受体P<0.01)。结果说明:1)间歇低氧运动抑制了肥胖大鼠的食欲,减少了摄食量,减缓了大鼠体重的增加,并且间歇低氧效果比单纯运动效果好;2)间歇低氧运动抑制大鼠食欲可能与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含量增加,进而抑制神经肽Y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运动和不当运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当运动的恶果并非运动之过。不科学的运动方式,使运动者身体关键部位损伤,是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对海曼、朱刚、库珀的一位崇拜者等人的猝死以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3例猝死的分析表明,这些不幸都是可以避免的。“天年”学说和海弗里克理论未能正确表述人类衰老与寿命极限,“运动使体温升高并缩短寿命”的推测并无事实根据,“人体冷冻延长寿命”只是面临诸多难题的初步设想而不是现实,这些都不能用于科学论证。王嘉鹏、彭水林和北京玉渊潭公园抗癌乐园的动人事迹,展示了康复运动对社会的重要贡献。洪昭光的鹿与狼的故事从生存环境的角度来看是有教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在武术训练中补水对运动员整套演练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择7名受试者,采用心率、血压、体重等生理及主观感觉作为实验指标进行自身对照补水与不补水试验,并对其所反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套路演练前补水对受试者的训练效果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明显的减轻运动员的口渴感、降低身体温度、增进训练欲望,而且能明显地降低运动员的舒张压,对减轻运动员心血管的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应该重视科学合理地补充水分,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对山东师范大学健康大学生志愿者(n=63人)进行了定量负荷(PWC170)运动前后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记录分析,观察定量负荷运动对视觉诱发电位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运动时间平均为(9.22±1.89)min,最大吸氧量平均为(37.52±6.30)mL·min-1·kg-1;(2)与运动前((100.89±6.63)ms)相比,P100潜伏期在运动后即刻((97.82±6.32)ms)缩短,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与运动前((5.78±2.22)μV)相比,N75-P100峰峰值在运动后即刻((4.87±1.95)μV)下降,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恢复后的VEP与运动前相比,差异不存在显著性.说明定量负荷(PWC170)运动只能使视觉诱发电位各指标发生暂时改变,并不对其产生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用BFS心境变化量表对高校教师在乒乓球运动竞赛项目比赛前后的心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锻炼性比赛获胜方比赛前后心境变化主要体现在活跃性、愉悦性显著上升,抑郁性显著下降,失利方则体现在愉悦性、思虑性、愤怒性、抑郁性、无活力性等方面,且愉悦性显著下降;胜负方赛前心境状态无显著差异;锻炼性比赛与竞技性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有着相类似的心境变化,但锻炼性比赛的失衡机制是相对的,最终产生心境动力平衡机制;锻炼性比赛心境变化与性别、年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尹博 《体育学刊》2005,12(1):139-141
就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教育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基础,教师是系统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首要因素,必要的学校体育锻炼规章制度是养成锻炼习惯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