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米卢以“快乐足球”的理念将中国足球带入世界杯,中国人四十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如今,米卢虽然离开了国家队,但他所倡导的“快乐足球”的理念,已给中国足球放飞了无限的希望和梦想。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基本治国方略;道德和法律在内容、性质和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运行机制上相互分工,在功能作用和调节范围上具有互补性;中国古代的德治传统和西方的法治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德治不是人治,法治不排斥德治;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置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战略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在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上,做到德法相济,标本兼治,以德为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同时,坚持以德治国,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稳定地发展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平崛起,世界瞩目。“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不胫而走。这些都不过是西方的用词。作者宁愿以“中国道路”来标示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是使中国融入世界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道路,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并且以渐进、增量、积累的方式使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实现软着陆的道路。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史无前例。“中国道路”需要继续开拓,当前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铲除腐败;推动和强化国家的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邹益  李春花 《江苏教育》2023,(12):26-29
用“小人书”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符合小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更能引导他们的思想认知和激发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结合新时代育人要求,创新德育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目标,引导学生阅读和创编“小人书”。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表达展示,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人伦准则,其道德价值为前贤先哲们充分肯定。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古代商业活动中提倡道德,重视道德,广大商人首倡的就是“诚”“信”,视之为共同的行为准则。一些巨商大贾把儒家道德规范与商业经营原则结合起来,以“诚”“信”著称,留名史传。“诚”“信”又是整个人类商业活动的共同信条,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诚”“信”以构建社会主义商业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房地产业,他不是最有钱的,他的红石公司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但他无疑是最会吸引人眼球的。这位中国房地产界虽有争议的人总是以不断的“创新”精神为人们制造新的轰动和概念,不喜欢安分守己的潘石屹,以自己的行为挑战着中国房地产业的秩序与戒律。  相似文献   

8.
本从中国史学三十发展阶段谈它与作为“万理之统”的“道”的关系,说明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结合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古老传统,而科学性与人性的统一,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与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区别。因此.作认为:中国当代史学只有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传统史学“纪史以实”和“载道明理”的优良传统,才能显示其中国特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国  相似文献   

10.
李镇西 《班主任》2012,(4):64-66
十多年前,我曾写下《中国呼唤教育家》的文章,肤浅地分析了中国当代教育家稀缺的原因是中国缺乏产生教育家的土壤。这片“土壤”,是宽容个性、鼓励创新的环境,或者更直接地说,就是给教育者以思想自由和创造的天空。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看来,诞生教育家的“土壤”并未出现,但眼前却遍地“教育家”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教育就是教育,无所谓产业与非产业,非此即使的研究是一种走入误区的研究。我们应整体地、辨证地、全面地认识教育,积极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了STS、STS课程和STS教育的概念,从STS教育的兴起、实质和实施几方面论述了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两大的教育思潮,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本文在阐述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联系。  相似文献   

14.
成人教育是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成人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教育的总和;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在任何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狭义的继续教育主要指受教育者在其初始教育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则是包括了教育的一切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但它们之间也有一定联系,且二者均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理论和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模式,把人文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以"人文校园、职业环境"为主线,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拓宽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对人文教育目标规格、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实施过程、环境与制度等做了有效地探索;构建了职业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融通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66页),同样,坚持从事物本身来说明事物,坚持从教育本身来说明教育,是基本的方法. 比喻,借用,以及对于关联的分析等等,都是辅助性的,并非主要的,基本的.教育不是经济.富人的子弟要上学,并不是因为他的钱用不完了.穷人的子弟要上学,比富人对教育的渴望一点也不差.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远不像教育学的教科书所讲的那样密切.  相似文献   

17.
通过明确信仰与道德的关系,充分认识信仰教育对德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要采取相应措施,使信仰教育与高校德育得到更好整合。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反驳单一的快感教育来探讨教育的丰富内涵。特别强调痛感教育升华为美感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引导人们走出教育的误区,培养更为健全的人格,完成教育的终极关怀——成人。快感痛感美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育不能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20.
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探析了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内涵、意义及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美育实施的方法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