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方位词所体现的空间文化是其不可缺少的成员,而空间方位文化与方位词的文化含义及由此产生的空间方位的隐喻意义的成因是分不开的.中外学者对文化及空间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2.
陈敏 《文教资料》2012,(10):27-29
方位词是人类语言中的基本词汇。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语方位词"上"和英语方位词over进行了语义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语义范畴的体系、原型语义成员和边缘语义成员上既有相似又有不同,这些异同点是中西方民族的认知体验和文化思维的特点决定的,体现了英汉方位词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汉英方位词既有表示地理方位的作用,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所以为了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减少交流过程中因社会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本文将比较"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关于现代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本义和来源,大约有两种典型的观点,它们持着恰好相反的观点。本文从"东、西、南、北"这几个方位词的文化内涵及人们认知的角度进行探索分析,试图找出它们是一个自足系统的理据。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方位词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语言学界对其界定、词性、语法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关注不断。本文以学界对方位词的界定为考察对象,从语义语法学的角度出发,对方位词的界定及研究范围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V进/到、在NP里"格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的"V进/到、在NP里"格式是空间概念结构,"NP里"是终点处所,它们在句法、语义方面上特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方位词"里"的隐现、表达的侧重点、格式互换关系、弱化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着"[·ts']在祁几方言中是个功能负担较重的词,它有方位介词、动态助词、方位词、语气词四类用法.从认知角度探讨方位词"着"的来源.并结合现代汉语中"上"、"沿"等词集动词、方位词用法于一身的现象,可以看出方位词"着"[·ts']与方位介词"着"[·ts']一样是源于附着义的动词"着"[ts ' 33].  相似文献   

8.
刘鹏 《考试周刊》2011,(4):47-48
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且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英汉两种语言通过"上下、左右、高低"等空间方位词来进行社会地位和感情色彩的隐喻指称时,在表达方式基本趋于一致。而且空间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高低"均属于相对和内在的参照框架。但用"东、西、南、北"这种绝对参照框架却在汉语里具有独特的隐喻投射,并且英语在这方面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空缺。这说明,尽管人们的空间认知模式具有相似性,但由于社会文化传统及经验的差异,不同语言中具体的表达手段不尽相同,造成了认知总体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三遂平妖传>是典型的近代汉语语料,反映了元末明初语言的一些风貌.本文从单独使用和粘着使用两个方面来考察其中方位词"上"的语法功能,以此来揭示方位词"上"在那一时段的一些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语言会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在汉语中,对方位文化的的正确把握有助于留学生正确使用汉语方位词。“上、下、前、后、左、中、右”是汉语中的基本方位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意在揭示方位词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还同时反映了汉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  相似文献   

11.
在对泰国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发现,泰国学生在使用基本方位词"里"和"中"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偏误现象.本文以泰国北部清莱皇家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方位词"里"和"中"的使用和偏误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统计分析、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出泰国学生使用偏误的种类与特点.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特定的文化又产生了特定的表达方式.生活在海边、海岛的人们创造了"海的文化",生活在山地的人们创造了"山的文化";英汉两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本文从地理环境的影响入手,对中英两国天气气候、经济生产方式两大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词汇差异进行例证对比,证明了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表达具有一定的影响,充分认识并将这些影响应用于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对于英汉互译能力的提高尤其有效.  相似文献   

13.
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在使用趋向动词“上”、“下”及形成对垂直方位的心理表征能力的基础上开始掌握“上”、“下”类方位词。本文考察了儿童使用“上”、“下”类方位词的情况 ,从句法、语义方面描述了其发展过程 ,并讨论了儿童习得“上”、“下”类方位词的机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回顾和评论有关现代汉语方位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关于方位词的科学定义应该从语法功能角度来进行,即能普遍地附在其他词(或比词更大的单位)的后面表方向或位置意义的词叫方位词.根据不同的标准,方位词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我们从总体上、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等三个方面对方位词的类型进行划分.根据定义,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单纯方位词有17个,典型的单纯方位词有14个,合成方位词有138个,方位词总共有155个.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不同时代的文献语料,考察分析方位词"里"的来源、方位词"里"转化为结构助词"里"和保留在部分汉语方言中的结构助词"里"。典型的表三维空间的方位词"里"产生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五代。金元时期,方位词"里"已完全发展为结构助词"里",其所在的句法环境为:"NP1里NP2"。明代,"里"出现在"单音节重叠形容词/副词+里+VP"句法格式中,相当于"地"。现代汉语方言中结构助词"里"的用法很丰富,相当于"的""得""地"。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89):90-91
本文对汉语的方位词"上"和日语的"うえ"在空间用法上的异同点进行考察。由于中日两国语都共用汉字"上",并且在意义上很相似,因此,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往往把"の上"直译成"……上",构成了很不自然的日语,本文对此进行对比研究及误用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壁"作为方位词的用法,探讨了"壁"作为方位词出现的原因。在唐五代方位词普遍虚化、泛化趋势的推动下"壁"突破了处所词"墙壁"的范围,成为意义较为虚化的方位词,出现在方位词、指示代词之后,义同"边、面"。  相似文献   

18.
梁山话中有两种特殊的空间方位表达方式:一是重叠,包括方位词重叠和指示代词重叠;一是以"家"为前缀的处所词。本文首先分析方位词和指示代词重叠的句法和语义特点,然后对以"家"为前缀的处所词进行语义阐释。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方位词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新疆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的交汇地区,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观点,分析和阐释了维吾尔语空间词语独特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佛三家.儒家文化是入世的,主张通过道德完善,完成理想抱负来实现生命价值.道家文化是避世的,主张"无为"之为,"无用"之用,生命之价值就是"道"和"自然"的价值.佛家文化从出世中寻求入世的价值,认为生命的价值体现于它轮回的整个过程之中.这是对儒道生命价值学说的交融和超越.五四运动的文化洗礼造成了传统生命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后现代化时代构建的生命价值观必须坚持四个方面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