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作孚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活动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实业家卢作孚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1925年筹建民生公司以前,他是典型而真诚的教育救国论者,致力于实业建设后仍以教育为实业的核心。卢作孚的教育活动多姿多彩,涉及了民众教育、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诸多领域,期间恰是中国教育转折、反思并通过争鸣和实验而走向中国化探索的关键时期。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卢作孚作为教育家应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卢作孚是近代中国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一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和独创性的教育思想。教育救国是卢作孚教育思想的核心,普及基础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卢作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为推动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和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可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卢作孚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初,平民教育思潮兴起,怀着教育救国梦,卢作孚召集成都各界精英,创建了成都通俗教育馆,面向民众开放,以此为基地开展各类民众教育活动,推动了巴蜀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并以此为背景,对他以后实施民生公司职工教育及以重庆北碚为中心的农村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论卢作孚教育教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作孚是近代中国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一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和独创性的教育思想。教育救国是卢作孚教育思想的核心,普及基础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卢作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为推动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和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可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合川人,著名爱国实业家。他被誉为"中国船王",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一条仅70吨的小火轮起家,"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短短10年间,不仅将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势力驱逐出了川江,并发展成为旧中国最大、最有影响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一代"船王"、现代实业家被世人所认知,而他本人却称自己是做教育的,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教育为国家的根本大计",是卢作孚对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他整个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经亨颐是近代浙江籍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产生于对环境的体认与对自身的省思,"纯正"的人格教育和"动"的教育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浙江一师、春晖中学、浙江省立四中三个教育实体机构和浙江省教育会一个教育平台的"教育救国"实践活动,经亨颐发现在"国破山河在"年代,"教育救国"的力量有限。时代变迁后,"教育救国"有了"教育强国"、"科教兴国"等新内涵。  相似文献   

7.
活跃于报界与教育界:坚定教育救国的信念1916年6月,经友人介绍,卢作孚赴成都任《群报》记者兼编辑。很快,卢作孚在报界就因其笔锋犀利,为人正直而小有名气,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倡导“教育独立”思想之先驱者。1917年夏,卢作孚辞职还乡,在合川县立中学任监学,兼任数学、国文教师。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初,卢作孚在四川泸州开展的"新教育"实验沿着两条线索展开:其一,以创办通俗教育会为中心,开展民众教育,提高民众整体素质;其二,以整顿川南师范学校为中心,彻底改变川南地区的教育状况。泸州很快创办了通俗教育会,建成了图书馆、阅览室,卢作孚主持举办各种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展览,开展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对川南师范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革,使之成为当时新式学校的范型。"新川南,新教育,新风尚"的美称传遍全川,乃至全国。  相似文献   

9.
1930年,卢作孚在北碚创立了兼善中学,提出"兼善天下"的办学理念,进行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实验,带动了该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堪,著名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先生在开发北碚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高语罕是近代皖籍教育家,主要有"教育救国"思想、"平民教育"思想及重视学风整顿等教育思想.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高语罕在安徽、上海、广州等地进行了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特别在以安徽为主的教育实践中,通过创办《芜湖》半月刊等杂志、创办工读等各类学校、编写《白话书信》等教材启迪民智宣传革命思想,促进了安徽等地区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及平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徐特立东去江苏、日本考察教育,西赴法国留学,回国后加以实践创新,形成他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三点:普及教育、民主治校、勤工俭学.徐特立既反对泥古不化的封建教育,又反对全盘照搬的"洋化教育",主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中国化".徐特立现代教育思想的本质经历了由"教育救国"到"为革命办教育"的飞跃,属于改良与革命两个不同的层面.  相似文献   

12.
人物小传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青年时便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自学成才后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并以现在的重庆市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早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且独具特色的教育救国思想,它是青年毛泽东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伟大尝试。本文探讨了早期毛泽东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理论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在中国从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换的转型期,容闳投身于救国图强运动中,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教育,有着超越时代的独到见解和实践活动,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想的早期阐发者和绵延至今的中国留学运动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5.
卢作孚是近代中国建设现代化事业的先行者之一.他创办的民生实业有限公司展露了经济现代化的无限生机,他开拓的现代北碚显现了乡村现代化的魅力前景,成功演绎了经济与教育在社会建设中的双重变奏.卢作孚在北碚成功进行的民众教育现代化建设实践,展现了"教育是民生之基"这一命题在乡村向市镇转型过程中的独特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前"教育救国"长期处于被批判地位,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教育救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救国"是近代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种尝试,尽管它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对开启民智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当今的"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科教新国"具有借鉴意义。对"教育救国"新材料的发掘是下一步研究的生长点,对与"教育救国"相关因子的研究是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富矿。  相似文献   

17.
新中学会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进步团体.该学会历时10年,开展和进行了一系列救国活动.在上述活动中,其教育救国的实践是最多也是蕴涵思想最丰富的.新中学会的教育救国思想和实践主要集中在纪律教育的思想和实践、道德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劳工教育和国民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三方面.该学会教育救国的思想及实践无论从其内容还是从其运作模式来看都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前"教育救国"长期处于被批判地位。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教育救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救国"是近代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种尝试,尽管它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对开启民智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当今的"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科教新国"具有借鉴意义。综述发现,对"教育救国"新材料的发掘是下一步研究的生长点,对"教育救国"相关因子的研究是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富矿。  相似文献   

19.
国民政府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继续推进蔡元培主导的,以"教育独立"为目标的大学区制教育改革。但时局的变动,却要求国民政府加强对教育的管理与控制,以实践"教育建国"、"教育救国"。因此,会议就"教育独立"这一主题议决通过了许多在理念、方法上互相矛盾、抵触的议案。国民政府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突出显示了民初以来"教育独立"所面临的困境及其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深刻矛盾。自此之后,"教育独立"即逐渐从"高潮"走向"低落"。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孙中山的教育思想虽多有研究,但从"教育救国"方面进行专论者尚少.事实上,孙中山作为一个把毕生献给"救国"事业的伟大的爱国者,就其思想体系来看,"教育救国"方面的内容当为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属性上明显是经历了一个从"改良救国"到"革命之建设"的阶段性进化,内容上则与其人的"学问立国"说密切关联.在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潮"中,它尽管素材量上并不显突出,但这并不影响其鲜明特点和层次高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