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彭凯  李智 《东南传播》2013,(3):101-104
谐音仿拟广告在当前广告营销中应用广泛,本研究通过试验设计采用量化的方法揭示了其他认知干扰对谐音仿拟广告记忆效果的影响作用,表明谐音仿拟广告相较非谐音仿拟广告具有记忆效果上的优越性,同时,还从回忆和再认两个维度对谐音仿拟广告之间细微差异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该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广告设计者的业务实践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成语广告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成语广告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直接用成语做广告,另一类是一语双关的成语广告,再一类就是仿词体成语广告。仿词体成语广告备受广告界和文化界的关注,很多人对它褒贬不一,是争议最多的广告。我们认为此类广告应该是成语广告的一种类型,它完全可以创造出精品,但其前提是防止滥用,制止粗制滥造。  相似文献   

3.
成语广告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成语广告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直接用成语做广告,另一类是一语双关的成语广告,再一类就是仿词体成语广告。仿词体成语广告备受广告界和文化界的关注,很多人对它褒贬不一,是争议最多的广告。我们认为此类广告应该是成语广告的一种类型,它完全可以创造出精品,但其前提是防止滥用,制止粗制滥造。  相似文献   

4.
仿拟是根据交际需要,故意模仿大家熟知的词语、诗词、歌曲、成语和谚语等的一种常见修辞方式。仿拟在广告中的使用十分广泛,用以宣传品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本文探讨了英语广告语言中的仿拟现象及汉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丽 《新闻界》2007,(4):129-130
本文对刻板印象与广告文化仿像的关联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对广告本质的深入认识,增强对广告创意和品牌意义塑造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6.
"仿电视节目"广告指广告主将要推销的产品以一档类似于电视节目的广告形式向电视观众广而告之。这种类型广告的隐蔽欺骗性与误导性,会对电视台的公信力与盈利能力造成损害,也阻碍了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现代优秀的广告设计人员应该是半个诗人加上半个商人。此言不虚。广告易做,妙语往往难得。优美的形式、隽永生动的词章、悦耳动听的语调,会使广告更富吸引力。对广告文稿的语言文字刻意润色和修饰,采取移用、仿用、双关、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就是广告文稿的修辞。一、词语的移用、仿用和语意双关。在广告文稿的写作过程中,把习惯于用在甲事物上的词语活用在乙事物上去,即移用词语,能得到增强生动性、形象性的效果。请看下边的两例广告:  相似文献   

8.
为增强表现力、提高传播效果,广告表现手段常常会有所创新,辞格创新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对广告语言中一些辞格创新现象,如仿词、留白、设彀、双饰、会意等进行整理和阐述,以促进广告表现手段的丰富化。  相似文献   

9.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3,(37):96-96
斯嘉丽·约翰逊 仿如希腊女神 斯嘉丽·约翰逊为《Interview》拍摄写真.不玩妖艳玩梦幻,素净的妆容和如烟如雾的布景让她看起来仿如希腊女神。斯嘉丽在访谈中谈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说因为“公鸭嗓”所以一直不太擅长拍广告,声音一出来就让人感觉兴趣全无了。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社会中,"人"作为广告受众,存有主体建构与欲望支配两方面的主体性危机.主体建构危机表现在媒介受众在主体位置上的纯粹性失真和媒介受众进行以"消费仿象"为核心的排他性主体建构;欲望支配危机表现为媒介与广告控制了"公共欲望"的生产与再生产、"公共兴趣"被媒介与广告支配、公众对媒介与广告的"宣泄依赖"、广告与媒介藉消费社会的"符码关怀"控制公众的"爱与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11.
广告语言应要求准确、鲜明、生动,便于记 忆又浅显易懂。眼下,各种传媒中的广告,小到吃 穿用行,大至招商引资,可谓包罗万象。这些广告中成语广告不少:“咳”不容缓(药品)、默默无“蚊”(蚊香)、“衣衣”不舍(强力肥皂)、“奔 马”当先(缝纫机)、百“文”不如一“件”(软盘)、“精城”所致(摩托车),等等,或谐音,或仿用,或直入,不一而足。不知是广告创意者的模仿还是广告间的相互影响,成语广告也大有一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个别类目的仿分规定了仿分组号时采用特殊的取号方法,即特殊仿分。其设置特殊仿分规则的原因是:避免类目扩充造成号码冲突,适应被仿分类目的特殊编号方式,使类目仿分符合逻辑性要求。实际分类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特殊仿分规则,如:具体类目仿“一般性问题”分、被仿分类目采用特殊编号方法仿分、复分依据转换仿分、越级仿分等,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引方法。 图1。表6。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3.
张杰  王雯雯 《湖北档案》2015,(2):30-32,49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诞生了无数的书画作品。在这浩如烟海的书画作品中不乏精品、极品甚至神品。有这样一副画,暂且不论其尺寸、画工,仅其仿品就层出不穷。其许多摹本仿品散落全世界各地,被当地博物馆艺术院收藏。仿得最为传奇的是,在失传几百年后,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也当起了仿造者。这幅著名的仿品被称为"清院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甚至有人把画面中的每个人取名道姓,编成小说、影视作品。其他的各色作品如刺绣、邮票、装饰那更是数不胜数。还有两个城市相继把画中场景丝毫无差地仿建成主  相似文献   

14.
张楠楠 《出版广角》2016,(14):52-54
月份牌广告是民国时期最具特色的广告,其采用炭精擦笔水彩画技法,开创了中国现代广告的先河,是中国广告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分析了民国月份牌广告的视觉语言特点,并寻求其对现代广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马云霞  石培龙 《新闻界》2007,(5):145-146
本文从符号学和读者反应理论两个视角考察广告意义生成的过程,认为在符号学视野中,广告是一个意义封闭的自足体,其意义的产生只与广告本身有关;在读者反应理论的视野中,广告是一个开放的意义场,受众决定广告的意义.虽然受众的个体差异会导致其对广告理解的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特征才是其解读广告的关键影响因素,正是这些共同特征为广告设计者和受众的意义共享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2):76-83
市场全球化使我们由生产型社会迈入消费型社会,中国已经进入感性消费阶段,逐渐呈现出消费感性化的趋势。本文通过认知神经实验和问卷调查研究情绪对广告传播的影响,考察了情绪的维度理论框架下情绪效价、情绪唤醒水平与广告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唤醒水平正向影响其广告观看时间,但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效价与其广告观看时间不呈相关关系;第二,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唤醒水平与其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无关;第三,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效价正向影响其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本研究的发现为感性消费时代情绪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广告的界定和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的定位,总结了互联网广告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解决其不利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前后,在儿童文学出版日益繁盛的同时,也带动了其延伸出的一个图书类型作品的出版热潮,它就是"仿儿童文学",区别于"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仿儿童文学"是由"儿童文学"延伸出的一个概念。之所以称之为"仿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因为这类图书作者,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误导广告,是指由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故意或过失,使广告内容不明确,令广告对象对商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广告。这类广告的特点是:无论广告内容真实与否,  相似文献   

20.
甘赛雄 《出版广角》2016,(23):63-65
2016年上半年,影院视频广告以77.1%的增长速度成为中国广告增长最快的板块.文章从影院视频广告等相关概念入手,结合影院视频广告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传播优势,进而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影院视频广告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