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记》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 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相长也。"我大胆将此改为:"学然后知长,思然后知 法,教然后知惑,研然后知乐,记然后知美。知长然后 能补短,知法然后能乐教,知惑然后能自强,知乐然 后能乐思,知美然后能共享。故曰,学思教研记相长  相似文献   

2.
张少波 《现代教学》2006,(12):18-18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日教学相长。”两千年前《礼记·学记》中的教育理想直到今天依然充满着生命力。作为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好高骛远、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既要教的反思又要学的反思.只有两者的协调和配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4.
《学记》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我大胆将此改为:“学然后知长,思然后知法,教然后知惑,研然后知乐,记然后知美。知长然后能补短,知法然后能乐教,知惑然后能自强,知乐然后能乐思,知美然后能共享。故日,学思教研记相长也。”这不是妄语,是我在教育科研过程中经过实践悟出来的一条道理。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萃     
传之以心,受之以意,切问近思,而资所学,以施于世。——王安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关于教与学的论述,如教学相长,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其中所说的教学相长,既是对教者自身而言,又可泛指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  相似文献   

7.
曹芮 《考试周刊》2010,(40):92-92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我们可以领悟到一点:教学若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则只能是“一潭死水”,少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谢云花 《课外阅读》2011,(4):112-11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不断回顾教学过程则会感受到其中的得失利弊,产生豁然开朗之感,而点点滴滴的不断反恩,正是教学经验不断积淀不断积累的源泉,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9.
《礼记·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教师而言,每份教案后的教后反思就是教师研究自己该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如何在学中教。  相似文献   

10.
王红梅 《今日教育》2007,(4S):42-44
《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讲过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教研相长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今天套用为教研相长。也就是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学与研究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12.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我们可以领悟到一点:教学若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开肩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则只能是"一潭死水",少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课外语文     
学 ,然后知不足 ,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礼记》注 :反 :内省。相长(掌) :相互促进发然后禁 ,则捍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礼记》捍格 :抵触。不胜 :不能承当其教 ,一作“教不能胜其为非之心”课外语文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教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的《学记》中,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数学为先”。又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要进行教学,就要讲究教学的方法和艺术。纵观历史几千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的根本工作是教与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地掌握和运用教学的客观规律,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古代的教育著作《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生从师学习后才知道自己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相长",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常常使用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产生可谓悠悠古远.公认的答案是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意为数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一名教师,不论其从教时间长短,不论其学历水平高低,都有必要时常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教学反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也不是因为我们的关注才出现的。先圣孔子说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可见,自古以来,为师者就有反思的传统。在轰轰烈烈搞课改的今天,反思已经绚烂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地,在这条热热闹闹的路上,反思还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  相似文献   

20.
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是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思考,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就是这个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