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念与同义词、反义词及多义词之间存在着各种对应关系:(1)同义词与同一概念的对应关系。一切等义词都表达了同一概念,而一切近义词都不能表达同一概念;(2)同义词与全同概念的对应关系。一切等义词都不能表达全同概念,而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均相同.仅仅是词的色彩意义不同的这类近义词表达了全同概念,但词汇意义相近、语法意义相同、色彩意义不同的这类近义词及词汇意义相近、语法意义及色彩意义均不相同的这类近义词都不能表达全同概念;(3)反义词与概念的对应关系。绝对反义词表达了一对矛盾概念,而相对反义词则表达了一组反对概念,但极少一部分反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灵活地充当一组矛盾概念或反对概念;(4)多义词与概念的对应关系。多义词在表达概念时,既有确定性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在非语境中,多义词有多少个义项,就能表达多少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具体语境中,多义词的义项是单一的,因此,它只能表达一个确定的概念,必须注意多义词与同形的同音词及同形词的区别,同形的同音词与同形词都是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不同的概念,而不是用同一语词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在普通逻辑学中,概念间的同一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讲清、弄懂这种关系,对于判断、推理以及逻辑的基本规律等内容的教与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把概念间的同一关系混同于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概念,对同一语词所表达的不同概念也难以理解。 概念间的关系,指的是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概念间的同一关系,是指几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但内涵却不同。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上看,表达同一关系的几个概念的语词(短语)之间是同位关系。 具有同一关系的几个概念,实际上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同一个对象。这是由思维对象本身决定的。由于一个思维对象有许多属性、因而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所侧重地交替使用同一关系的概念而避免用  相似文献   

3.
一、因命名时的角度不同而异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往往不同,因而构成的概念也就不同.《说文解字》;“犬,狗之有悬蹄者也.”“狗,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段玉裁注:“有悬蹄谓之犬,叩气吠谓之狗,皆于音得义.此与后蹄废谓之彘,三毛聚居谓之猪,竭尾谓之豕同,明一物异名之所由也.”犬与狗是同物异名(或说狗是小犬,但总而言之仍是犬),彘、猪、豕也是同物异名.戈,又名“句孑”、“曼胡”.段玉裁于《说文》“戈”下注:“云‘句孑’者,谓其为句兵,取义于无臂之孑也.云‘曼胡’者,取义于曲处如颔领之肥大也.”  相似文献   

4.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是全同关系,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称为全同概念。全同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而内涵不尽相同,它们是从不同的方面去反映同一个对象的。在语言表达中,变换使用全同概念,有着积极的修辞意义,它不仅可以使读者从不同方面加深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使概念更明确,而且可以避免语词的简单重复,从而使语言生动而富于变化,同时还能使语言更确切地表情达意,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可以说,全同概念越丰富发达,语言的表现力就越强,表达效果也就越好。正因如此,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全同概念总是越来越丰富发达。本文旨在对全同概念的类型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尔雅》的同实异名主要分布于后十六篇。异名理据具有稳定性、多源性与普遍性等特征。正名与异名理据的相同,强化了对同一对象物、同一特征的认识,同一理据也泛化了对不同对象物某一特征的认识。正名与异名理据的不同,显示了非语言成分对异名形成的强大作用。本书异名的产生不是任意的,理据有规律可循,它直接决定了异名的形成是一个自组织的语义系统。同时,正名与异名间有内在的语义关系,理据是其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地表达概念,避免思维混乱,我们必须了解概念和语词的联系与区别.概念必须借助语词来表达,但概念和语词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语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语词也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7.
异体词的名称、概念和范围,是异体词研究整理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异体词的本质属性可以概括为现代汉语书面语的“一词多形”或“同词异体”现象,应该根据此点确定异体词的范围。凡是用几个不同的书面形式来记录同一语词的现象,不管它们的读音是全同还是微异,都属于异体词的范围。存在着读音微异的异体词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不可否认的事实。所谓“条件异体词”以义项为观察对象,几个书面形式所记录的不是同一个词,因而不属于异体词的范围。比较而言,异体词这个名称更符合汉语语言学概念系统的简明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哲学中“物我关系”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提出的,与康德“为我之物”中的“物”、“我”不是一回事。说陆九渊哲学体系中“‘心’和‘物’的关系是颠倒的”、“‘心’就变成世界万物的本源”的评论,毫无事实根据,纯属虚言妄说。“如镜中观花”是一个比方,与禅宗思辩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1.0词的非理性色彩1.1词的非理性色彩,指的是词的感性意义(emotionalmeaning)。通常称为“色彩”、“附属色彩”、“表达色彩”、“附属义”、“附加义”、“非理性意义”等。关于词的这部分意义,符淮青(1985)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附属义’的‘义’同‘概念义’(即词的理性意义。引者注)的‘义’意思不同.概念义的‘义’是:①词所标志的客观事物一般本质特点的反映,各个词的概念义有千差万别的内容;②有特定的语音形式同它联系。附属义的‘义’:①反映的不是词标志的客观事物的一般本质特点,只是表明运用者的主观态度…  相似文献   

10.
论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了普通逻辑定义理论中的三个问题,并且主张:第一,违反“被定义项与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具有全同关系”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并非只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还有其他两种逻辑错误;第二,对单独概念运用“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的局限性仅适用于专名和摹状词中带“这个”或“那个”指示代词所确立的单独概念,而用其他方式所确立的单独概念可以用“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第三,规定的语词定义和说明的语词定义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二者并非绝对不变,对此需作具体分析,其真假特性也需具体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1.
《形式逻辑》中的直言三段论(正确式)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有“中项是同一概念”的桥梁作用。然“中项是同一概念”中的“同一概念”常是人们争论焦点:有“同一种类概念”之说,有“同一词语”之说等。作者认为这“同一概念”应是就“概念间关系”而言的“全同关系”的“同一”或“从属关系”的“同一”。此外,别无其他形式的“同一”。  相似文献   

12.
五个版本《稳态与环境》的一部分核心概念在以下五个方面存在差异:①语词的差异,同一语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语词可能表达相同的概念;②定义中的属概念并不一致,有的存在较大的差异;③定义中的限定在数量、范围、对象等方面存在差异;④内涵不一致,外延不相同;⑤概念呈现方式除了基本的“内涵定义”外,还存在着“原型”“外延定义”和“操作定义”。  相似文献   

13.
无论什么自然语言,其句法关系同语义关系都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是一种有限对无限的关系,是一种表层(形式)对深层(隐含)的关系。在对内汉语教学中,各种教科书和专著往往引导人们注意述宾关系、主谓关系、述补关系,而对“名·名”结构所表现的语义关系却很少留意。而在对汉语教学中,有人体会到“教外国人汉字与给中国人扫盲不同,只教识字是不行的。因为现代汉语字和词不是一回事,双音节多音节的词义也不是字义的简单相加,有的甚至相差很远。比如‘棉衣’,我们可以说是絮棉花的衣服,指的是衣服的材料。‘风衣’就不是风做的衣服,它指的是衣服的功能。‘便衣’、‘青衣’是人不是衣服,‘肠衣’、‘糖衣’不是衣服也不是人。词的合成通常都经过了缩略。一个字所代表的意思常常超过了它的字面意思”。就“名·名”结构(包括名词素修饰名词素和名词修饰名词两种语言形式,为便  相似文献   

14.
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 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剐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相似文献   

15.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文章中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不能离开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离开人在社会中的劳动,离开个人同他人、同集体、同阶级、同社会的关系,来抽象地、孤立地谈论‘人的价值’。”“历史上从来也不存在什么抽象的‘人的价值’;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文章中还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的价值观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人的价值观两个概念,并且把二者做了原  相似文献   

16.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是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来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古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中学语文教材取消了逻辑知识的教学内容,而在写作训练中不少中学生经常出现一些病句,语文老师觉得难以纠正。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中学生写作中应注意的语法、逻辑问题。一、选词贴切与概念的明确性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现形式。语词运用得贴切、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概念的表达是否明确的问题。概念可以用词或词组来表达。“书”是一个概念,“新书”也是一个概念,“他刚买的那本书”还是一个概念。但这三个概念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在汉语里,一般说来,实词都能表达概念,虚词中的关联词语,如“如果…··…  相似文献   

18.
读了贵刊1994年第10期《分清倍数与倍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文后,很受启发。该文最后一段说:“为了弄清倍数与倍的区别,还应弄清整除与除尽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由此可知,‘倍数’和‘倍’分别对应于‘整除’和‘除尽’,是两个相近而又不同的概念。”此话意即“倍数”对应于“整除”,“倍”对应于“除尽”。对此,笔者谈点不同看法。“倍”不一定对应于“除尽”。倍在除法中,一般指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商。这个商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项原创性的政治概念,“两个确立”在中国共产党政治表述语系下呈现“‘核心意识’→第一个‘确立’→第二个‘确立’→‘两个维护’→‘两个确立’”的发展之脉,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知识概念集成创新的绝佳案例。从概念的语义观之,第一个“确立”从政治维度确立党的领袖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第二个“确立”从理论维度确立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地位;就两者关系而言,第一个“确立”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确立”是前者的延伸和升华,两者在整体逻辑上同源同向,具有践行初心使命的同一性。在学科知识论的意义上,“两个确立”概念具有鲜明的内生性、时代性、通约性、标识性的原创性特质,对于中共党史党建学在概念体系建构、党史正史编纂、把握新时代伟大变革真谛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中,第二册用了“被乘数”、“乘数”的概念,而到第五册则提出“‘被乘数’、‘乘数’同叫因数”,从此以后就一直用“因数”这个概念了.那么,教材中为何会出现教而后舍、生命力短暂、严密性又不够的“被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