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翔  夏敏  唐颖  王晓虹 《新闻记者》2022,(10):28-40+59
在社交媒体用户的连接和趋同过程中,各类用户局部的碎片化、区隔化得以强调,但对碎片化背后全局的同质性和统一性关注不足。重要的问题不仅仅是社交网络是否割裂为“巴尔干化”的一个个孤岛,而是它是否处于一个单一的“整体社会孤岛”之中。本文认为,社交媒体各类用户并非是巴尔干化或去中心化的,而是存在“中心化”的趋同结构,子类的碎片化分布只不过是全局用户中心趋同过程中的表象和局部。通过对微博用户子类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其一,子类越处于连接网络的中心,与全局各类用户的平均相似度越高,表现出趋同结构的中心化。其二,子类越处于相似网络的中心,与相似中心的相似度越高,表现出趋同结构的单中心性。其三,子类越处于用户子类连接的中心,也就越处于用户子类趋同的中心,并进而在类和类之间的社会连接中形成朝向共同中心的规律化趋同,表现出连接网络和相似网络的同构性。用户子类“巴尔干化”趋异和“中心化”趋同并不是冲突的而是统一的,这种中心趋向性的社交网络结构亟待进一步的理论重视。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交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核心概念之一就是“个人媒介”,它摒弃了传统“网络一人”的信息交流模式,依照“人一人”的对话框架,以用户为传播中心,使网民从被动的消费者变为主动的创造者,将个人化、分散化的个人媒介连接成一个交互化的、社会化的网络,因此网络社交的本质特征就在于用户自主生产内容和互动共享.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去中心化与信息碎片化的传播特点入手,分析在这两大特点下,生产性受众与目标受众细分后的"圈子化"对图书营销的影响与作用;通过分析生产性受众与社交媒体的关系,以及意见领袖与个性化阅读对图书营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得出社交网络将会让图书营销中的冷门不再"冷"结论。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传统视频,弹幕评论呈现出即时的反馈性、草根化、碎片化、娱乐化等特点;弹幕视频去中心化的"N次传播"模式解构了传统视频中心化的"一对多"传播模式,传统视频文本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神话和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颠覆和解构,借助弹幕技术还产生了新型社交格局和"弹幕文化";其所呈现的"多音齐鸣"的狂欢化特质亦是边缘反抗中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社交媒体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工具,在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同时,也衍生出隐私安全问题。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侵犯的表现具有普遍性、严重性以及保护上的困难性。中心化互联网是社交媒体侵犯用户隐私的根源,用户的隐私边界意识薄弱和社交媒体利润驱动等因素也强化了隐私侵犯行为。DID(分布式数字身份)作为“安全可信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技术,是实现用户数据确权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治理社交媒体隐私侵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锦辉  颜晓鹏 《新闻大学》2022,(12):15-31+121-122
算法推荐为信息获取带来便利,但也隐含着信息过载和隐私泄露的问题,碎片化、泛娱乐化同时加剧了用户的精神消耗。为抵抗算法的异化,社交媒体中开始出现了“驯化”算法的呼吁。本文研究发现,在应对智能算法推荐时,以抖音为例的年轻使用者表现出“技术想象”“全效嵌入”“空间数字化”“日程媒介化”以及“人机共创”五个不同面向,他们会通过使用的态度与行为建构人机关系的平衡。智能媒介环境下的驯化是一种非线性的多维模式,用户在“使用—弃用—再使用”的循环中,虽然表现出一定的“犬儒主义”倾向,但是以人为本的“双向驯化”将推动人机关系向动态平衡方向变迁。  相似文献   

7.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意指“用户内容生产”)时代下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让海量信息泥沙俱下,信息把关缺位滋生不少网络谣言。网络谣言具有主体去中心化、内容碎片化、传播速度裂变式与危害广泛性的传播特征;传播主体的复杂动机、涉性与猎奇的敏感话题、受众偏爱的视频表达方式和部分非理性公众是导致网络谣言在信息空间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网络谣言乱象,多方主体应协力共治,让网络谣言无处遁逃,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社交化媒体经历了从中心化大众传播到去中心化群体传播再到再中心化的匿名传播阶段,为网络谣言的传播加速、影响扩大提供了基础条件,谣言机制也因此发生了把关缺失与匿名传播致使“公关危机”、新闻失实与群体感染催化“谣言风暴”以及线上线下联动与泛娱乐化现象加速“沉默螺旋”的群体传播嬗变。文章围绕谣言机制的网络舆情治理提出了集中公共话语权与重塑新闻伦理价值观、防治网络暴力与构建舆论和谐生态环境以及强化社会公信力与规避“塔西佗陷阱”等对策,试图从“防与治”角度瓦解和消融社交媒体中的谣言机制,保障网络舆情的良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交网络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参与其中,这些用户既是传播活动的发起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本文以社交网络中出现的“点赞”现象为切入点,着眼于社交网络中传播活动的外部环境和传受双方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规律,探析社交网络用户“点赞”的传播心理及其所反映的传播规律. “强”“弱”关系交织下的传播环境 “弱关系”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  相似文献   

10.
认为处于多维社会网络中的用户会表现出多种行为取向和兴趣爱好,单独使用多维网络中的一维很难进行有效的社区发现。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基于用户关系紧密度将社交媒体中有向网转化为无向带权网,并将所有一维社交网络进行集成;然后利用SSN-LDA对社交用户进行隐含社区建模,以根据用户-隐含社区概率分布计算用户相似度;最后使用二分K均值进行用户社区划分。在真实科学网博客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进行用户社区划分。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融合深度发展时期,受众倾向于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社交媒介上,因而,传统媒体也开始入驻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平台,开始了与社交媒介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表现在技术、平台等方面,还表现于新闻报道的修辞等方面,传统媒体做出了改变以适应媒介生态环境的演变。这给社交媒介上新闻报道的修辞的发展,带来了规避低俗化、贴近用户、增加趣味性、融合新技术的机遇,但也带来了过度娱乐化、信息碎片化、催生不伦不类的修辞这样的挑战。从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上的报道进行分析,探析社交媒介新闻报道的修辞未来发展路径,得出改善修辞思维、强化监管力度、即时反馈信息、提高用户媒介素养、防止过度娱乐化、巧用“碎片化”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Web2.0时代以多点对多点的“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解构了原有的单向文化的社会结构,正逐渐转向多元的双向文化的社会结构。“去中心化”是Web2.0的核心理念之一,并非中心消失和社会阶层的完全消失,是原有的中心意义被大大弱化或完全转向,是由高度集中控制向分布集中控制转变,变得更加个体化和多元化,直接影响了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呈现。  相似文献   

13.
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讯息"。随着具有快网速、低时延、高稳定性的4G网络时代到来,以及伴随影像成长的一代成为消费者的主流,国内外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得以迅速崛起。而基于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的个体表达也具有碎片化的内容与传播、去中心化后的开放与自由、生活场景中的草根表达等特征,在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激发了用户表达的热情与创造力,提供了娱乐的平台,促成了公民新闻兴起的同时,泛娱乐化、碎片化、琐碎的表达也让其在"娱乐至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4.
在刷微博、刷朋友圈等行为已成为习惯的“泛社交时代”,出版业需要改变轻视社交的传统观念,建立基于新的媒介生态的社交化战略,因为社交(社交中的大数据)是发现用户、认知用户和留住用户,并且是寻求新的商业模式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所构建的万物互联环境下,出版业社交战略需要经营者把握社交发展的三大方向,在充分挖掘社交两大价值基础上抓住社交构建五大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刘曦  潘丹  何亦星 《青年记者》2016,(26):108-109
社交网络已成为当前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用户生产内容”构建了数字化空间的口碑传播,改变了旅游者的搜索和出游习惯.一方面,社交媒体即时交互的信息传播及“去中心化”的意见平台,给传统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传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作为信息的“自由市场”加速了全球信息的生成、扩散和流动,“信息超载”给旅游目的地营销传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领域本体与社群分类法在知识组织研究领域中地位的日渐崛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二者的结构属性展开了研究,一些研究中的模糊与分歧也随之产生.借助复杂网络分析的技术对领域本体网络与用户标签网络中各类中心性指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得出,领域本体网络整体上具有较高的中心化程度,但节点的中心度在不同的中心性指标口径下会呈现出较大差异;社群分类法中的用户标签云在整体上内含较高的中心化程度,但在标签的个体层面上也保持了一定的自由化的特性.从结构中心性的视角澄清了模糊与分歧之处.  相似文献   

17.
沈述宜  吴靖 《新闻战线》2022,(12):54-58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以青少年及青年为主体的网络用户广泛地应用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日常交流及公共领域的讨论中。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对网络流行用语的使用受到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主流叙事方式——即由社交媒体平台主体用户构建的社群文化的影响。此外,网络社群文化的平台化对于新闻媒体的影响也表现在新闻内容生产的主题和作品表现形式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网络趣缘群体视角,以社交媒体“新世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阅读推广活动中相关的趣缘群体——“新世相”公众号原有关注者、“新世相”阅读推广活动的原始参与者,以及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后续辐射人群三个层次的特征.继而依据趣缘群体的扁平化和再度中心化的结构特征与网络趣缘群体中信息传播过程的聚众传播特点,深入探究“新世相”阅读推广策略,揭示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健康的网络文化有赖于健康的传播内容。在“关系为王”日益凸显的社交网站时代,“内容为王”仍然是网络传播的主旋律。网络能否一领媒体风骚,不仅取决于其旺盛的人气、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弥漫的民主、自由气息,更取决于其内容是否真实、可靠。由于网络即时发布、碎片化传播、把关弱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3,(20):46-49
本文从实证研究结论出发,指出网络传播依然存在中心;从技术历史的角度探究了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征,并分析了导致这种特征变异的因素;进一步论证了网络传播存在中心。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互联网去中心化的技术渊源在于其体系结构;因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影响,互联网在现实中表现为去中心化与中心化共存,即信息表达的去中心化与网络传播的中心化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