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劳动教育提倡“做中学”“学中做”,而采用项目化学习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价值。将“劳动手账”这一载体融入到劳动项目化学习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并真实地呈现学生的劳动与学习过程。以五年级劳动项目——“垃圾桶变形记”为例,将劳动手账作为劳动项目化学习的载体开展研究,以前置型劳动手账、导学型劳动手账、评价型劳动手账为载体,引领学生各个阶段的项目化学习顺利推进,打破课时界限,模糊学科边界,让学生在劳动项目化学习中进行探索性活动。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其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安排,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制度性举措。“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所设定的驱动性问题、核心概念等,展开系统深入的、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十分适宜于劳动教育课程这种主体性活动的实践探索。在“项目化”学习理念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各种劳动实践来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获得心智等多方面的成长,是一种有效的综合育人途径。本文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践进行初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联系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中德育与劳动教育的发展变革特点,分析当下中小学德育与劳动教育协同长效发展中的现实困境和暴露出的活动、成果、内容、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借鉴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提出“一核心,一手段,四模块”的长效协同目标分级校园劳动德育体系框架作为突破方向和策略,有效落实“以劳树德、以德育劳、以劳促全”政策要求,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沈峥嵘 《江苏教育》2023,(13):69-72+92
在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施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构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项目化情境,给学生鲜活的探索体验。融入劳动教育理念的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施路径包括建构“人工智能+劳动”课程体系、开发“人工智能+劳动”教学资源、创新“人工智能+劳动”教学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孙静  柳友荣 《教育文汇》2023,(6):9-13+19
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共同构成了我国“五育”的育人框架,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新时代,人们从异化劳动下的“谋生状态”发展到自由劳动下的“乐生状态”。劳动教育实现了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实践形态之一,劳动教育要根据学段特点加强对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更为核心和根本的育人任务的研究和实践,关注个体差异。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必须要把握好劳动教育的时代逻辑、融合逻辑、实践逻辑,真正让“劳动”成为“劳动教育”,让“劳动”具有“教育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儿童视角的劳动教育应该是有趣、有用、有意义的。学校应该聚焦“趣味”的游戏化劳动体验、建设“有用”的项目化实践课程、建构基于“意义”的评价机制,让儿童获得有趣的劳动体验,产生“我要劳动”的意愿,让“热爱劳动”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可以抵达的远方。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育人活动,对学生品格形成和健康成长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劳动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智慧劳动教育已有兴起之势。为了探究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立足于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挑战,研究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切入,探究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从教学环境、立场、功能和形式四个方面对智慧劳动教育进行剖析,揭示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劳动教育环境从传统课堂到探究社区,劳动教育立场从“固本培元”到“融会贯通”,劳动教育功能从“生存工具”到“自我实现”,劳动教育形式从“单一学科”到“教育生态”。研究剖析了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发展,能为智能时代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小学“童创绿谷”劳动教育实践行动,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生存技能、生活习惯、生长规律结合,将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融合,为学生创造德性发展场域,通过项目化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思考并创造,在创造性劳动中成长为智慧的思辨者、快乐的学习者、乐享的创造者、坚毅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9.
叶玲丹 《家教世界》2023,(24):62-63
<正>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第一步的学前教育,要充分重视劳动在课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对幼儿园劳动体验活动展开进一步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三个面向”的方针,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全面发展,以培养合格的“四有”人才,国家教委公布了《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大纲》指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劳动教育除劳动课之外,其他各科教学也应根据自已的学科特点,适当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很好的进行劳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劳动课程围绕劳动素养确立了课程目标,并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构建内容结构,但如何通过任务群中的劳动项目来落实劳动素养是一线教师普遍面临的难题。以“电冰箱的使用与维护”项目为例,聚焦“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任务群,通过重构劳动任务确定劳动内容、以项目化学习开展劳动任务、以多元评价反馈劳动表现,旨在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委员会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制定并颁布了《全日制普通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试行稿)》.《大纲》指出:劳动技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课,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五十年代初期,许多普通中学开设过制图课、工艺课,教学效果良好;六十年代,由于片面强调了”劳动”,课表上列的是“劳动”,没有生产劳动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只求“体力劳动”;“文化大革命”中,搞的是“以劳代学”.以后恢复了升学考试制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似浪潮般高涨,不仅冲击了德育、体育与美育,也冲掉了劳动技术教育.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3.
林国鸿 《教师》2019,(9):10-11
劳动可以益智,劳动可以辅德,文章探究“劳动伴我成长”理念下的德育策略,结合教师的品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教学经验,从以劳动教育为途径,探寻德育根本,以劳动整合为课程,促进德育成长;以劳动结合为生活,融合感知与行为,以劳动创意为仪式,辨析德育方向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九五八年政治战綫和思想战线社会主义革命的偉大胜利和工农业的全面跃进,党及时地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級政洽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結合”的方針,从而展开了教育事业上的大革命,其目的是:“在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使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工农化,逐步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別;并为国家积累資金,創造财富。我院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在一切学校中,必須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課程。每个学生必須依照規定参加一定时間的劳动”的精神,坚决地把生产劳动列入了教育計  相似文献   

15.
<正>劳动教育以劳动为载体,目的在于育人。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与其他育人方式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尤其在强调教学综合性、整体性的大背景下,劳动教育更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然能对德育、智育、体育、  相似文献   

16.
“有劳动无教育”现象之所以产生,一个重要的认识根源是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内涵、逻辑定位以及“劳动”与“教育”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不同,劳动教育是一个复合性的教育概念,是一般教育到真实劳动世界的中介环节。让“劳动”成为“劳动教育”,或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就是要让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实践与德、智、体、美诸素养的培育建立自觉、自然、有机的关联。劳动教育的开展也因而应当与日常教育生活建立全面的联系。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或者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命题的确立,不仅对纠正“有劳动无教育”的实践偏颇,而且对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正确认识和有效建立劳动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系、防止“反劳动教育”错误思维、依据学段与类型实际开展符合教育规律的劳动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工程”,对学生培养劳动观念、磨练意志、树立创业精神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劳动与技术”不同于以前的“劳动技术”,一字之差不仅表明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也表明了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意识中的参加体力劳动就是进行劳动教育,过于关注它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技能,不仅是‘生活’使其然,而且与幼儿体力、智力、道德和美感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幼儿园以“劳动周”为主题,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帮助幼儿习得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德智体美”四育并列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独立“劳育”体系。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课程体系居于核心地位。当前我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面临多重挑战:宏观层面,劳动教育与社会环境相龃龉;中观层面,劳动教育与传统智育相冲突;微观层面,政策制定与落地实施相脱节。新时代劳动教育既是“关于劳动的教育”,也是“通过劳动的教育”,还是“为了劳动的教育”。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把劳动作为教育内容,要坚持体力、智力、精神相结合;把劳动作为教育手段,要坚持新兴劳动形态与经典劳动形态相辉映;把劳动作为教育目标,要坚持社会发展需要与自我发展需要相统一。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体系架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必须全程坚持问题导向与价值引领。课程性质方面,必修与选修相辅相成;课程样态方面,显性与隐性相得益彰;课程形式方面,理论与实践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20.
义乌“拨浪鼓精神”为东河小学注入新活力。东河小学积极传承“拨浪鼓精神”,发挥地域优势,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以劳动教育引领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步培育出“从劳动走向幸福”的德育品牌,引领学校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