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甄佳佳 《青年记者》2017,(30):44-45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舆论场,庞大的网民群体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了各种思潮的滋生地.以平民化、反精英和非理性为主要表征的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在一些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中逐渐发酵,已经严重干扰了相关事件的正常走向,成为影响网络生态的重要变量.探索网络民粹主义的媒介治理,不仅有助于遏制网络空间中的各种非理性言论和网络谣言,而且对新形势下净化网络生态、建设网络强国大有现实裨益.  相似文献   

2.
融合主题与情感特征的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璐  吴林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5):120-129
[目的/意义]微博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媒介。面向突发事件的微博主题和情感挖掘对掌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识别与预测潜在问题及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尝试提出一种融合主题与情感特征的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方法。[方法/过程]以寨卡事件为例,通过划分微博舆情演化的生命周期,基于word2vec技术分别提取该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微博主题,采用基于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引入情感词、表情符号等多情绪源,对不同主题下的评论情感做细粒度划分,并计算情感强度,最终实现微博主题与情感的协同分析。[结果/结论]所提出的微博舆情演化分析方法能够揭示面向特定事件的微博在突发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题特征、情感类型与强度,剖析网络舆情主题与情感特征的协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利用信息提取工具包GooSeeker中的抓取规则编辑器MetaStudio和页面信息抓取工具DataScraper等分工合作,挖掘突发事件的网媒报道数据,获得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散点图。利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项式拟合法,获取各种舆情数据的拟合函数,并以近年来的突发事件作为相关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根据各网络舆情的函数特征,其演化模式可分为突发型、连续型和复合型等,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揭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规律,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实时应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完善网络舆情治理政策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对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由点到面的网络舆情治理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运用扎根理论,对47位受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经过对访谈资料等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检验,最终挖掘出经济社会环境、政府资源、府际关系、舆情生态等4大关键影响因素,并由此构建了网络舆情治理政策扩散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意义]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主题,而微博用户对不同主题的表达和关注也会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规模以及舆情事件的走向。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微博用户主题演化分析有助于应急管理部门更好地理解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轨迹以及公众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以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方法 /过程]以网络舆情信息特征为立足点,辅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舆情信息客体与本体进行剥离,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特征,创新性提出以舆情客体信息为参照基线的舆情本体演化强度来反映微博主题演化趋势。[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面向网络舆情信息本体的主题分析,与网络舆情实际发展演化趋势更加贴近,对主题内容的揭示也更加全面。同时研究思路也对现有网络舆情主题分析的研究方法中单一求助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优化与更新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生成及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往往藏匿于海量的网络信息之中,这些信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非常规突发事件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直接影响事件的发展过程.本文以非常规突发事件从酝酿到爆发再到演化为生命周期,探讨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生成过程以及针对网络舆情所进行的应急管理,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基于客观数据构建行之有效的社交网络舆情生态评价方法对网络生态治理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基础,采用机器学习、敏感判断、关键词抽取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了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算法。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基于Adaboost的集成学习方法,利用差异方法、特征集合构造分类器之间的互补效应,通过有效聚合多个基于统计和基于规则的情绪分析器,构建出情感分析模型,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支撑。实践层面,本文选出东北、沿海以及西部几个代表性区域运用所构建的评价算法对区域生态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结论]该评价方法的构建为政府、网站、网民携手净化社交网络空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社交网络舆情主题图谱的构建及调控策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任琳 《新闻传播》2023,(9):44-46
步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捷的网络空间一方面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成为网络舆情的“发酵场”,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和归纳网络舆情传播的生命周期。其次,对典型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传播可视化分析。进一步归纳网络舆情的典型传播特征。基于此,提出网络舆情的治理建议,以期为决策者应对新时代重大网络舆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是现实社会的镜像。从网络舆情的视角出发,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在对2014年网络生态变迁和国家治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社会舆情指数,从2014年150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中选取50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案例,将其与2013、2012年各50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比较,以凸显2014年网络舆情的特点及规律,呈现2014年中国社会的发展脉动。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媒体时代,媒介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信息传播环境和舆论生态格局,变革着舆情生成与传播机制.文章系统分析了社会化媒体舆情传播机制,指出共情心理已经成为社会化媒体舆情热点的触发模式之一.社会化媒体基于特定的网络空间关系,存在不同的舆论自净化现象,存在基于网络表达情绪化和非理性的群体极化情形,以及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新型议程设置功能.文章认为,社会化媒体具有独特的舆情生成和传播机制,给网络舆情的研判和社会舆情的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谭竹君 《新闻知识》2023,(11):79-85+96
网络空间治理程度关系着网络生态文明程度,负面网络舆情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博超话语境下呈现出舆情主体的情绪化表达、舆情客体的利益关联性、舆情本体的互文性扩散、舆情载体的负向涵化、舆情环体的价值多元化等新特征。超话社区通过频道区隔展示、添加话题标签功能、主持人权限设置、等级发言限制、打榜排名规则等技术性设计,诱发群体极化现象,导致网络舆情发生。高校应通过建立舆情研判机制、搭建舆情监测预警系统、制定舆情处置规范、培养舆情工作队伍、管控网络舆论阵地、打造舆论引领作品、畅通舆论监督渠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健全奖惩考核,实现高校网络空间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刘昕 《新闻世界》2013,(7):151-152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股影响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以及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5,(16):59-64
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文章介绍了在网络舆情视角下引发"蝴蝶效应"的原因,分析了在网络舆情视角下的演化规律。面向潜伏期、显现期、成长期、演变期、爆发期等演化阶段,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内驱力,最后制订了由预防机制、信息监测机制、信息研判机制、决策管理机制和善后总结机制五部分组成的预警机制,为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在网络舆情视角下规避"蝴蝶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掠夺性期刊的识别方法,为治理掠夺性期刊、提升学术出版质量、净化学术生态环境作贡献。【方法】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23篇关于“掠夺性期刊”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摘录提炼,分析出掠夺性期刊的特征要素,并将这些特征要素用fs QCA软件进行条件组态分析。【结果】最终得出四条不同条件变量的组合路径,通过对各变量的影响因素作出大小比对,得出由期刊、作者、学术影响三因素具体细节识别出的条件组态路径,方便人们更好地识别掠夺性期刊。【结论】基于QCA方法得出的组态路径,大大提高了识别掠夺性期刊的准确性,可为人们判断掠夺性期刊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信息海量日增、短视频直播兴起、大V主导舆论、“信息茧房”等舆情监测问题。【方法】运用技术论证法,从AI技术提升舆情监测精准性和效率、辅助舆情分级分类智能研判、替代人工开展舆论阵地账号拨测、为舆论引导提供有效参考等方面研究论证舆情监控的智能策略。【结果】AI自然语言处理、语义分析、OCR、目标检测等技术赋能舆情监控的解决方案。【结论】不断引入高新技术,赋能舆情监控工作精准高效开展,维护网络清朗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大数据分析技术赋能舆情研判的本质,讨论大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在舆情研判实践中的局限与不足,展望大数据舆情研判的优化路径。【方法】文章从大数据舆情研判的环节出发,结合舆情研判的实践应用现状,对比传统的舆情研判方法,分析大数据舆情研判的功能、价值与局限。【结论】作为一种前沿性的技术应用,大数据赋能舆情研判是将网络舆论空间中的观念意见数据化的过程。这种分析方法在舆情事件的全景化描述和关联性分析,促进科学决策过程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面临着技术工具层面的测量偏差、舆情生态混沌效应、研判过程局限等风险挑战。【结论】在今后,应通过细粒化舆情数据库建设、多种研究方法的融合、加强对舆情工作者的培训等路径,以提升大数据舆情研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梳理网络舆情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厘清网络舆情研究的知识基础、传导规律、预警机制和治理策略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主题演化路径。[方法/过程] 首先分析网络舆情的理论知识基础,然后结合现有研究,按照内容递进的规律将网络舆情研究分为影响因素、传导路径、预警机制以及引导治理策略四个主题,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网络舆情进行主题关联关系分析和演化路径探索。[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生命周期理论、认知定势理论、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理论、蝴蝶效应理论和治理理论常作为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知识基础,网络媒介环境、社会结构压力、网民心理、触发性事件、有效动员和社会控制力量六个因素被视为网络舆情演化的重要影响要素,且网络舆情、舆情事件、社交媒体、利益相关者、大数据和信息传播等六个主题与其他研究内容关系较为密切,在主题演化路径中发挥着重要桥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报业集团舆情相关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文章研究热度分析技术在吹哨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提出热度及关联度计算,通过热度话题计算、关键词的关联相关度分析及关联热度计算,最后完成事件热度预测。【结果】通过热度分析技术实际应用,满足日常工作中的热点话题捕捉和及时跟踪,对舆情管理具有重要实施。【结论】通过本研究证明了吹哨系统中所使用的热度计算和关联热度计算等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吹哨系统的精确性,使用户可以从海量新闻信息中高效、智能地获得受关注、感兴趣、有价值的目标新闻信息,从而更加有力地支撑舆情监测、新闻追踪、新闻生产等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公共议题兼具群众性与普遍性,往往引起大众热议。文章主要研究普通网民参与公共议题的动机及主要意义,以及网络水军对公共议题舆论导向的影响,并提出对网络水军治理的合理化建议。【方法】文章从公共议题的形成、网民因素影响,以及网络水军的侵扰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网民方面主要研究网民参与公共议题的心理,网民的行为特征分析,以及影响网民行为;在公共议题形成方面,主要研究公共议题的形成及具体意义;在网络水军方面,主要研究网络水军的形成和对公共议题的影响研究等。【结果】总结了净化网络环境,整治网络水军对公共议题影响的具体措施。【结论】网络水军的治理方案亟须建立在充分剖析其危害和行为逻辑的基础上,协调整合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还网民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交流氛围。  相似文献   

20.
郝悦冰 《新闻前哨》2023,(12):69-70
在持续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与探索高校网络舆情演化机制、科学防范与应对高校网络舆情成为社交媒体时代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的全新议题。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经历萌发期、爆发期、扩散期三个阶段,在明确各阶段高校网络舆情演化机制后,逐步探索科学高效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可以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维护高校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