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数词+名词”结构作宾语时可扮演受事、工具、施事等多种语义角色。与受事宾语相比,“数词+名词”充当典型的工具宾语时,不能添加名词作中心语构成“数量名”结构。充当工具宾语的“数词+名词”能跟动词、补语、状语等语法成分组合表达事件,其事件语义为:A运用某工具或器官发出某种动作产生作用于B的“力”,B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性质或状态变化。该结构是否表达事件,关键在于是否体现事件的核心语义要素(变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义结构中材料成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语义特征和形式特征相结合的角度来界定作为句子语义成分的“材料”的性质,并把材料跟工具区别开来,进而从认知的角度讨论了材料的分类和句法语义地位,对所谓工具主语和工具宾语提出不同的看法。本强调指出,作为语义结构中的材料成分是语法概念,不同于物质世界中的材料物质。  相似文献   

3.
汉语话语中语义结构的重叠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语义结构中的重叠成分 ,是言语交际活动的一个普遍现象 ,它在话语中大致表现为四种形式 :完全重复 ,链式重叠 ,异形重叠 ,“提示”重叠。重叠成分的出现和运用对于如何更有效地完成言语交际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语句子的结构分析,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把句子置于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来进行分析,也就是对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进行分析,分别确定如下成分:主语,谓语(句法);施事,受事等(语义);话题,述题(语用)。本文讨论有关“把”字句的语用结构分析的若干问题,谈谈如何检验、确定“把”字句的话题成分,以及话题成分在话语活动中的实质功能。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V+N(受)的”结构表示转指的语义出现了施事和工具的歧义,这是因为施事和工具都是动词的论元成分,并且受事充当宾语的能力比施事和工具都要强。所以,当受事进入宾语位置时,施事和工具就都能够进入该结构中主语这个句法空位而被提取,从而被转指。本文从动词的配价成分和动词本身的意义两个方面着手,解释了“V+N(受)的”转指语义的倾向问题。  相似文献   

6.
"吃"和"食堂"     
文中分析了动词“吃”和名词性成分搭配的形式和语义结构,以及“食堂”一词的用法。通过对“吃食堂”语义结构的解析,指出语义分析中要注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句法成分和句法位置,探讨了“对”字结构的语义情况。“对”介引的名词性成分跟句中其他句法成分有着复杂的隐性的语义联系。  相似文献   

8.
李钢  陈勇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5):210-212
英语修辞中有多种辞格在其关系结构中违背“常规搭配原则”,即词语语义协调原则;他们虽“脱离语言常规”构成特殊搭配,但偏离常规引起“突出”,“变异”带来了创新。在特殊的语境之下,这些语义异常在语言认知、话语策略、修辞效果和哲学基础上都有充分的理据并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说实话”由句内成分到句外成分的演变过程及其作为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说实话”的虚化经历了行域、知域和言域3个阶段;其之所以虚化为话语标记,有自身语义的原因,也有语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说“连贯”(续)马汉彦(三)述题连贯述题连贯,是凭借述题之间相同、相类、相对等语义联系,跟话题连贯一样,也是用“词汇衔接”的形式来连接连续的话语。述题和话题都是句子的语用成分,它们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句子的语用结构,但是它们也具有连贯功能,可以起连接的作...  相似文献   

11.
“V+你的+N!”句式是一种具有特殊表义功能的肯定祈使句,语义成分“你的”表层义值虽然虚化但实际蕴涵却很丰富。在该句式中动词“V”必须能形成“你+V+N”的语义结构,“N”在此句式中还隐含着被主观肯定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话语标记语在语法上是独立的,不和句子的其他成分发生结构联系,但有其自身实在语义。在考察"不是我说你"类语言成分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本文给出判定标准,界定"不是我说你"类语言成分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话语标记语,最后本文分析了其结构形式和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中存在大量的“笑”类动词。文章采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探讨了英汉“笑”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核心语义成分决定这些动词的语义场归属,外围语义成分用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英汉“笑”类动词在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上既存在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这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可概括为“动作 方式 (情态) 原因(目的)”,但具体词语的词化模式存在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伍倩 《考试周刊》2007,(28):71-72
“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语言中的某些词类都编入了“自我”这一标志着语言主观性特征的语义成分,如情态动词、指示代词等。它们都以说话人“自我”为基点,构成语言中常见的指示现象。本文主要探讨话语的“主观性”特征是如何透过英、汉人称指示语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5.
英语修辞中有多种辞格在其关系结构中违背“常规搭配原则”,即词语语义协调原则;他们虽“脱离语言常规”构成特殊搭配,但偏离常规引起“突出”,“变异”带来了创新。在特殊的语境之下,这些语义异常在语言认知、话语策略、修辞效果和哲学基础上都有充分的理据并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句法格式可标记为“N1+把-N2+V+C/N3”。本文主要从语义结构层面分析其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包括直接成分和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全文分三部分:(1)N1、N2、N3与V;(2)N2、N3、N1与C;(3)语义结构和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微观层面的总分结构中,作为总提和分说的联系点可以是词、短语和句子等话语成分;总提项与分说项、各分说项之间存在多种语义关系小类:量性特征是这种总分关系组合的重要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18.
焦点、语义联项与“不”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字否定句中,说话人着意要强调的焦点成分就是“不”的语义所指成分。“不”的语义指向有一定的灵活性,它的确定往往需要语义联项的共同参与。即使是以语法形式或语境表明“不”的语义指向的句子,也可以从具体的语境中离析出语义联项来。因此,除非语境清楚,逻辑明晰,“不”就有可能因语义指向失控或不明确而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从语义因素来看,英语“动宾结构”这一概念通常被用来概括两个组成成分(C0opnent)间具有所谓“支配关系”(g0Vemrnent)的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关注语法特征主要强调两个直接成分(immediateconstitUent)的形类选择特征及其语序配列(arrangement)特征。从语义角度界定“动宾结构”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两个组成成分间并非只是单纯的“支配”或“影响”关系(Jmpn1924);其次,同一种深层语义结构关系往往可以映射(m阿叩lug)为不同的句法结构类型。但是,仅仅着眼于语法特征也不足以构成对“动宾结构”的严密界定…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体词做谓语研究较多。主要分析体词成分作谓语的语义、结构分类;补充说明体词作谓语的理据,提出“语义的句法提取”、“交际的简洁、经济原则”两种理据;修正“名词谓语句”、“述谓性”等不科学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