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特长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提升我国乒乓球项目特长技术创新与发展。结果表明: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特长技术主要有8项,分别为,瓦尔德内尔横拍直握式发球技术和晃接技术、科贝尔反手侧拧技术、金泽洙步法技术、蒋澎龙加力推挡技术、格林卡反手横向拉球技术、马琳加转摆短技术和正手前冲弧圈球技术、朱世赫削中反攻技术、王皓直板横打技术。  相似文献   

2.
乒乓球基本技术的肌电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肌电图方法,对乒乓球直握快攻打法的正手攻球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技术动作进行肌肉工作机制的探讨,并建立训练时正确的肌肉工作模式,以便配合技术动作观察,进行技术诊断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弧圈球具有稳健性好、上旋力强、攻击力大的特点,结合其特点,分别对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侧旋孤圈球、直拍横打拉弧圈球的技术动作要领进行分析,阐述弧圈球技术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乒乓球"三段评估"法等对张怡宁和郭跃近年来6场重大比赛的录像视频进行技战术统计,从微观上比较和分析张怡宁、郭跃在发抢段、接抢断和相持段技战术实力、运用效果以及在尾局对战机球处理的能力,力图为其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有效运用技战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弧圈球技术是乒乓球各单项技术中较难掌握的一种,但又会在比赛中经常被使用。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全面发展,弧圈球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在比赛的各个阶段,选手们都在充分利用弧圈球技术以取得比赛的主动权,如发球抢攻、搓中突击、接发球抢攻、对  相似文献   

6.
唐东阳 《体育世界》2010,(12):72-73
在实践中,我们一般感觉高吊弧圈球比前冲弧圈球旋转强烈,但吴焕群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前冲弧圈球实际上比高吊弧圈球旋转强烈,并对这一现象从训练学上进行了解释。由于击球点位置不同导致需要摩擦力做功转化的平动动能不同、来球的旋转性质不同、击球时球拍对球的撞击力大小不同、对弧线要求的不同、在空中飞行的路径长度不同等原因是造成前冲弧圈球比高吊弧圈球旋转强烈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乒乓球运动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如火如荼,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运动员的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如今教练员和运动员们越来越重视步法在乒乓球运动中的作用。俗话说,三分手,七分腿,由此可见众多从事乒乓球运动及乒乓球研究的人们对合理的步法运用在乒乓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非常认同。本文主要针对小跳步步法的自身特点以及在当今乒乓球运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弧圈球技术中的运用情况进行探讨,进而对小跳步步法在乒乓球运动实战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接发球后第4板的反拉要点: 1.接下施发球时迎前快搓,搓球要加力控制,提高质量,迫使对方只能拉高吊弧圈球。高吊孤圈球进行反拉反剃,如对方快拉则可挡一板过渡。 2.步法尽量到位,反拉对方的高吊孤圈球时,击球点应该是球的上升期。 3.反拉不能光用手臂,同时还要用腰和身体的力量。对弧线短的球,步法要到位后再打,并注意身体用力要一致。图片说明 瓦尔德内尔发强烈的下旋球至马林的反手位,马林接发球时用正手摆短的击球时间快搓至瓦尔德内尔的反手底线,瓦尔德内尔用反手拉高吊弧圈球至马林中右位置,被马林反拉正手空当。 …  相似文献   

9.
乒乓球运动中,合理的击球位置,合适的触球部位与拍面角度,以及击球的动作对于提高击球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几方面是对乒乓球初学者进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不断研究制做了练习乒乓球搓球和拉球(包括弧圈球)的练习器,经过使用效果非常好,现介绍如下:一、原理搓球和拉球击出的球主要呈上旋和下旋,这两种旋转的旋转轴是球体的左右轴(横轴)。据此原理,我把乒乓球穿了一根细轴,将其固定在框架上制做了这一练习器械。二、功能l)演示乒乓球各种旋转方式和名称。将球体组合从架上摘下来,用双手变换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郭跃发球技战术运用特点分析 在乒乓球的技术中,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方来球制约的技术,它具有极强的主动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战术打法,形成不同的发球战术组合;可以为了配合下一板的抢攻,选择自己最合适的站位和发球方式,使球落到对方台面的不同落点。郭跃属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前三板极具威胁,特别是为配合第二板发球抢攻,  相似文献   

11.
对怀化学院体育系乒乓球专修学生和非小球类专修学生的网球普修技能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加之对乒乓球专修学生正手底线击球和前冲弧圈球测试成绩的相关分析,以探析两项技能的迁移状况,旨在指导乒乓球、网球运动实践,为不同类型运动技能迁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乒乓球前冲弧圈球技能的掌握可对网球半西方式正手底线技能学习产生正迁移现象,其原因是由于技能结构和技能认知活动两者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乒乓球碰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仿真研究法和理论力学分析法,对两种类型的弧圈球打法的球与台面碰撞后球的状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发现两种研究方法得出相同结论,即前冲弧圈球速度有所减慢,但旋转增强,加转弧圈球速度加快,但旋转减弱。表明可以将计算机仿真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有关乒乓球的动力学研究及其状态的测量中,对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柳天杨  王新  王家正 《体育学刊》2003,10(2):106-108
运用三维摄影与影片解析技术,对孔令辉正手近台反冲前冲弧圈球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研究,第一次较完整地阐述了横拍反胶快攻结合弧圈选手正手近台反冲前冲弧圈球技术的特点与规律,结果显示,该项技术具有动作幅度较小,瞬间发力集中,回球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有证可考的是,弧圈球在五十年代末起源于日本。据乒乓球历史资料记载,中国人知道在正式比赛中有弧圈球技术运用是在1960年,也就是第26届世乒赛的前一年。中文的“弧圈球”与英文loop意思差不多,均是呈圆弧状的东西。可能对这一技术,中西方均是根据拉球后,球在空中运行的弧线形状命名的吧。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02,(1):35-36
有证可考的是,弧圈球在五十年代末起源于日本。据乒乓球历史资料记载,中国人知道在正式比赛中有弧圈球技术运用是在1960年,也就是第26届世乒赛的前一年。中文的“弧圈球”与英文loop意思差不多,均是呈圆弧状的东西。可能对这一技术,中西方均是根据拉球后,球在空中运行的弧线形状命名的吧。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使用美国APAS三维立体影像解析系统,获取辽宁省乒乓球队男队优秀运动员正手反拉高吊和前冲两项弧圈技术动作及球运行轨迹的运动学参数,从运动员基本技术动作入手,对反拉高吊与前冲弧圈技术进行系统直观的论述.通过对两项技术中运动员下肢、重心、上肢及球拍运动学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找出两项技术及其每个环节运动的特征和差异,来阐述对作用球产生的不同运动学效应,为乒乓球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动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及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球的乒乓球,其发展一直强盛不衰,普及率较高,技战术也在不断演变和革新,而广大爱好者最为关注的还是发球、变化和相持能力。侧旋转弧圈球是一种调动全身进行协调发力的技术,相较传统前冲弧圈球具有更快、更稳、更隐蔽、更具威胁等特征,它是在中远台更加彰显相持能力的一项实战技术。这种技术的普及性不高,适应人群较少,其技术原理结构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学习者需要熟练掌握、运用这种技术,以便完善自身技术和综合实战能力;而教学者需要通过科学方式让学习者充分理解侧旋转弧圈球技术的特点和构成要素。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法来分析侧弧圈球技术的主要特征,认识侧旋转弧圈球的优缺点,明晰侧弧圈球技术的教学训练方法,以此为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竞技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产生二十八届世界锦标赛前,弧圈球的技术正处于产生和向进攻性探索的雏型阶段。当时,虽然出现了西德运动员阿恩特所拉出的侧旋弧圈球,但弧圈球的速度较慢。一些加转的弧圈球虽上旋强烈,威力却不大。然而,经过几年的努力,特别是一些欧洲运动员把强烈的上旋和快速结合了起来,形成了前冲力很强又很转的前冲弧圈球。在战术上也各自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相似文献   

19.
掌握弧圈球技术是乒乓球教学的重要一环。文章介绍了弧圈球的类型、技术动作、训练方法,以及战术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20.
张爱春  邱国保 《精武》2013,(21):23-24
突击是我国直拍近台快攻的独到技术。它动作幅度小,连续性强,灵活性高,打击的球突然、弧线低、速度快、杀伤力强,是高吊弧圈球的"克星"。全面认识和广泛推广直拍突击技术,能够发扬传统,革新技术,推动乒乓球运动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