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乒乓球国际比赛规则的变化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推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球拍和发球的规则演变,80年代改变选手服装、场地器材,改善乒乓球比赛场的气氛,21世纪增大“球体”、浓缩“11分赛制”、“发球无遮挡式”,这些重大举措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80年代球拍和发展的规则演变,90年代改变选手服装、场地器材,改善乒乓球比赛场地的气氛,21世纪增大“球体”、浓缩“11分赛制”、“发球无遮挡式”,这些重大举措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11分新赛制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乒联在2001年把沿用了近百年的每局比赛21分制改为每局11分制。这一规则变动将对乒乓球运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运动员的多方面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乒乓球11分记分制和21分记分制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11分新赛制的特点及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11分赛初探     
国际乒联于今年6月拟将实行“11分赛制”试行方案。笔者就如何调整多年形成的“21分制”习惯性程序、战略思想和心理方法,建立符合“11分赛制”特点的新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驾驭11分赛制,曾在1993年全国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集训期间,就实行11分赛制后的前三板运用、领先、相持、落后三状态,对62名运动员展开调研,并以此文作为引玉之砖,期待同行们对11分赛制的深入探讨。 一、11分赛制的特点与适应 程度  相似文献   

5.
乒乓球     
G846.1 20025486乒乓球新规则下的训练思路〔刊,中,I〕/卢炳勇//中国体育教练员一2002(2).一于31(XH)乒乓球//新规则//训练法//发球//技术//分析G846,19 20025487n分制比赛的技战术分析〔刊,中,A)/陶冶,董扬//哈尔滨体育学院浮特及一2002一20(2)一83一85表5(SJ)11分制//比赛//乒乓球//技术//战术//接发球抢攻//心理调节 本文阐述乒乓示实行11分赛制后,通山寸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李楠和牛剑峰的比赛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3分析和探讨,摸索出11分赛制比赛中抢占主动优势的技战术和竞技规律,为今后进行有针对性训练、调节和适应竞赛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国际乒联接连出台数项规则更改.“40mm大球”“11分制”“无遮挡发球”“奥运会团体新赛制”“使用无机胶水”等,这一系列的修改无疑对各国乒乓球运动员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积极主动适应国际乒联改革措施,把握乒乓球运动的新规律,始终抢站世界乒坛的制高点,本文试图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新思考和新对策。  相似文献   

7.
试谈规则修改对乒乓球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乒乓球新赛制的实施,即小球改为大球,21分改为11分及无遮挡发球,丰富了比赛制胜的因素,使其更具观赏性、娱乐性;新赛制对我国选手在世界乒坛的霸主地位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发球“、“发抢“及“前三板戟“的优势荡然无存;“技术型“和“实力型“相结合的打法是今后发展的趋势,也对我国乒乓球竞技运动的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世乒赛竞赛规则改革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访谈和文献资料法,研究了现代乒乓球运动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自1926年12月第1届世乒赛举行以来,国际乒联不断修改乒乓球竞赛规则以适应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尤其是自2003年的第46届单项世乒赛实行的“三大改革”,赋予了乒乓球运动新的机遇,也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地位提出了挑战。本文就新规则、新赛制所引发的技术变革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乒乓球规则和赛制的持续修改与中国队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乒联接连出台数项颇具争议性的规则更改--"发球新规则"、"11分制"、"奥运会双打新赛制"及"奥运会团体赛新赛制"。这一系列的规则与规程的修改对中国运动员无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对中国乒乓球队如何积极主动适应国际乒联的改革措施,把握乒乓球运动新的制胜规律,继续领先世界乒坛进行了应对策略方面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每局11 分制”对乒乓球比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 0 1年国际乒联在第 47届世乒赛上对比赛规则做出了重大修改 ,把沿用了近百年的每局比赛 2 1分制改为每局 11分制 ,于 2 0 0 1年 9月 1日起执行。这一规则变动将对乒乓球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对运动员的多方面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只有充分认识“每局 11分制”与“每局 2 1分制”的不同 ,尽快在技术、战术、心理等各方面训练中积极采取对策 ,才能使运动员更快地适应新的赛制 ,取得更好的成绩。1 “每局 11分制”要求运动员更快地进入最佳状态  由于 2 1分制比分相对较多 ,如果开局不利 ,因中局较长 ,还可能有较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国际乒联对数项规则进行了更改,大球、11分制、无遮挡发球、奥运团体新赛制、使用无机胶水等新规则相继出台,这势必会给各国乒乓球运动员带来影响。如何积极主动地适应国际乒联的新规则,把握乒乓球的规律,使我国乒乓球队始终站在世界乒坛的制高点,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乒乓球比赛11分制的实行,在11分赛制的影响下,运动员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压力,由此在比赛过程中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原有技战术水平的发挥。通过对运动员产生的压力以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分析,找出导致运动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并根据相应的原则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为乒乓球运动员适应11分赛制所进行的心理调控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研究40mm乒乓球和11分制对比赛和正手拉球的影响,找出适应大球和新赛制的训练方法,为乒乓球训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赛制,引发技术大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浓缩性”的每局11分制意味着什么?它将对今后的比赛和训练产生什么影响? 答:实行11分制,是乒乓球运动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赛制改革,比大球改革带来的影响更大。每局改成11分后,不仅比赛节奏加快,强对抗增多,变数加大,而且还会导致技术层面诸多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40mm乒乓球和11分制对比赛和正手拉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研究了40mm乒乓球和11分制对比赛和正手拉球的影响,进而找出适应大球和新赛制的训练方法,为乒乓球运动员和教练员们在训练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乒乓球     
G846.2对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朱世赫削攻打法的分析=Analysis of Zhu Shihe's chop attacking in the 47thWTT[刊,中,A]/张博(沈阳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学院.-2003,22(4).-103-104表2参2(SJ)乒乓球//世界锦标赛//47届//朱世赫//战术//分析 随着"大球时代"的到来、新赛制的出台,乒乓球比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球的质量、体积的改变引发了速度、旋转等一系列的变化,也改变了比赛的节奏,这些变化使得一种濒临灭绝的打法--削攻,重新回到乒乓世界的百花园中。通过对2003年47届世乒赛韩国削球手朱世赫四分之一决赛、二分之一决赛的技术统计,分析了削攻打法回归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决定采取新赛制后 ,对我国乒乓球运动技术能否在世界乒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提出了新的课题 ,新的要求。文章根据新赛制的特点 ,介绍了提高乒乓球运动员前 3板技术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1.乒乓球团体赛的赛制沿革和新赛制介绍2005年12月15日,国际乒联公布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团体赛的赛制,之后国际奥委会也通过了这种新赛制。届时乒乓球男女双打比赛将退出五环赛场,取而代之的是男女团体赛,实行5场3胜制,由四场单打和一场双打组成,不同于世乒赛团体的五盘单打。2006中国乒超联赛已采  相似文献   

19.
乒乓球     
G846,G804.87 11分赛制乒乓球运动员心理压力分析与调适=Analy- sis and adjustment of ping-pang athletes' psycho- logical pressure under the new contest system of 11-point[刊,中,A]/黄志玲,郭俊峰(广州体育学院研 究生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1).-55-56参 6(SJ)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压力//新规则//心理训练 乒乓球11分新赛制对运动员心理产生极大的影 响。通过对运动员心理压力的分析,为乒乓球运动员适  相似文献   

20.
乒乓球比赛11分制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 2 0 0 1年 9月 1日开始 ,乒乓球比赛从 2 1分制改为 11分制 ,使乒乓球比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影响远远超过使用大球。从实行 11分制的世界比赛的情况来看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有个适应过程。本文对 11分制的特点与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意在为不断总结 11分制的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