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虞毅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199+201-199,201
影视字幕是一种独特的文本形式——视听媒体文本,其主要功能在于为观众提供必要的语言信息,译员应当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最终达到影视字幕翻译的目的。本文拟应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影视字幕翻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文章中,作者尝试以德国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指导电影字幕的翻译过程。以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了字幕翻译的翻译纲要,并采用诺德的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对原文和译文中的文本内因素和文本外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最后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为其提供了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本中幽默的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的难点之一。影视翻译因其多渠道共同作用传递信息的特点,其字幕翻译想要完美、准确地表达原语的幽默效果,实在是难上加难。在某种程度上,一些原语幽默可以通过字幕翻译得到部分程度的体现,但确实有一些幽默无法在译入语中得到适当地体现,因此在字幕翻译过程中消失了。本文讨论了影视字幕翻译中幽默的可译性问题后,通过具体实例证明了这些幽默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3,(A0):15-16
本文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对电影字幕翻译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以影片《三峡好人》为个案,深入分析其字幕翻译文本,阐明字幕翻译对迎合目标语受众,以成功打入市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笔者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翻译实践,将纪录片字幕按照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分为信息型、表达型和操作型,探讨了文本类型对纪录片字幕翻译的指导意义,以及针对不同文本类型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赖斯(Reiss)的文本类型学以及功能语言学特别是豪斯(House)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对翻译质量评估做出的重大突破。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众说纷纭,把文本类型学与功能语言学有机结合,即“文本类型+文本功能”分析模式,可以解决翻译质量评估中片面以来某一种模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翻译有着自身的特性,翻译中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可以使观众充分了解电影的主题和内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目的语观众为本,与字幕翻译的目的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本文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字幕英译文本为依据,分析了字幕翻译中文化负载词英译时采取的翻译策略,揭示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巨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目的论角度谈字幕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丹 《考试周刊》2007,(42):46-48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字幕翻译也成为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时空等因素的限制,电影字幕翻译与传统文本翻译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本文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出发,探讨了上述差异对字幕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电影字幕翻译普遍受到时空有限性和影片类型的制约。时空限制是字幕翻译区别于其他翻译活动的最突出特征。影片类型之于电影字幕翻译,恰如文本类型之于传统笔译。如何在有限时空内再现幽默诙谐的语体风格,是字幕译者面临的最大困难。在双重制约的背景下,适当使用归化策略更符合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的实际;合理运用改写策略有助于实现对白的交际意图和语用效果;借助影片的声画效果,巧妙利用补偿策略可以减轻目的语观众的认知负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字幕翻译及翻译理论"目的论"的特点,并且运用目的论进行了文本分析,提出了翻译评分的量化标准,为今后进行翻译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Pun"与"双关"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un与“双关”是英汉语中各不相同的修辞格。从定义来看 ,“双关”即“一语双关” ;而pun除了“一”语双关外还可以“二”语双关 ,甚至“多”关。从分类来看 ,pun包括paronomasia,syllepticpun ,antanaclasis和ambiguity ,而汉语的“双关”只能与前两项对应而无法包容后两项 ,与后两项相对应的汉语修辞格分别是“换义”和“歧义”。由于英汉表达方式不同 ,英语的pun与汉语的双关多各行其道。因此 ,在双语转换中 ,pun或“双关”原来的用词和立意往往会消失。本文结合实例 ,探讨了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中的伦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翻译伦理的研究正在成为国内外当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从公元前三世纪至今,各种《圣经》译本不断涌现。本文选取不同时期《圣经》翻译的几个重要版本,从伦理的角度简析《圣经》翻译史。文章指出,各个时期《圣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原则,译者的翻译伦理观受到自身的价值判断以及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版本体现了不同的翻译伦理。  相似文献   

13.
《渐》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以其独特的美感得到中国文学界和读者群的青睐。而张培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散文翻译家,所译散文受到译界推崇。本文拟运用刘宓庆、毛荣贵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从韵律、字词、句子、意境四个层面对张培基英译的《渐》进行审美重构,分析张培基英译散文《渐》如何再现汉语散文的美学价值,从而为散文的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建构主义角度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翻译的要求,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授课的方式到讨论的方式、译文评议的方式等环节,该教学模式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这种教学模式的采用对当前高校本科翻译教学具有特别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培养时代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翻译教学的要求并没有完全反映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实际 ,学生所学的和毕业以后所用的部分脱节的。要改变这种状况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有关翻译教学的部分就不能忽略多元的翻译理论及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多层面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6.
戏剧通常具有二元性即“可读性”和“可表演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戏剧翻译的难度。根据关联理论,分析萧伯纳戏剧《圣女贞德》两个中译本,试图说明关联理论对戏剧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使译文读者获得最佳关联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史上“文”“质”之争原因的阐述.对其派别和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是否移植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是否再现原作的氛围"为标准对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词>三个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指出,不论翻译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保持原文风格内容是译者必须遵循的翻译准则.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辜正坤先生提出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产生背景、思想渊源、研究层面、历史意义、论点特征及其对建设翻译学的贡献。该译论颇具特点,有中国学派气概,代表着我国译论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一种哲学认识方法论,适用于各种文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以构建的英汉商务信函语料库为基础,运用"分解聚合法"探讨了英汉商务信函机器翻译中的"and"结构的处理方法,对边界管辖范围确定做出了新的试探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