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社会理论的引入直接关系着社会史研究的取向。社会史解释框架的转换是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反思中形成的。“国家 -社会”理论在中国社会史学界的出现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命题和模式的批判。这一理论主要致力于建构地方社会与国家统治之间的互动过程 ,力图消解意识形态化的民间与国家的简单对抗关系 ,从而凸显出区域社会所具有历史总体性。因而 ,以更广阔的视野阐释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地方制度、组织、社区、精英、信仰、仪式、风俗等方面对国家整体的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2.
李晓方 《历史教学问题》2010,(3):104-108,10
作为空间形式的村落与建筑,无不承载着历史与回忆。它穿越时间和代际,传递出民众的生活经验。通过这一特殊的空间载体,去触摸逝去的历史和集体记忆的传承机制,实乃洞察人类历史与文化的一个新视角。这一研究旨趣在西方史学界颇具市场,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社会记忆的史学理论。如何将西方史学界关于社会记忆的史学理论导人中国史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民间文化问题研究甚热,特别是通过对民间信仰的研究试图透视出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我们通过对明清时期北京祭祀碧霞元君的各顶和东岳庙及其二者关系的探讨,可知在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地区,在信仰活动中民间社会究竟如何运作以及国家与民众相互影响、相互利用的特殊关系。这可为目前的讨论提供一个比较独特的事例,亦可作为以往对“边陲”和乡村进行的同类研究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升地方政府信任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是当前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追溯政府信任的本质,发现国家合法性是形成政府信任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合法性越来越体现为国家社会性。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学界关于地方政府信任度提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成果,发现地方政府在治理实践中对其社会性的损耗主要来源于民众的个人感知、地方政府自身和信任环境三个层面。正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国家就成为提升我国地方政府信任度一股积极的现实力量。因此,提升我国地方政府信任度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构建大众化话语体系、增强社会民众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建设法治政府、推动政府治理日益法治化,要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在地方政府信任建构中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中存在的关于中国有无市民社会及其名称认定的争论。通过理论的辩驳和事实的考察证明,中国实际上并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市民社会,而只存在国家一社会分离意义上的“社会”,且应正名为“民间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市民社会研究不致发生与原初理论的背离,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性质和阶段。这不仅是一个学术规范问题,对于我国当前的法治理论研究和法治建设,这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家民众间的徽州乡绅与基层社会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中国社会,国家与民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权力空间。在徽州,基层权力空间由乡绅与祠党来填补。国家民众间的徽州乡绅与守族紧密相结合,担当起了基层政权的众多管理职能,从而实现了对地方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越来越成为我国理论界的热点研究论域,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通过对CNKI文献数据的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发现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主要研究视角有国家治理体系、社会治理功能、高校治理和网络空间治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视角多元性和理论丰富性都值得肯定,但仍然存在本体研究欠缺、概念界定不清和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之处,需要增进本体研究、准确界定概念以及深化治理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题:中国传统社会中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手段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西奇教授:国家与社会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如所周知,这一问题讨论的理论背景是市民社会理论的兴起及其在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的运用。这题目中的后一个“社会”,在西文语境下更多的是指CivilSo ciety,有人译为市民社会,或民间社会,或公民社会。显然,这一词汇在西欧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其特定的意义,而自洛克、黑格尔以至于哈贝马斯以来的诸多思想家在运用这一范畴时,又各自发展或界定了其特定的内涵。中文语汇中的“社会”一词,借自日文。“社”的原意是土地神主,及其祭祀圈,“社会”的原意更相当于地方社区,即英文中的Co…  相似文献   

9.
运用交换网络理论来理解清代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以江西育婴事业中官府与精英、精英与民众之间的资源交换这一实证材料来检验该理论,结果证明该理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乡镇政府体制改革提出了“撤销乡镇”、“乡镇自治”、“乡公所制”、“县政乡派村治”、“削弱乡镇”或“加强乡镇”等等政策主张。这既表明了人们对于乡镇政府的地位和功能认识不清,也显示出了人们对乡镇政府到底是“弱化”还是“强化”、“行政化”还是“自治化”的基本判断存在着严重分歧。追根溯源,问题的关键在于西方政治社会学理论中关于“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认识范式不足以说明“国家,皇权一地方精英,士绅一乡村社会,农民”之间的互动关系;而“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理论”虽然注意到了“国家——社会”非均质性的特点,但其整体论与实体论的理论品格仍然成为其致命的缺陷。因此,只有主体通过“他者视角”反观自身的“视阈剩余”时,才有可能把握主体的“超在性”,而一切“外来语”和主观推断终究不能站稳脚跟走好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学者对中学理科教材中科学史的内容设计进行了大量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在历史与背景、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建议国内学者今后应该以HPCS教育观指导研究、扩大研究对象范围、追求研究方法和工具的精细化和本土化、加强教材编写与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的动态衔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原真性是文化景观的本质属性,文化景观旅游的本质是将原真性,也即本土化文化元素注入旅游业.经济全球化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发展的同时,全球化元素注入到文化景观.目前对文化景观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与内涵、影响机制、旅游发展的影响等内容.其中,文化景观旅游的影响机制及其演化过程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学者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文化景观旅游进行理论研究,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良好局面,但是目前研究的内容和深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我国现有的教育行政研究情况做了概述,指出了开展县级教育行政研究在整个教育行政研究和基层教育行政改革中的重要性并在借鉴国内学者有关教育行政学科体系建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县级教育行政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和逻辑顺序。  相似文献   

14.
清代回族学者史学成就的研究是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归纳了学界关于清代回族学者史学成就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清代回族学者宗教史成就研究,当代史、地方志编纂成就研究,科技文化史、中外交通史成就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一个世纪以来,学界均依照鲁迅先生界定的概念及研究范围来研究才子佳人型小说,形成了研究范围相对狭小及论题不断重复的研究格局。本文尝试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概念及研究范围予以新的思考,希望能对才子佳人小说研究提供一个较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举办近代意义上的警政已逾百年,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对近代警政建设的研究渐趋活跃,争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90年代以来,涉及近代警政领城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警察制度的创立、警察教育的发展、社会贤达与警政、警政的现代化、经费问题等方面。总体看来,成就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国外学术界对社会资本在反贫困中的作用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多元研究范式等特征。根据经验事实、理论基础和主要思想,可以将这些研究区分为资本范式、制度范式和关系范式。对多元研究范式的分类和总结,对于国内学者研究我国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过去十四年中(1994--2007)刊登在国内外语类主要期刊上的语言学习焦虑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通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1)我国对语言学习焦虑的研究呈逐步上升趋势;(2)在研究方法上,非实证研究占绝对优势;(3)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焦虑在听、说、读、写、译中的研究;焦虑对学习的影响等。我们预测,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深入,研究范围将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此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等手段也将应用到焦虑研究中去。  相似文献   

19.
就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概述了中外研究者的相关成果,归纳认为:国外学者多从微观视角对高等教育最直接的利益群体进行分析;国内学者则主要从理论上分析危机产生的根源及中美两国所受影响的对比并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和总结;现有文献存在的缺憾和不足主要包括研究数据的缺失、主客观因素的分析不够全面、未对政府和高校的应对措施实效性进行检验以及缺少系统的分析工具等.  相似文献   

20.
福州地区中琉友好关系的遗存史学界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考查与研究,但均不全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实地考查,将这些遗存分成三类,并补充了前人所未研究过的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